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湯米·狄波拉:系列自傳式作品充滿童趣及溫情

湯米·狄波拉:系列自傳式作品充滿童趣及溫情

湯米·狄波拉:系列自傳式作品充滿童趣及溫情

一、作者簡介

湯米·狄波拉(TomiedePaola),1934年出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梅里登市,有著愛爾蘭和義大利血統,豐富的文化背景與樂天的態度成為他日後創作的源泉和動力。1956年畢業於布雷克美術學校,做過舞台設計、繪製賀卡、為教堂畫壁畫等工作,開始投入創作圖畫書的行列。經過六年的時間,1965年才真正得到出版社的賞識,有機會為自己和其他作家畫插圖。

三十一歲時(1965年),出版第一本繪本一經出版,即在童書界大放光彩。

三十五歲時(1969年),狄波拉從加州美術工藝學院拿到了碩士學位。次年,他又在朗山學院得到相當於博士的學位。在藝術學院執教數年後,狄波拉最終還是決心放棄教職,專心奉獻於兒童文學。

在,湯米·狄波拉已經是美國最重要的兒童圖畫書作家之一。除了他自寫自畫的創作之外,他還為一百多本書畫過插圖。他的作品常有他以自己的家庭為背景,從自己真情實感的角度出發,描寫家人之間的濃密親情,真切而令人感動。

1973年出版第一本自寫自畫的繪本《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時隔二十五年後的1998年再版,狄波拉把這個故事當做一個全新的創作來處理,圖畫都進行了重新上色,對文字也進行了細微的修改。同年出版《阿利的紅斗篷》。

狄波拉的作品曾榮獲美國凱迪克等多項大獎,而狄波拉本人也在1990年獲得安徒生獎的提名。

如今,湯米住在位於新罕布爾州新紐約,一個改建自有200年歷史的老穀倉里,已經84歲的他依然筆「畫」不輟,經常在他的個人網站上更新各種主題的畫作。

鏈接:木末的寶寶樹《研讀湯米·狄波拉,溫情暖秋夜》

如果不研讀,我們或許只知道他的《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或者《先左腳再右腳》,或者《美術課》,或者《武士與龍》,或者《阿利的紅斗篷》,或者《繁夢大街26號》或者英文原版的繪本《巫婆奶奶》,等等,卻原來,這只是他的250餘本童書的極小的部分;如果不研讀,我們只能些許感受到他繪本中的濃濃的親情、溫情,感受到畫面中的懷念與暖意,卻不知道他的繪本之好從何而來,好在哪裡;如果不研讀,甚至,有的媽媽以為,感情這麼細膩豐富的作者,應該是一位女性……

他的原名是TomiedePaola,注意拼寫,是的,他的姓,首字母不大寫,反倒是那個P大寫。不知道這有什麼淵源,只知道他的媽媽是愛爾蘭裔,爸爸是義大利裔。他於1934年9月15日生於Meriden, Connecticut。兄妹四人。他的媽媽熱愛書籍,每天都給湯米讀書。四歲的時候,湯米就對大人們說:他要寫故事、為書籍畫畫,在舞台上唱歌、跳踢踏舞,在他76歲的時候,他說他已經做了所有這些事。

童年的時候,他簡直沉迷於畫畫,和他《美術課》里描述的一橫一樣。他到處畫,甚至床單上、壁紙上,他的父母也很好地供應蠟筆和紙,他的外公(maternal grandfather)是一位屠夫,還給他一大卷butcherpaper讓他畫畫。如同繪本《美術課》里的雙胞胎表姐一樣,她倆在紐約的Pratt Institute ofArt學習,後來成為時尚攝影師(後來,湯米也在這個學院學習),是湯米的藝術啟蒙。湯米清楚地記得自己坐在摺疊桌的小腳凳(footstool)上,在畫水彩的姐姐們身旁用蠟筆畫黃色的鬱金香。這個畫面同樣畫在了他的繪本里,大概是因為這份記憶深刻、美好、動人,影響深遠。姐姐們告訴他:如果你想成為真正的藝術家,不要copy,要不停地練習練習再練習。所以,當其他孩子在畫唐老鴨米老鼠的時候,他在創作屬於自己的畫。

