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頭年豬的真正使命,貫穿對味蕾四季的守護!

一頭年豬的真正使命,貫穿對味蕾四季的守護!

文章來源:行書TravellingBook

除了那一頓殺豬飯,對味蕾貫穿四季的守護才是一頭年豬的真正使命。

(圖片來自老樹畫畫)

臘月——"整伙食"

1 | 殺年豬

一聲尖利的嚎叫,打破沉寂良久的寒冬,「吃」又迎來了新生。

這是雲南農村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也是每個家庭最隆重的「客事」——殺豬飯。每個人都提起了精氣神,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在這一天歡聚,犒勞秋季以來的勞作之苦,為新一年的到來「整伙食」。

在肉食稀缺的年代,對於一戶農家來說養一頭年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豬草、瓜果、野菜、五穀雜糧……用自家的糧食完成一日兩餐的餵養,得經過至少一年的時間,才能夠養成一頭合格的年豬。

一年到頭吃一次大肉是非常奢侈的事,儘管如此,除了操辦一頓飯,主人還會把為數不多的肉分一部分給親朋好友,到最後,其實自己家也沒多少了。這種慷慨而互助的行為維繫著彼此的情誼,是真正意義上的同甘共苦。

「不能低於八大碗」是雲南殺豬飯的風俗。對於請客的主人來說,客人吃飽喝足才是對殺豬飯的基本尊重。不同的地方有著屬於自己地域特色的殺豬飯菜,雖然形態各異,口味不同,但是對殺豬飯的熱情都是同樣的高漲。殺豬飯被賦予了一種共享豐收的儀式感,歡樂而滿足。

其中,也少不了一些趣事。

臘月一到,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殺年豬時一定要在院子中央生一籠夠旺的火,大家圍火盆而坐,聊天擇菜,路過的人都會伸手摸一把火苗,打趣幾句,又繼續忙碌。然而取暖並不是這盆火的最大用途,在火盆的深處,藏著一口人間美味——菜葉包肉。

小孩大人都排著隊向切肉的師傅討肉,一塊剛從骨頭上卸下的雞蛋大小的鮮肉,撒些許鹽巴,再挑一葉完好的菜葉,包裹完成後放進火盆中,用炭灰嚴嚴實實的埋起來,十五分鐘以後取出,就是一塊講究的烤肉。青菜的清香加上表脆里嫩的肉質,好吃到不忍回味。寒冷的空氣中,每個人都捧著一塊熱氣騰騰的菜葉包肉,這樣的畫面溫馨得不可言說。

(圖片來自老樹畫畫)

還有那獨一無二的豬尿泡,搶到手就是一個牢固的氣球,對小孩來說這是殺豬飯排行第一的甜頭。除此之外就是那一地豬毛,「收豬毛」的零花錢之道,每個小孩都懂得,一袋五塊,相當於五盒炮仗。這些來自匱乏時期的微小樂趣,最後,都變成了人生經驗中最為回味的記憶。

2 | 制腊味

送走了客人,就該開始為來年的口糧做準備了。「冬臘風腌,蓄以御冬」,以不同的方式延長的食材的生命,醞釀不同的滋味,而後按照時間和事件把每一口都安排得恰如其分,彷彿是一個關於味道的故事,等候著日子的起承轉合,然後一一揭曉。

用年豬的五花肉和後腿肉做成的臘肉最講究地道。留下肉皮,砍成大塊大塊的,抹上鹽、燒酒,配上調料,腌在盆子里三四天,穿孔結繩,掛在陰涼通風的地方。

灌腸也是必不可少的。雲南人做香腸內餡多種多樣,有肉腸、豆腐腸、血灌腸等等,灌好的香腸一連串地掛在木棍上,搭在院子中。再加上晾曬的豬腸子,整個院子里瞬間被腊味佔領了。臘肉、臘腸、大腸小腸……張牙舞爪享受著冬日不溫不火的陽光,那姿勢,極具誘惑。

最後就是腌排骨了。將肉最好的排骨腌制,放上鹽巴、草果面、辣椒面、花椒面,然後裝罐。剩下的骨頭,先留好一部分在新鮮時燉湯,餘下肉少的部分用大把快刀翻來覆去剁細成仁,單獨放入一個罈子中。一壇腌排骨和一壇骨頭生,排骨的保存也就完成了。

