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假藥案動輒「特大」的警示

假藥案動輒「特大」的警示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最近審結一起特大生產、銷售假藥案,涉案人員在一年半的時間裡,拉攏醫生「搭橋牽線」,向全國30個省份的患者銷售抗癌類假藥達數十種,總金額超千萬元。經權威機構鑒定,這些抗癌藥均系假藥。(1月17日中新網)

深圳這起案件的涉案金額雖已高達千萬元,但與其它很多同類案件相比,仍屬「小巫見大巫」。比如,2015年3月,安徽曾偵破一起特大制售假「偉哥」案,涉案金額高達4.4億。僅幾個月後,浙江和廣東等地偵破一起跨國制售假藥案,案值近10億元。2016年,山東查獲的非法疫苗案,其案值也高達5.7億元。

假藥案動輒「特大」,動輒跨省甚至跨國,原因是什麼?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這些犯罪分子無法無天。但更要看到這些案件透露出諸多共性信息:假藥案的涉案人員無不深諳患者的心理,比如不少假藥都針對重病甚至絕症患者,原因在於這些病本就不好治,假藥無效甚至副作用導致的後果,就會被疾病所掩蓋。此外,很多人認為葯價越高療效越可靠,進口的都是好葯,這些觀點也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此外,互聯網的隱匿性與便捷性,也給了假藥案「做大」的空間。

傳統的打擊監管手段,已越來越不適應當前形式,必須區域聯動、線上線下結合,出台更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打擊監管新辦法,形成事前防範、事中監管、事後打擊的全鏈條模式,方能讓制售假藥行為無所遁形。 羅志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報 的精彩文章:

制售假雞精 涉案千餘萬元

TAG:華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