上小學時遇到的藝術老師告訴湯米他很有天份,他自己認為並不是因為自己畫的最好,而是因為自己有活躍的想像力,總是嘗試新事物。

湯米知道自己非常幸運,能夠得到這麼多鼓勵與支持。我不用跟我的家庭戰鬥或放棄家庭,這完全不一樣。

他在求學的時候形容自己「Diedand Gone to Heaven」,是非常刻苦的窮學生,壓力非常大,一開始入學的時候他感覺自己被五百個潛在的藝術家包圍,等到二年級的時候只剩下250個學生了,他還看到一個女孩從樓上跳下,壓力非常大。儘管課業繁重,他每個周末還要趁免費的時候去大都會博物館。這段經歷也讓他珍視,他告誡現在的年輕藝術家,尤其是為童書插畫的作者,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如何混合顏料只是用電腦作畫。「他們從屏幕上看到的顏色與在書上看到的顏色是不同的,屏幕上的顏色淺並且不反光」。他非常喜歡Matisse,馬蒂思說,如果你不懂得色彩的話你不會成為藝術家,色彩需要長時間才能理解。在Pratt,湯米學習很多色彩的理論不斷地混合顏色感受感覺觀察。

他在面對自己的家庭和經歷時都有一種感恩、知足、包容的心態。他面對宗教時也是如此。他是天主教徒,在修道院生活了三周後他覺得這種生活方式不適合他,於是返俗。他說,自己出生就是天主教徒,你無法除掉這些,尤其是如果你是義大利人的話。我不否定也不戰鬥,我接納它,我不改變(信仰的)宗教,一些偉大的藝術家正是由於那種獻祭、服務的精神成就了他們。這些對他的創作有很大影響,在他創作的童書里,宗教的主題與形象與此不可分割。

他的經歷能讓我們很好地了解他的創作,況且,他的多數創作都帶有自傳性,比如獲得紐伯瑞銀獎的《繁夢大街26號》,《樓上的外婆樓下的外婆》、《先左腳,再右腳》、《藝術課》、《MY MOTHERIS SO SMART》等等。

他沒有妻子沒有孩子,與愛犬Bronte生活在一起(繪本中小狗形象的原型)。興趣愛好有cooking, reading, gardening, traveling, watching movies,還特意著重說了SHOPPING,結合他說《奧利佛是個娘娘腔》這個繪本也是真實經歷。

他的簽名總是帶著一顆心,在他的書里他也畫很多心。

《武士與龍》這本書特別有趣,武士與龍本來是冤家,後來在圖書館員的引導下,合夥開烤肉餐廳,龍噴火而武士的盔甲變成了鍋啊叉啊等等,讓人感嘆書的力量與合作、友好的美妙。Amy在此時指出圖書館員在書里的重要地位,畫的很有意思。

在《阿利的紅斗篷》這本書里,一隻小老鼠貫穿始終,每次都叼走阿利的一件東西,在最後一頁有個交待,原來它在一個樹洞里用這些東西置辦起一個小家。瑜辰媽媽此時指出了書中還有男二,就是與眾不同的那隻黑臉羊,他時而是阿利的幫手,時而搗亂,大概是阿利最愛的萌寵,嗒嗒姥姥說:這不就是我們的孩子嗎?

