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石濤《西園雅集圖》等手卷中看古代文人的雅集

從石濤《西園雅集圖》等手卷中看古代文人的雅集

隨著上海博物館館藏宋徽宗趙佶《柳鴉蘆雁圖》卷的即將換展(展出至1月21日即本周日結束),手卷的書畫形式,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手卷形式的書畫本身就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桌案上、袖口裡用以把玩的文房雅物,再加之手卷里的內容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當時生活、雅集活動與理想意趣的再現。不言而喻,手卷的魅力是人人心嚮往之的。

而上海博物館正在展出的館藏石濤《西園雅集圖》卷、吳偉《詞林雅集圖》卷、文嘉、錢穀、朱朗合作《藥草山房圖》卷無疑是其中的代表。

石濤(1642—1707),俗姓朱,名若極,法名原濟,字石濤,號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明宗室後裔,廣西全州人,「清初四畫僧」之一。流寓宣城、南京一帶,晚年定居揚州。擅畫花果蘭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畫名極盛。其畫構圖新奇,筆墨雄健恣縱,有創新精神。書法工分隸,並擅詩文。

清 石濤《西園雅集圖》

石濤《西園雅集圖》描繪了北宋文人在王詵私園中雅集的著名故事。曾經近人周湘雲收藏,卷前有朱祖謀書引首,曾熙題詩跋於卷後。相傳,宋英宗的駙馬王詵,邀請蘇軾等十餘位名士在自家府第舉辦雅集活動,參與雅集的李公麟繪有《西園雅集圖》,併流傳有米芾作《西園雅集圖記》。雖然,就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本次雅集活動尚存爭議,但是,「西園雅集」這一主題,被此後歷代畫家反覆描繪,經久不衰。這一獨特的文化現象,反映了後來文人士子對宋代文人士大夫文化生活的景仰和渴慕,是畫家對心目中理想的精神家園的呈現。

此圖卷是畫家石濤據《西園雅集圖記》創作完成,形象地再現了宋代文人雅集的場景,圖後自題其文,書畫相得益彰。畫面背景山石、樹木、溪水鋪陳周密,人物穿插其間,情景交融,為石濤罕見劇跡。

卷尾題署:「李伯時(李公麟)效唐小李將軍(李昭道)為著色,泉石、雲物、草木、花竹皆妙絕動人,而人物秀髮,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風味,無一點塵埃氣,不為凡筆也。其烏帽、黃道服投筆而書者,為東坡先生(蘇軾);仙桃巾、紫裘而坐觀者,為王晉卿(王詵);幅巾青衣、據方機而凝竚者,為丹陽蔡天啟(蔡肇);捉椅而視者,為李端叔(李之儀);後有女奴,雲鬟翠飾,侍立自然,富貴風韻,乃晉卿之家姬也。孤松盤郁,後有凌霄纏絡,紅綠相間。下有大石案,陳設古器瑤琴,芭蕉圍繞。坐於石盤旁,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執卷而觀書者,為蘇子由(蘇轍);團巾繭衣,手秉蕉箑而熟視者,為黃魯直(黃庭堅);幅巾埜褐,據橫卷畫《淵明歸去來》者,為李伯時(李公麟);披巾青服,撫肩而立者,為晁無咎(晁補之);跪而捉石觀畫者,為張文潛(張耒);道巾素衣,按膝而俯視者,為鄭靖老。後有童子執靈壽杖而立。二人坐於盤根古檜下,幅巾青衣,袖手側聽者,為秦少游(秦觀);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為陳碧虛(陳景元)。唐巾深衣,昂首而題石者,為米元章(米芾);袖手而仰觀者,為王仲至(王欽臣)。前有鬅頭頑童捧古瓦而立,後有錦石橋、竹徑繚繞於清溪深處。翠陰茂密,中有袈裟坐蒲團而說《無生論》者,為圓通大師;旁有幅巾褐衣而諦聽者,為劉巨濟(劉涇)。二人並坐於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潨流於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梟,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於此。嗟乎!洶湧於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耶!自東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議論,博學辨識,英辭妙墨,好古多聞,雄豪絕俗之資,高深羽流之傑,卓然高致,名動四夷。後之覽者,不獨圖畫之可觀,亦足彷彿其人耳。」

鈐:「大滌子」朱文印,「大本堂若極」白文印,「零丁老人」「前身應畫師」朱文印,啟首「冰雪悟前身」白文印,卷首「恨古人不見大滌子極」白文印。

如果說,清代畫家石濤繪《西園雅集圖》是對宋代文人士大夫理想生活的暢想,那麼,本期展覽中的明代畫家吳偉繪《詞林雅集圖》卷和文嘉、錢穀、朱朗合作《藥草山房圖》卷則是對明代文人士大夫雅集活動的真實再現。

