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熊孩子」or「多動症」,四步教你區分!

「熊孩子」or「多動症」,四步教你區分!

可能不少家長都碰到過這種情況,自己的孩子在入學後不久,就因為「好動」被老師要求到醫院就診,排除一下一種叫做「多動症」的疾病。孩子平時是調皮了點,無非就是個「熊孩子」,怎麼就變成了「多動症」呢?近期,一名微友也遇到了這樣的困惑。

「多動症」是什麼疾病?孩子「好動」,是不是一定就是「多動症」?

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什麼是「多動症」?

「多動症」的醫學專業術語稱「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英文縮寫為ADHD。它是兒童時期最為常見的心理行為疾病,在我國發病率大約在3~5%,估計每50個學齡兒童中就有2-3個ADHD兒童,多見於男孩,主要臨床表現為注意缺陷、多動、衝動三大核心癥狀。這些孩子智力大多正常或超常,但卻常伴有學習困難、人際關係差、對立違抗和適應不良。其異乎尋常的行為可發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多種場合。

判斷兒童多動症的表現:

正常好動的孩子,行為都是有目的性的,對他感興趣的事情特別關注。而多動症的孩子往往沒有目的性,他的動作是很瑣碎的。

1、情緒不穩,提出的要求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否則就會產生情緒反應。

2、學習成績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礙引起的。

3、動作較笨拙,精細運動技能差。

4、需要安靜的場合,他卻難以安靜,常動個不停。

5、注意力難以集中,極易轉移。

6、話多,好插話或喧鬧,常干擾其他兒童的活動。

7、難以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或紀律。

很多大人會對那些坐不住的小孩說:「你這麼好動是不是有多動症啊?」其實,多動症是通俗的說法,在醫學上,它有專門名稱,叫腦微小病變綜合征。聽這名字就知道,多動症的孩子會表現為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有多動症的孩子很難認真上課,別人都安安靜靜地聽課,他卻在座位上扭來扭去;他也很難專註地寫作業,窗前飛來一隻鳥,媽媽打碎了一個碗,他都聽得真真切切……

但並不是說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咱們老百姓有句俗話:「聰明的男孩出淘的,聰明的女孩出巧的。」意思就說小孩太呆了不好,要有創意。那麼多動症和淘氣、聰明怎麼區分?

天津聖安醫院給出以下四條標準,你可以對照自家孩子試試看。

01

看場合

熊孩子到了陌生環境、見到生人,會有緊張感,需要一個適應期。不熟之前,一般會保持安靜。

多動症孩子,並不會因為場合、環境的改變而變得安靜。

2

能剎車

「我要出去玩,我要吃好吃的……」

熊孩子的條件沒滿足,他會鬧得你頭疼欲裂,可一旦達到目的,熊孩子立刻安靜。

多動症的孩子不一樣,哭鬧、吵鬧,不會隨著任何事情的改變而結束。

3

自制力

小孩子有榮譽感、羞恥心,在獎勵和懲罰的作用下,是可以安靜下來好好學習的。

多動症的孩子,也希望被表揚,也渴望優秀,可是他無法安靜下來。

試試看,不管用什麼方法,你是否能讓孩子安靜下來寫半個小時的作業?

4

看動作

熊孩子反應快,動作靈活。

多動症孩子反應遲鈍,動作笨拙。

可以讓孩子扣紐扣、系鞋帶,仔細觀察一下。

如果以上四條的觀察結果都指向多動症,那就趕緊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要徹底擺脫小兒多動症,最重要的還是治療 。

一、多動症的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治癒疾病的關鍵,對於多動症的治療也是如此,但是多動症患兒家長一定要注意,藥物治療多動症一定要謹慎小心,用藥的種類、劑量及時間應由正規醫院專家指導,密切觀察。

二、飲食治療:

多動症病因複雜,不健康的飲食結構是導致多動症發病的重要誘因之一。食療方法的合理採用也可以起到良好的醫治作用,所以治療期間,小兒多動症患兒要保持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在多動症患兒的日常食物中應盡量避免加入人工色素調味品、防腐劑和水楊酸酯等。

三、心理治療 :

臨床調查結果發現,多動症患兒普遍存在著不健康的情緒和心理問題,因為對抽動症的孩子進行心理治療,對於培養多動症患兒的良好行為,增進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家長在平時要注意給以患兒正確的行為指導,這樣通過不斷的糾正,患兒的過度活動癥狀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通過行為指導可以培養小兒多動症患兒的發展其自制力、注意力。這種小兒多動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訓練兒童採用較好的認知活動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是通過一定程序的訓練,減少兒童的過多活動和不良行為。

王玉珍專家總結:通過以上這些方法的綜合採用,小兒多動症的治療是可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家長在治療期間不能自作主張,要嚴格聽從醫生的建議,這樣才能保障小兒多動症的治療順利進行,並且取得最佳療效。

寒假已至,確保孩子假期安全!

TAG:天津聖安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