《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中的那個絨兔子,在每一頁也有,原來耳朵是豎起的,當外婆不在了,兔子的耳朵則傷心地耷拉下來。在外婆不在的那一頁,除了文字外,邊框上是外婆扎頭時用的緞帶,睹物思人,倍覺傷心。以及《先左腳後右腳》里那個同時有B字母的大象積木等等,都顯示了藝術家的用心用情。

這些繪本的文本本身:畫面溫馨,色調柔和,色彩淡雅,線條圓潤無明顯稜角,整幅畫面都有一種淡淡的光暈,好像懷舊的老照片一般。文字里細節豐富,感情一點點深入、遞進,情到深處,讓人動容,甚至忍不住哽咽、落淚。他的繪本不像安東尼·布朗、威廉·史塔克、莫里斯·桑達克那樣,有很深的寓意和哲理,用動物甚至其他想像的形象來表現,他描寫的就是自己的生活經歷,身邊的人,普通人的情感,但是卻非常動人。

鏈接:湯米·狄波拉談創作(2014年04月09日)

我的寫作過程:

首先,我要說,得有一個主題。可大多數情況下不是這樣,而是我和我的編輯瑪格麗特·弗里斯以及藝術總監塞西莉亞·揚一起討論具體的主題。

我們像四處拋球一樣把問題拋來拋去,增加點新內容,又刪減些舊材料。接著就到了我必須坐下來寫故事的時候了。我總是很確信我了解故事裡的人物,準確地知道他們怎麼「說話」。我首先手寫草稿,然後我仔細閱讀、修改、更正,看起來像那麼回事了。然後,我的助理鮑勃·海赫特爾為我打字。我再讀一遍,如果還有改動,鮑勃就再電腦敲字修正。

接下來,我把文字稿發給編輯瑪格麗特。她認真看,當然得看兩三遍,然後給出建議。我們一起討論修改,最終我們就定下來了故事的文字!一本書的創作就上路啦!

我的繪畫過程:

我將要分享的是我怎樣給一本書畫插畫。以後——將來什麼時候——我願意分享我如何創作繪畫作品。而現在,我來講一下我是怎麼給我的書畫插畫的。

故事都完成了。下一步就是把它們「打散」(類似分鏡),分布到很多頁面中去。我們(編輯瑪格麗特、藝術總監塞西莉亞和我)一起決定書的尺寸,還有確定書的頁數。這就是所說的製作樣張。有時候,瑪格麗特會先把故事「分鏡」,這樣給我節省了時間。她也很喜歡這樣做!當然,如果我可以根據我的需要進行修改。

接下來,給文字選字體,這樣我就知道它們實際上看起來是什麼樣子。有時候,藝術總監塞西莉亞發給我好幾種字體樣。然後,美術部門給我看每頁的列印樣,這樣我就確切地知道了每頁上字的布局、我的插圖將要放的位置。當然,我也可以根據需要對頁面布局做些調整。

同時,我開始給各種角色畫草圖,尤其是出現新的角色的時候(我很清楚巫婆奶奶Strega Nona長什麼樣,所以就不用給她畫草圖了)。

如果我的書中的故事發生在像墨西哥或義大利等陌生的不同的地方,我就要看一打又一打關於這些地方的照片,以便來「發揮」我的想像力。有時候,但也不是太經常,我會在樣張上畫上整本書的大致的草稿。

我真正喜歡做的就是在的我的好畫紙上揮灑自如,一開始是用鉛筆輕輕地勾繪,當然,還要用上我那最重要的工具——橡皮。

然後,我就上色完稿了。如果有錯誤——經常會有——我就扔掉畫稿,重新畫。

(水果魚/編譯,原文見湯米·狄波拉個人網站:

http://www.tomie.com/being_an_artist/creative_process.html)

二、作品特色

湯米·狄波拉的作品常以自己的家庭為背景,從自己真情實感的角度出發,描寫家人之間的濃密親情,真切而令人感動。

1973年出版第一本自寫自畫的繪本《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一經出版,即在童書界大放光彩。之後,他陸續創作了一系列自傳式的作品,例如《先左腳,再右腳》,描述與祖父間真摯的情感,傳遞了溫暖真誠的親情與隔代友誼;《湯姆》描寫了愛讀故事的外公,祖孫間發生的系列風趣、搞怪的故事;《美術課》將幼時上美術課的點點滴滴與逗趣的回憶,一筆一筆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湯米·狄波拉的書中,有很多取材於民俗間的故事。對他來說,整個世界都是他取材的對象,可是他最偏愛的還是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真摯的情感。