明 吳偉《詞林雅集圖》

吳偉(1459—1508),字士英、次翁,號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擅畫山水,近學戴進,遠師法馬遠、夏圭,而較健壯放縱。學者甚眾,人稱「江夏派」,實為浙派支流。

吳偉作《詞林雅集圖》,為白描人物圖卷,卷末署款:「吳偉」。圖中白描線條簡淡輕快,筆致工謹細勁,運筆爽練剛勁,具見吳偉用筆習性,人物神情閑逸,洒脫自然,為作者晚期傑作。

據圖卷後紙的羅玘《文會贈言敘》可知,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金陵龍霓(字致仁)由刑部員外郎出任浙江僉事,其二十餘位友人雅集文會,每人以浙地名勝為題賦詩一首,以此贈別。本次雅集成員中,有的與龍霓為同科進士,有的與其同朝為官,有的則為詩友關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本次文會的既有明代心學大家王守仁,又有詩壇「前七子」的主將李夢陽、何景明、邊貢,還有被譽為明代文壇「金陵三俊」的顧璘、陳沂、王韋。可見,本次雅集可謂是文壇上的一次盛會。羅玘《文會贈言敘》後,依次接裱的則是與會諸文士的親筆詩作。

《詞林雅集圖》應為吳偉應龍霓之請補圖,是畫家憑想像創作而成。圖繪戴官帽者八人,分別作弈棋、論詩、品茗等活動,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明代文士雅集文會的概貌。

明 文嘉、錢穀、朱朗合作《藥草山房圖》卷1 局部1

文嘉(1499—1582),文徵明次子,字休承,號文水,江蘇蘇州人。繼承家學,工小楷,擅畫山水,筆法清脫。著色山水,具幽淡之致。

錢穀(1509—1578後),字叔寶,號磬室,江蘇蘇州人。從文徵明習詩文書畫,擅畫山水,筆墨疏朗穩健。

朱朗(1509—1586後),字子朗,號清溪,江蘇蘇州人。學畫於文徵明,稱入室弟子,模仿其筆法酷似。亦擅長寫生花卉,鮮妍有致。

明文嘉、錢穀、朱朗合作《藥草山房圖》卷,繪古樹掩映下,草堂一間,堂內文士們交談正歡。堂前修竹夾徑,尚有文士前行,欲赴草堂雅集。圖中筆墨細秀,畫風嫻雅。據圖後文嘉題跋可知,嘉靖庚子(1540)十月,蔡叔品邀請諸文士赴藥草山房集會。參與本次集會的文士有文彭、文嘉、朱朗、錢穀、彭年、沈大謨、周天球、石岳、陸芝。

明 文嘉、錢穀、朱朗合作《藥草山房圖》卷1 局部2

與吳偉憑想像創作《詞林雅集圖》不同,參與本次藥草山房集會的文士多為詩書畫皆擅的吳門派後勁,與會的文嘉、錢穀、朱朗三人親臨現場合作《藥草山房圖》的同時,還與集會的諸文士一起各分韻賦詩,並將自書詩接裱於圖卷之後。因此,此卷畫意與詩情完美統一,為本次雅集活動的一件完整的紀念品,殊為難得,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圖中無款印。

文嘉於卷後另紙題:「嘉靖庚子(1540)十月十九日,周公瑕(周天球)過余齋中,適久晴得微雨,且昨辱蔡叔品邀為藥草山房之會,遂與家兄壽承(文彭)、朱君子朗(朱朗)冒雨同往。比至,雨霽月出。於是錢子叔寶(錢穀)、彭子孔加(彭年)偕沈禹文(沈大謨)亦至。諸公高興逸發。見几上素卷,嘉與叔寶、子朗合作橫軸。孔加忽吟二句:『畫史爭圖葯圃花,山人倒寫岩間樹。』八人者欲為之聯句,不成,因各分韻賦詩。是日,胡紹之期不至,石民望(石岳)已先在座,補水仙石旁。陸紫芝(陸芝)將為之記,因書此先驅雲。休承識。」

——————

以下展品在上海博物館三樓歷代繪畫館的分布示意圖

北宋 趙佶 柳鴉蘆雁圖卷(展出至1月21日結束)

元 王冕 《梅花圖軸》

明 王履 《華山圖冊》

明 陳洪綬《飲酒讀書圖軸》

清 王翚 《十里溪塘圖軸》

清  石濤  《西園雅集圖卷》

明  吳偉  《詞林雅集圖卷》

明  文嘉、錢穀、朱朗 《藥草山房圖卷》

另外,明代唐寅的《秋風紈扇圖軸》已撤換;趙佶《柳鴉蘆雁圖》卷的展出至1月21日(周日)結束。自1月23日(周二)起,上博繪畫館將展出南宋佚名《雪景山水圖》卷。

(文章轉載自上海博物館官方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考慮對華髮起竊取知識產權罰款:數額你甚至想都想不到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