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這個可笑的要求,讓清政府和英國外交失敗,還註定清朝必亡!

乾隆這個可笑的要求,讓清政府和英國外交失敗,還註定清朝必亡!

在古代時期,皇帝作為一國最高權力者,他的英明程度和決策能力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繁榮與否,甚至可以說,一個皇帝的決策不僅決定了一個時代的興衰,更決定了整個王朝歷史的興衰。所以說,明君出盛世,昏君造亂世。那麼有一個皇帝,在歷史上頗為爭議,有人說他是明君,有人說他是昏君,此人正是清高宗乾隆。

清高宗乾隆作為清朝的第6位皇帝,在位時間之長在古代皇帝中排第2位(第一是他爺康熙,在位61年),長達60年。要知道古代許多皇帝連60歲都沒活下,甚至有的王朝連60年都沒存在下。另外,乾隆還很能活,他活了89歲,這在古人中絕對是高壽中的高壽了。因為大量有關乾隆的書籍傳播和影視劇的熱播,使得乾隆的名氣格外大,甚至還培養了一大批乾隆粉絲。但是影視劇的乾隆都充滿了戲說成分,一是把乾隆塑造成了一個千古聖君,不但愛好吟詩頌詞,還喜歡微服私訪,二是把乾隆塑造成了一個有情有義喜歡美女的皇帝。那麼乾隆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到底有什麼功過?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命題,關於乾隆是明君還是昏君,今天暫且不論,且說一件小事。

在18世紀末期,實際上清朝入關後的每個歷史時期都有漢人、邊疆地區因不清朝朝統治而發動的反清起義。不過到了乾隆末期的時候,這種形勢更為嚴峻,因為又來了一股力量,這股力量就是洋人。但是洋人最初進入中國的主要目的是搞貿易,就是經商賺錢。但是這不但沒有激活清朝統治者的思維,反而引發了清朝統治者的擔憂,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不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途徑,而是內憂外患。說白了,清朝統治者擔心洋人和漢人聯合對付清朝。於是早在乾隆二十四年,即1759年的時候,清朝皇帝就批准了一個條例,叫《防範外夷條規》。這個條例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外國人在廣州的行動,當時有個著名的機構叫十三行,翻閱歷史就能看到這個機構的作用。但是清朝政府這種落後保守的做法,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埋下了更大的隱患。

因為外國人,尤其是英國的崛起,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對海外市場的規模擴張越來越大,而清朝統治下的中國成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最為看重的一塊市場。再加上英國此時已經開始步入工業革命,所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與當時的國際形勢越來越背道而馳。但是中國自古都是一個大國,所以西方在不了解清朝統治下的中國時,並不敢有輕舉妄動,反而對清朝統治下的中國還是心存敬畏。所以,一開始,英國方面還是希望通過文明的外交手段與乾隆皇帝進行外交來解決通商事宜。

於是,在公元1791年,這年乾隆皇帝剛好80歲,要舉辦規模盛大的壽宴。英國就派遣外交使者馬嘎爾尼作為全權代表來向乾隆皇帝祝壽,同時主要是藉此機會與乾隆皇帝溝通協商英國方面的一些通商政策,希望能夠得到乾隆皇帝的支持。但是雙方卻卡在了一個非常可笑的問題上:乾隆要求英國使者向乾隆皇帝行跪拜禮,馬嘎尼爾最初不能接受,但是後來為了促成各項政策的達成,就答應了跪拜乾隆,但是卻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清朝派往英國倫敦的使臣也必須向英國國王行跪拜禮,如果不到倫敦去也行,那就要向他帶的英國國王行跪拜禮。但是乾隆方面拒絕了馬嘎尼爾的跪拜禮要求,而且還龍顏不悅,同時,馬嘎尼爾的各種通商政策也被全部拒絕。

那麼這次清朝和英國的外交失敗,其原因無非是乾隆皇帝不去認識世界的變化,還妄自尊大,只因一個可笑的虛禮問題,給家國製造了可怕隱患。因為這次外交失敗,對於英國方面而言,損失的無非是暫時的商業機會,而且日後他還會通過戰爭手段加倍獲取,但是對於清朝方面,則是一次用金錢都無法換來的與世界接觸、接軌的機會。於是,號稱明君的乾隆皇帝這一個任性自我的決定,導致了清朝的倒退,也註定了清朝的敗亡。而且因為乾隆的原因,導致他其後的嘉慶皇帝也不能妥善處理與英國的第二次外交。而英國在與清朝外交失敗後,最終訴諸武力,當洋槍大炮敲響清朝封閉的大門時,清朝的軍事、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早已被世界甩在了後面,面臨的則是不斷被挨打的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我國古代最長壽的皇帝,身世成迷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