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頸椎病別擔心!堅持這幾種生活工作方式讓你遠離「危脖」

頸椎病別擔心!堅持這幾種生活工作方式讓你遠離「危脖」

別老低頭玩手機了,小心得頸椎病。

我不怕,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我還年輕。

然而,近年來頸椎病呈現年輕化趨勢,其發病率逐漸上升,已然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而成了大眾常見病之一。許多中青年上班族、低頭族也成了頸椎病的「重災區」。

GIF

為什麼在現代社會中

頸椎病如此多發?

針對這種情況

又該如何合理治療和預防呢?

頸椎病是什麼?

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病變,其發病機制主要是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簡而言之,就是因椎間盤的病變繼而影響頸椎周圍血管、神經等組織而出現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頸椎病為何如此多發?

頸椎病是由多種因素導致,但歸根結底可總結為兩大類:第一,低頭的動作帶來了過大的壓力;第二,運動量減少。

低頭的動作與頸椎正常的生理曲度相反,增加了椎間盤的壓力,加速了椎間盤的老化。長期伏案者、手機「低頭族」,以及習慣用高枕、睡軟床的人群,長時間保持固定不變的姿勢,使頸椎肌肉韌帶疲勞,就會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運動量減少也是導致頸椎病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運動量減少給頸椎的營養帶來不利影響;另一方面,運動原本可以加強肌肉力量,增強肌肉對頸椎的保護作用,而運動量的減少使肌肉的容積和力量都下降,降低了肌肉對頸椎的保護作用。

頸椎病有哪些癥狀?

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醫學上通常將頸椎病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混合性頸椎病等不同類型。不同類型就會有不同的表現。

1.神經根型:年齡一般在40歲左右,勞累、輕傷後或落枕後,開始頸肩痛,幾天後疼痛放射到一隻手的 2個或 3個手指;間或有頭暈、頭痛,白天不能工作,夜間無法入睡;頸部活動受限,後伸時癥狀加重;患肢有沉重感,握力減弱,隨後不能提重物,手臂肌肉萎縮。

2.脊髓型:表現為四肢感覺運動神經系統的障礙,可能發生單側或雙側下肢麻木,繼而發展為行走困難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甚至癱瘓。

3.交感型:頭部癥狀:如頭暈、頭痛或偏頭痛、頭沉、枕部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偶有因頭暈而跌倒的。眼部癥狀:眼脹、乾澀、視力變化、視物不清、眼前好像有霧等。耳部癥狀:耳鳴、耳堵、聽力下降。胃腸道癥狀:噁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以及咽部異物感等。心血管癥狀:心悸、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有時感覺疼痛、麻木。

4.椎動脈型:發作性眩暈,復視伴有眼震。有時伴隨噁心、嘔吐、耳鳴或聽力下降。這些癥狀與頸部位置改變有關。下肢突然無力猝倒,但是意識清醒。偶有肢體麻木、感覺異常,可出現一過性癱瘓,發作性昏迷。

另外,發現自己常有一過性手麻、低頭手麻、手抖,經常性頸肩部疼痛,或者經常落枕,這也可能是頸椎病的表現。

頸椎病如何治療?

治療頸椎病主要有藥物治療、運動治療、牽引治療、手法按摩、理療及手術等不同的方法。

一般說來,90%的頸椎病都可以通過保守方法進行治療。通過理療、鍛煉等方式緩解頸椎部位的不適,減輕癥狀反應。僅有10%左右的頸椎病患者,主要是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以維持頸椎的穩定性,減少頸部壓迫。

如何預防頸椎病?

防治頸椎病,關鍵在於「減少傷害,增加保護」。調整以下幾項生活工作方式,有助於保護頸椎。

1.要選擇合適的枕頭。如果枕頭墊得過高,會對頸椎造成壓迫。合適的枕頭壓實後應有一拳的高度,同時枕頭下緣要能夠支撐住頸部,不要使後頸懸空。

2.工作時,要保持正確的坐姿。背挺直,大腿與小腿呈90度;如果使用電腦,可適當墊高顯示屏,以雙目能夠平視屏幕為宜,這樣就不會因顯示屏放置過低而造成聳肩或彎腰現象。

每伏案工作30~40分鐘,可以起來活動一下,抬頭遠視幾分鐘,消除頸椎和眼部疲勞。在工作間隙增加活動量,如做一些前後屈伸及旋轉運動,增加體內血液循環,從而改善頸椎病癥狀。

3.注意加強鍛煉尤其選擇能夠鍛煉到頸部肌肉的運動方式,比如游泳。此外,適度地鍛煉頸部、背部肌肉,如牽伸背闊肌、做頭部「米」字操等,同樣可以增加肌肉對肩頸的保護作用。但需注意運動適度,不可過度勞損頸椎。

4.減少可能會加大椎間盤壓力的活動方式,比如,縮短低頭時間,盡量避免長時間的低頭行為。

文/綜合整理自《中國醫藥報》、科普中國

圖/來源於網路

新媒體編輯:許芳琴

統籌策劃:劉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頸椎 的精彩文章:

TAG:頸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