他的畫風非常特殊,可以用「簡單大方」四個字來形容。簡單是說他定型的線條很簡單,而他的色塊很大方,顏色也很明亮,但搭配卻十分講究,即便是飽和度很高的色彩,也讓人看了很平和,一點都不刺眼。

至今,已創作近300本作品。

三、所獲榮譽

狄波拉的作品《Strega Nona》1976年榮獲美國凱迪克銀獎,《繁夢大街26號》獲2000年紐伯瑞兒童文學銀獎,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童書。狄波拉本人也在1990年獲得安徒生獎的提名。

2011年(77歲),美國圖書館協會為湯米·狄波拉頒發了美國兒童文學終身成就獎——懷德獎,以紀念他為童書做出的長期且卓越的貢獻。

四、作品賞析

1、在狄波拉的作品中,最愛歡迎的是《Strega Nona》(巫婆奶奶)原版系列。

Tomie dePaola(湯米·狄波拉)著;Tomie de Paola(湯米·鮑拉)繪;4歲及以上閱讀。

1976年凱迪克銀獎,入選紐約公共圖書館「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100種圖畫書」。

內容簡介:很久很久以前,在卡拉布利亞的一個小鎮上住著一個巫婆奶奶,巫婆奶奶有一個神奇的鍋子,能做出美味的麵條。一天巫婆奶奶出門了,他新招的僕人BIG ANTHONY就想用一下那個神奇的鍋子,然後就發生了一些令人驚訝的事......

插頁一:

插頁二:

插頁三:

2、啟發繪本《先左腳,再右腳》[美]湯米·狄波拉著;柯倩華譯;3-6歲閱讀。

內容簡介:巴比剛生下來的時候,爺爺巴柏就是他最親密的朋友。巴比學走路的時候,巴柏耐心地說著,「先左腳,再右腳。」一步一步教會了巴比。突然間,巴柏中風住醫院了。經過了漫長的等待,巴柏雖然回家了,卻不會走路,甚至不認識巴比……一切都讓巴比十分害怕,直到他鼓起勇氣親近巴柏、幫助巴柏。終於有一天,爺爺在巴比說著「先左腳,再右腳」的引導下,重新學會了走路……書中略帶自傳式的描繪,帶給讀者一個關於濃濃的親情與真摯的友情的故事,讀之令人感動、難忘。

插圖一:

插圖二:

插圖三:

插圖四:

插圖五:

《先左腳,再右腳》來自作者湯米?狄波拉兒時與外公之間的真實故事,它讓我們懂得知惜——站在距離親人最近的位置,用最平常、最心安的方式去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孫子小的時候,爺爺陪著學走路—「先左腳,後右腳」、搭積木、講故事......可是有一天,爺爺突然癱瘓不能動了,孫子也像爺爺照顧他一樣,給爺爺搭積木、喂爺爺吃飯、陪爺爺學走路—「先左腳,後右腳」......

祖孫之間,總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親近。許是因為「孩子來自另一個世界,而老人馬上要去另一個世界了,兩者都與另一個世界相近,在這一點上是相同的」。走在生命的初始和歸途,以血脈親情為紐帶,祖孫之間總能產生溫馨的交流,生成很多意味深長的故事。

講祖孫之間互相關心的故事,溫暖人心,值得孩子們看一看,爺爺奶奶把他們看大,等他們長大了——烏鴉反哺,反過來照顧老人。

3、啟發繪本《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美)狄波拉著,孫晴峰譯;3-6歲閱讀。

內容簡介:這個故事記錄了湯米和外婆、曾外婆之間的生活點滴,展現了祖孫三代人互相關愛、其樂融融的生活,是湯米·狄波拉童年的真實寫照。每個周日,四歲的湯米都會和家人去外婆家登門問候。樓下的外婆總是很忙碌,但是樓上的外婆卻只能終日躺在床上,因為她已經是位九十四歲高齡的老人了。湯米很愛他的兩個外婆,並且特別喜歡和她們在一起的日子。

