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

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月

一進臘月

「年」以倒計時的腳步臨近

年味兒也越來越濃

臘月至,欲還鄉

辛苦工作一年的人們

開始感受到家的溫暖

故鄉的一切隨風而至

歸心似箭

這時侯

冬季田事已經告竣

故有「冬閑」之說

農事已「閑」

但人們生活的節奏並未因此而放慢

而是懷著愉悅而急切的心情

加快了向春節邁進的步伐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 · 由來

臘者,接也

新故交接

故大祭以報功也

自上古時起

人們就在臘月祭祀祖先

參拜神靈

依照傳統

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獵祭」

獵殺野獸,拜神敬祖

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通「獵」

因此

「獵祭」

後來就被寫為「臘祭」

十二月稱「臘」,有三重含義: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春天快要到了,人們可能以歌舞祭祀等方式驅逐災病,迎接新春的到來。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 · 詩歌

北風行

(唐)李白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

(唐)孟浩然

石壁開金像,香山倚鐵圍。

下生彌勒見,迴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樓台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餘照發光輝。

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

願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

庚子臘月五日

(唐)司空圖

復道朝延火,嚴城夜漲塵。

驊騮思故第,鸚鵡失佳人。

禁漏虛傳點,妖星不振辰。

何當回萬乘,重睹玉京春。

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臘月連日降雪見示之作

(唐)劉長卿

長沙耆舊拜旌麾,喜見江潭積雪時。

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遍南枝。

初開窗閣寒光滿,欲掩軍城暮色遲。

閭里何人不相慶,萬家同唱郢中詞。

韋使君宅海榴詠

(唐)皇甫曾

淮陽卧理有清風,臘月榴花帶雪紅。

閉閣寂寥常對此,江湖心在數枝中。

早春對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唐)韋應物

掃雪開幽徑,端居望故人。

猶殘臘月酒,更值早梅春。

幾日東城陌,何時曲水濱。

聞閑且共賞,莫待繡衣新。

十二月一日

(唐)杜甫

今朝臘月春意動,雲安縣前江可憐。

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水船。

未將梅蕊驚愁眼,要取楸花媚遠天。

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時朝日邊。

歲暮懷崔峒耿湋

(唐)司空曙

臘月江天見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陽舊社各東西,楚國遊人不相識。

竹里館

(唐)盧象

江南冰不閉,山澤氣潛通。

臘月聞山鳥,寒崖見蟄熊。

柳林春半合,荻筍亂無叢。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風。

奉和立春遊苑迎春應制

(唐)韋元旦

灞涘長安恆近日,殷正臘月早迎新。

池魚戲葉仍含凍,宮女裁花已作春。

向苑雲疑承翠幄,入林風若起青蘋。

年年斗柄東無限,願挹瓊觴壽北辰。

洛陽東門送別

(唐)儲光羲

東城別故人,臘月遲芳辰。

不惜孤舟去,其如兩地春。

花明洛陽苑,水綠小平津。

是日不相見,鶯聲徒自新。

水調歌頭(臘月二十一日可遠堂索賦)

(宋)劉辰翁

落日半亭榭,山影沒壺中。

蒼然欲不可極,迢遞未歸鴻。

錦織家人何在,春寄故人不到,寂寞聽疏鍾。木末見江去,無雪著漁翁。

詞舂容,歌慷慨,語玲瓏。

歲雲暮矣相見,明日是東風。

遠想使君台上,攜手與人同樂,中夜說元龍。世事無足語,且看燭花紅。

臘日

(明)李先芳

臘日煙光薄,郊園朔氣空。

歲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積雪連長陌,枯桑起大風。

村村聞賽鼓,又了一年中。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 · 歲尾

臘月

正值寒冬

民諺有雲

臘七臘八

凍掉下巴

正值「三九」寒天的臘月

在歷代文人墨客的詩句中

往往與

「雪」、「寒」

等意象密不可分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集市

臘月里

辛苦勞作了一年的人們

急切地期待著春節的到來

過年

對國人而言是隆重而不可輕怠的

往往剛一入臘

準備工作

便熱熱鬧鬧地開始了

臘月至,欲還鄉

早年間

為了籌備年貨

人們會在閑暇時候前往「臘月市」

購買臘肉、粥果、各色野味

為臘月里的種種習俗做準備

臘月至,欲還鄉

那種屬於臘月的熱鬧

遠在他鄉的遊子

你是否還記得

在天寒地凍的時節

卻有紅紅火火的集市

每一處都披上了喜慶的大紅色

預示新一年的好兆頭

市集中

貨物齊全,琳琅滿目

當然價格也相對水漲船高

京師諺語有云:

臘月水土貴三分

講的便是這一現象

大概也就是這個原因

長輩們會常常教導:

貨比三家

細水長流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臘八

臘月里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便是臘八

這一天

人們往往互贈臘八粥

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五穀豐登

合家康寧

臘月至,欲還鄉

臘八粥

又稱「大家飯」

起源於宋

用紅小豆、糯米煮成

傳說中

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岳飛

到了明代

於「臘八」之前數日

各家就將紅棗捶破泡湯

至初八早晨

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等煮制

自此起

臘八粥逐漸演變成了民間

慶賀豐收的習俗

臘月至,欲還鄉

同時在這天

家家戶戶也會腌制「臘八蒜」

剝蒜浸入醋中

到年三十兒吃餃子時備用

香噴噴的餃子

配上可口的臘八蒜

醋香蒜碧

別有風味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年俗

臘月里的民俗十分豐富

初八喝完臘八粥

家家開始置辦年貨

數著指頭盼著過年

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

然後是掃房、寫春聯等

直到除夕夜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至,欲還鄉

臘月至,欲還鄉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每每到了臘月

總是有一些別樣的感悟

有一種凜冽之外的情愫

臘月至,欲還鄉

小時候

臘月是無憂無慮的玩耍

是源源不斷的壓歲錢

是心底濃烈的年味

長大了

臘月是異國他鄉的憧憬

是心心念念的故鄉

是翹首盼歸的父母

臘月已至

遊子還鄉

你,準備好回家了嗎?

部分節選來源丨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