3 | 熬豬油

熬豬油是殺年豬之後的一個重要事項,物質匱乏的年代,只有到殺年豬時才能放肆地吃幾頓豬肉,自然是不能一次性揮霍吃光的,一年裡開湯、炒菜的用油,都指著這那點兒存貨了。熬豬油帶來的副產品——豬油渣,則是另外一道不可放過的美味。新鮮出爐的油渣趁熱吃最美味一口咬下,嘎嘎直響,香脆可口,唇齒留香。豬皮的酥脆,肥肉的酥軟配上瘦肉的焦香,混著爆漿的豬油,滿滿的幸福感。

至此,一切準備就緒,年也將近。半個月後,待臘肉涼到半干,就是除夕了。

除夕—— 最重要的時刻必須吃最好的肉

1 | 年夜飯——腊味的生命巔峰

半干時期的臘肉是一塊臘肉生命的巔峰,肉質一流。無論是口感還是顏值,都讓人意猶未盡,無法不讚歎。

微生物發酵、脂肪氧化和蛋白質分解已充分將脂肪哺育出腊味的芬芳,且肉的濕氣尚在,表裡一致,色澤鮮艷,黃里透紅,瘦而不僵,肥而不膩。一盤炒臘肉必須是是除夕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或炒青椒蒜台,或煮豆腐白菜,配上當季的時蔬,就是濃濃的山野味。

風乾後的臘腸也在此時可以同步上桌了,除夕的臘腸最肥嫩好吃且味道適中,可炒可煎可蒸食。切開的臘腸肥瘦相宜,帶著一種天然的清甜香氣,而在除夕之後,難免會被鹽分咬干水汽和脂肪,鹹味尤重。

2 | 守歲——烤一根豬腸子

冬天的火塘對一個農村家庭而言就是就今天的電視機,夜晚的日常都是圍繞著它展開。燒洋芋、燒紅薯、燒糍粑,由一個火塘衍生出的美味是電視無法代替的,即使在今天,除夕守歲也一定要有一壇火,人手一根剛剛晾乾的豬腸子,烤著吃,香脆可口,就著一碗小酒,等一根完整的腸子吃完,0點也就到了。

立春—— 腌排骨像春天一樣可人

最好吃的排骨,吃一口就想要一生追隨。

在春天來的時候,終於該腌排骨上場了,打開罐口的瞬間彷彿看到了春天,心情都是美味的。小南瓜、鮮蠶豆、萵筍、洋芋…無論是什麼蔬菜,配著一碗腌排骨都是最好的搭檔。香辣可口,瘦而不柴。用臘排骨湯泡飯吃,可以吃很多碗。遺憾的是,一罐矜貴的腌排骨基本上在春天就會被消耗完,下一次入口,又要等待一年了。

夏至—— 一塊骨頭的起死回生

作為一道高級的下飯菜,骨頭生從立春就可以出壇上桌了,但夏天的到來讓它更顯才能,百搭簡單,開胃爽口。

當天氣變得炎熱,勞作就變得更加艱辛,悶熱讓人食欲不振。這時候把骨頭生拿出來,骨頭碎屑與細肉經過醬汁長時間的腌制,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骨頭也變得能夠下肚了。骨頭生是萬能的配料,並且簡單易做。用作醬料與時蔬一起爆炒,或是單純做下飯菜,都是麻辣十足,就著一碗白米飯就是一頓簡單的晌午飯。

立冬—— 還好有一口腊味湯

腊味縈繞在最寒冷蕭條的季節,成為味蕾最後的守護者。

進入冬天后,萬物凋敝,飯桌上的菜品變得單調,這是一年之中最無味的時期。像會被拿去吊湯的火腿一樣,臘肉本身其實也成為一種增鮮提香的調味料。烹調講究味型,臘鮮味,也是一個味型。山藥、冬筍、蘿蔔,紅豆,放上一小塊臘肉就是一鍋驚艷的湯。

每一年家裡臘肉吃完的時候也就是冬去春來的時候,一頭年豬的使命到這裡算是圓滿完成了。人們又再一次盼望著臘月的到來,那一頓殺豬飯,和那一桿臘肉相伴的春夏秋冬。

當春天再次來臨的時候,種子下地,豬圈又迎來新一批的小豬仔。人們靠著過去一年的豐收繼續一日三餐的日子,為來年的豐收辛勤勞作,腳踏實地、敬天愛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更替,萬物輪迴,循環往複,生生不息。

(文章圖片來自網路)

#聊一聊#

你的年豬記憶是什麼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橄欖畫報 的精彩文章:

TAG:橄欖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