插頁一:

插頁二:

插頁三:

插頁四:

插頁五:

插頁六:

插頁七:

當有人問及作者喜歡哪部作品時,狄波拉總是毫不猶豫地回答——《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因為這個故事記錄了湯米和外婆、曾外婆之間的生活點滴,展現了祖孫三代人互相關愛、其樂融融的生活,是他童年的真實寫照。

這本自傳體圖畫書於1973年首次出版。時隔二十五年後,狄波拉把這個故事當做一個全新的創作來處理,圖畫都進行了重新上色,對文字也進行了細微的修改。不過故事情節依然保持不變。美國《圖書館雜誌》認為「孩子們會不厭其煩地反覆要聽這個故事」。

4、信誼繪本《武士與龍》[美]湯米·狄波拉著;柯倩華譯;2009年03月明天版;3-6歲閱讀。

內容簡介:從前,有一個從沒和龍比過武的武士,和一隻從沒和武士比過武的龍。龍和武士比武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他們遍尋古書,找出與對方比武的書,並照著書開始打造兵器和操練各種比武的招式。終於,他們都準備好了,就約定時間來比武。短兵相接後,兩敗俱傷。這時,圖書館員各送給他們一本烹飪和打造烤肉架的書,他們就運用彼此的專長,合夥開了一間「武士與龍」烤肉餐廳。

插頁一:

插頁二:

插頁三:

插頁四:

插頁五:

插頁六:

插頁七:

這個故事分兩個層面,西方的傳說中的龍和武士,彼此近鄰卻沒有較量過。龍和武士發奮地練功和準備,然後,就相互進行了廝殺,打得一塌糊塗,讓人捧腹大小。這是故事的第一層。

故事中頻繁出現美女圖書管理員和書,從借書給武士備戰,到龍在山洞裡讀《戰勝武士的秘訣》;武士照著書上的介紹,鍛造盔甲;龍趴下身子看書,再彎著腰甩尾巴;雙方打得兩敗俱傷時,圖書管理員用馬車送新書來了;她給他們一人一本烹飪或做烤肉架的書,兩人靠在一起認真地讀,所有這一切,都和書有關。這就是第二層,是故事後面的故事。

這後面的故事,就是有關讀書的事。你看龍和武士多麼喜歡書,讀書對他們來說是多麼有趣的事,他們一發現書中說的秘密就忍不住要試一試,他們做盔甲和練武是那樣認真,按書上說的做烤肉、開餐館,也是那麼起勁。書讓他們碰了釘子,但還是讓他們成功了。

我們常說,大人是孩子的榜樣,一個家庭,大人愛讀書,將來孩子一定也愛讀書。那麼,我想說,圖畫書也有這樣的作用。如果你的孩子有這樣一本《武士與龍》,他天天都要翻一會兒這本書,那麼,潛移默化,漸漸地,他也會喜歡讀書的,他讀書也會那麼專註的,因為他從武士和龍的畫面中,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

5、《繁夢大街26號》(全八冊);4-10歲閱讀。

(美)湯米·狄波拉著,陳靜抒袁佳妤譯,貴州人民版,出版時間:2016年09月。

包括:《繁夢大街26號》《歡樂一家親》《走在夢想的路上》《精彩又一年》《天有不測風雲》《可怕的戰爭》《為什麼?》《非常時期》

這是美國童書大師湯米·狄波拉自傳式兒童小說,2000年榮獲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童書。

內容簡介:湯米·狄波拉的自傳性兒童小說,講述了他在繁夢大街26號里熱鬧歡樂的童年生活,濃濃的親情、達觀的心態,讓孩子從中汲取樂觀豁達的力量,帶給多孩家庭和諧相處的經驗與智慧。小湯米四歲時家裡蓋新房子、等待搬遷中發生的事,雖然一波數折,不過由作者寫來,好像連驚險、無奈都可以變成好玩的事。字裡行間洋溢著幽默感和對生命的熱愛;線條簡單的插畫如皮影戲般,勾勒出童稚的醇香,傳達出回憶的顏色。

