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宮廷是怎麼吃飯的?溥儀:皇帝不靠御膳房

清宮廷是怎麼吃飯的?溥儀:皇帝不靠御膳房

民以食為天,皇帝雖貴為天子,從科學上來說,他還是個人,還是得食人間煙火,該吃的飯還是得吃,愛做的事情還是會做。那清宮廷里是怎麼吃飯的呢?是不是像我們平時上館子那樣,就等著御膳房上菜呢?在我們一般的印象里,御膳房就是皇宮裡負責餐飲的機構,為什麼溥儀說皇帝吃飯不靠御膳房呢?

御膳房

現在我們一般一天吃三頓飯,也開始有人吃四頓五頓的,比如很多幼兒園就是這樣的。在以前,平常人一天有兩頓吃就很不錯了。對於皇宮來說顯然可以任性很多,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在清宮廷里吃飯並沒有所謂的固定時間與餐數,完全是由皇帝決定的,完全靠皇帝本身的自律性。皇帝只要說一聲「傳膳」,皇帝跟前的太監就會向養心殿的太監傳話,養心殿的太監再向御膳房的太監傳話,聲波畢竟跑得比人快。御膳房的太監一聽到指令,立馬組織人力,由幾十人組成像挑嫁妝一樣的隊伍,把菜抬到皇帝所在的地方。雍正皇帝之後,皇帝一般在養心殿東暖閣吃飯,因為皇帝常在養心殿辦公。

養心殿東暖閣

為什麼御膳房的太監一聽到「傳膳」的旨意之後就能夠馬上「送外賣」呢?皇帝既然有隨時叫餐的可能,那御膳房自然也得做好隨時送餐的準備,要不然輕則挨板子,重則要命,在清宮裡打死太監那是尋常事。如大家所知道的一樣,做菜是需要時間的,哪怕是現炒的快餐都要不少的時間,更何況硬菜、大菜。於是,太監就提前半天到一天做好飯菜,煨在火上。對於口感挑剔的人來說,這些過了火候的菜是不好吃的。但先不管好吃不好吃,總得先應付皇帝「傳膳」的旨意,下一個問題留給下一步解決。

?

御膳房送來的飯菜可不少,菜是三桌,點心、米飯、粥又是三桌,還有一桌鹹菜。每個菜碟那裡都有一個銀牌,用來防備下毒的。而且每道菜都先經過一個太監試吃,叫「嘗膳」,同樣是為了提防有人下毒的措施。這些嘗過的菜擺好後,一個太監喊一聲「打碗蓋」,然後其他太監立刻把每個菜上的銀蓋取下,之後皇帝就可以用膳了。

乾隆用過的金碗

這樣的排場其實不算大,像慈禧太后的菜數量一般都在一百種左右,需要六張桌才能擺完。到了隆裕太后的時期,隆裕太后也繼承了這樣的排場。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光緒皇帝的親表姐兼皇后,夠資格擺譜。相對來說,溥儀作為皇帝的排場要小一點,一般也就三十個菜左右。這裡有一份溥儀的「早膳」菜單,大家可以從菜名感受一下皇帝的飲食。

溥儀的「早膳」

那麼多菜吃得完嗎?肯定吃不完。但是該有的排場總是要有的,要不然怎麼體現優越的地位呢?溥儀說,單單是他和幾位太后太妃一共6個人的伙食,一個月就得用4000斤左右的肉,三百多隻雞鴨,貧困已經限制了我的想像,而眾多超越想像的事情總是這樣存在著,直到有一天有人在書上或微博告訴你。

清宮賜宴圖

菜擺完了,皇帝準備動筷子了,太監因為菜的不好吃準備要挨板子了,然而一切戛然而止了。溥儀說歷代的皇帝都不靠這個充饑,這一切只不過是擺擺樣子罷了。宮廷內小食堂其實挺多,大食堂一般就是御膳房、光祿寺,而嬪妃們還有她們的小食堂。到了溥儀那個時候,估計是經過了慈禧太后的影響,厲害的大廚都在太后太妃自己的膳房裡。為了表示對皇帝的關心,每一頓也會送來二十多個菜,溥儀吃的就是這樣的菜,這可比講究排場的御膳房好吃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倉庫 的精彩文章:

崇禎為拯救明朝,下令做此事,逼出李自成,丟了江山

TAG:歷史倉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