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信息「裸奔」 應對需要「加速度」

信息「裸奔」 應對需要「加速度」

憑藉掌握成都市「婦幼信息某管理系統」市級許可權賬號密碼,成都衛計系統出「內鬼」多次將2016年至2017年的成都市新生嬰兒信息及預產信息導出後,通過線下交易方式,將其信息出售。累計非法下載新生嬰兒數據50餘萬條,販賣新生嬰兒信息數萬條。(2017年1月17日 新華網)

無獨有偶,同時看到的另一條新聞《夫妻倒賣學生信息:4毛錢就可買一名學生就讀信息》。不知道人究竟可以多麼的無底線,才可以允許自己做出這麼多違法亂紀荒唐無知的事情。尤其是對於新生嬰兒和學生這些弱勢群體,信息泄露的嚴重性或許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對這些網路「蛀蟲」深惡痛絕的同時,我們必須警醒的看到,自己的個人信息早已不再安全,只有防患於未然,將那些黑色產業鏈只有從源頭徹底斬斷,我們的生活狀態才能恢復安靜祥和。

要便利更要警惕。當前,互聯網飛速發展,在吃穿住用行上帶給大家更多的便利。但是把「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俗語放在互聯網中毫不為過。比如一些APP與社交軟體在使用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有意無意的收集公民個人信息,有的甚至包括位置信息、通訊信息等。因為屬於網民的個人行為,就需要個人加強警惕,對手機進行安全設置,不要輕易用個人信息登錄,也不要輕信任何中獎之類的信息等等,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切實履起行管理責任,自覺接受公眾監督,為網民提供安全、優質、便捷、實用的信息服務。

要採集更要保護。其實,對於處在大時代數據的現代人來說,信息被採集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商場、醫院、教育機構、金融機構、電信部門、交通運輸部門、國家機關等等平台上,都會被要求提供各種信息。在被網友理解的基礎上,相關部門也應該在加強保護措施上更下一番功夫。當前,公民個人信息,被內部工作人員非法竊取或者出售給不法分子的新聞層出不窮,單純要求公民做好自我保護措施顯然是不夠的,相關部門要負起相對等的主體責任。對相關工作人員做好日常的思想引導,對有不法行為的工作人員給予嚴厲的法律追究和嚴懲,才能堵住監管方面存在的漏洞。

要力度更要速度。為了一些所謂的利益,有不少人將心思花在了不該花的地方。這些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術、惡意代碼、釣魚軟體等手段,破解、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將「科技含量」用在犯罪過程中,真是實實在在的笑話。然而這個笑話卻並不能小覷,大數據時代,誰掌握了更多的數據,誰就能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如果這個主動權掌握在了不法分子手中,普通公民就會變成一個「透明人」。因此,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層面或應對技術層面都應該進行一次「加速度」,重拳出擊的同時,我們更不能讓網路犯罪的速度超過我們的正能量速度。

作者:楊麗娟

編輯:張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網 的精彩文章:

懷孕8個多月不知情 腹痛就醫時已經要生產

TAG:長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