湯米用簡潔樸實卻逗趣鮮活的文字和線條簡單卻生機盎然的圖畫,重現了他童年時大家庭的熱鬧生活,故事細節歷歷在目,溫馨、幽默又動人,真切傳遞出他的喜、怒、哀、樂,字裡行間洋溢著他的樂天、自信、幽默、善良,更重要的是對生命的熱愛。這些故事雖然年代久遠,但傳遞出的家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卻歷久彌新,令人感動。

內插頁:

想像一個場景:一位80多歲好像聖誕老人的老爺爺,花白頭髮,花白鬍子,坐在火爐邊,給你講述他的童年趣事,儘管時日遙遠,但那些搞笑鮮活的人物和情節,在他生動的語調、幽默的語言里,好像帶你穿越時空回到60多年前的世界,和他一起去造訪這個著名的地址——繁夢大街26號!

湯米·狄波拉是美國家喻戶曉的童書作家,他很多的創作靈感都源自「繁夢大街26號」這個地方。如暢銷圖畫書《先左腳,再右腳》和《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的靈感來源。

6、信誼繪本《阿利的紅斗篷》[美]湯米·狄波拉著;張劍鳴譯;3-6歲閱讀。

內容簡介:阿利的斗篷很破舊了,他需要一件新的,於是阿利決定親手製作,剪毛、染色、織布、裁剪、縫紉……新斗篷完成了!摒除傳統平鋪直敘的方式,本書以牧羊人阿利為主角,構成一本生動逗趣的知識性圖畫書,告訴孩子從剪羊毛到製成衣服的過程。圖中暗示了季節訊息,還有黑臉羊和小老鼠的幽默細節,讓人閱讀中常有新發現!

一本經典圖畫書,故事非常有趣,甚至可以看作是一本知識性的圖畫書。本書以牧羊人阿利為主角,以非常簡潔的圖文告訴孩子從剪羊毛到制衣服的過程。最後還有圖文對照表,來解釋每一件工具的名稱和它的用途。仔細看,每頁圖畫中還暗示孩子更多的訊息,每讀一次都可能有不同的發現!

插頁一:

插頁二:

插頁五:

7、《奧利佛是個娘娘腔》[美]湯米·狄波拉著;王玲譯;3-6歲閱讀。

內容簡介:奧利佛·巴頓是個性格內斂的男生。他不喜歡踢球,反而喜歡一個人讀書、畫畫、玩紙偶娃娃。最喜歡的是在自家的閣樓上又唱又跳,大家都嘲笑他是個「娘娘腔」。儘管同伴們總是捉弄他,但是奧利佛卻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那樣堅持著自己的夢想,並最終登上了才藝大賽的舞台,變成了「大明星」……

8、《聖誕前夜》雙語讀物 著:(美)克萊門特·穆爾|譯者:費方利|繪畫:(美)湯米·狄波拉

內容簡介:

「聖誕前的一夜,屋裡靜靜一片,萬物都在安歇,連老鼠都睡了。長襪在煙囪上,小心地高掛起,等待聖誕老人,快點兒來*。」《聖誕前夜》是美國詩人克萊門特·克拉克?穆爾的經典兒童詩,該詩歌頌了聖誕夜的神奇和美好。這首不朽的小詩已被一代代的孩子們傳誦了近二百年,是歐美家喻戶曉的家庭讀本,非常適合節假日中的親子閱讀。本書插圖由凱迪克大獎作者湯米·狄波拉繪製。

插頁一:

插頁二:

插頁三:

插頁四:

9、漢聲數學圖畫書(全41冊+媽媽手冊)作者:(美)明德爾西托默,喬治帕比等著;(美)湯米·狄波拉,唐納德克魯斯等繪;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內容簡介:數學專家和圖畫書大師合力打造。一套真正契合數學本質的數學科普書,對現行數學教材的完美補充。成就於1970年代,至今無法超越!專色精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繪本導讀 的精彩文章:

TAG:經典繪本導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