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許世友:帶槍進京弔唁毛主席

許世友:帶槍進京弔唁毛主席

我軍歷史上有一位極富有傳奇色彩的開國上將——許世友

作為將領,他有勇有謀、戰功卓著,是一位令人仰慕的常勝將軍;作為部下,他直言敢諫、不求名利,是深受毛澤東主席喜愛的一名虎將;作為父親,他正言厲色、偉岸高大,成為了兒女們心中揮之不去的思念。

許世友先生的女兒華山在《父親》一書中,用樸實而不乏生動的語言,重新講述了毛主席麾下得力幹將許司令的傳奇人生和家庭生活。

今天阿信和大家一起去了解那段崢嶸歲月里的俠與情、忠與義!

名家書評

謝謝作者用心和愛書寫了一段不可複製的歷史,往事並不遙遠。歷史卻早已斑駁,因為不可複製,所以《父親》一書彌足珍貴。

作者華山一路走來,花開花落,走過的路,是一串深淺分明的腳印,寫下的卻是一段收不回的心情。急不可耐地看完《父親》一書,掩上書不在案頭,腦中卻似放電影,一幕幕地過去,彷彿很遙遠,又覺得是在昨天。作者以史家的如橡文筆,卻用其兒女家種種細膩的心境,寫出了一個走完25000里長征,指揮過千軍萬馬的鋼鐵漢子的父親的過去和現在,真情戀切,委婉動人,把一個憶人的父親呈現給讀者。

書中那一段,父親把親手摘的一束桃花放在女兒的案頭,悄悄地放下,又悄悄的走了,不禁令人指案叫絕,人性的大愛莫過於此,一個別樣的將軍活生生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將軍的決戰,豈止在戰場!

我是《父親》書中那個寫《知青之歌》的作者,是被將軍從槍口下救出的那個普普通通的知青,是他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此等舉止,在那個時代,為許大將軍也。此事件 雖願「天意」,但卻在「人為」,大恩大德,烙刻終身,耿耿此心,天日可表!

南京知青紀念館館長 任毅

2018年2月12日於南京

下文選摘自中信出版社2018.1新書《父親》,華山 著。

華山,許世友將軍的女兒。

帶槍進京弔唁毛主席

文 | 華山

關於毛主席去世後,父親進京弔唁有很多訛傳,真實的過程是這樣的。1976年5月以後,毛主席就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過面。老人家重病纏身,正與死神做最後的鬥爭,病情和搶救情況都被限制在一個極小的範圍內。父親因人在外地,也不知道內情。

9月9日凌晨,父親在廣州接到了毛主席逝世的通知,同時中央召他立即進京。他把工作安排了一下,乘車急駛白雲機場。韋國清政委和父親一起乘坐專機飛往北京。這兩位老將軍落座良久,專機還不起飛。

父親叫秘書去問,回說天氣不好;再問,還說天氣不好。第三次問,機長才道出真情:「中央有指示,不準帶槍進京。」「你問是哪個王八蛋的指示?叫他發電報來!」父親勃然大怒。

「對,你問一下是哪個王八蛋的指示,叫他發電報來!」韋國清將軍也火了。

最後,電報沒發來,專機也起飛了。

父親真的帶了一支美式五星左輪手槍。這支槍還是從國民黨一個軍長手裡繳來的,被父親視為心愛之物,整天別在腰上,走到哪裡帶到哪裡。

那年父親在北京住院,換上了休養服,左輪手槍沒處別也沒處掖,就放在枕頭旁邊。護士來給他做常規檢查,一眼看見黑亮的手槍,大概是想起了那個「進門不喊報告,甩手就是一槍」的訛傳,嚇得護士不敢靠前。

父親見護士端著盤子站在門口,就問:「幹什麼?」護士答:「量血壓。」父親說:「量就快量吧。」護士兩眼斜睨著手槍,戰戰兢兢地挨到床前,量過血壓,端起盤子就走,體溫也忘了量。

事情反映到院里,劉院長給護士們做工作,說槍不離身是許司令多年的習慣,他不會亂開槍,你們不用怕。說歸說,護士們見了手槍還是緊張,劉院長只好動員父親把槍收起來。

「大驚小怪的!」父親一面嘟囔,一面把槍塞到枕頭底下。但父親這次帶槍進京,可就不僅是出於習慣了。

專機在西郊機場降落,父親先去西山看了葉帥,才回京西賓館住下。聽說有很多老將軍住在301醫院,他前去看望,並告訴他們,江青那幫人都到了北京,「你們要注意,『四人幫』通知開會了不能去,去了可能把你們都抓起來,要你們的命。」父親拍了拍腰上別的槍,「他們要抓我,我就開槍,打死一個夠本,打死兩個賺一個!追悼會開過了,我就回廣州,不在這危險的地方。」

聽父親這麼一說,王震、韓先楚等老將軍也都要準備防身武器,並且約定,如叫開會,先請示老帥們,他們不表態,我們都不去。

毛主席的靈堂設在人民大會堂,政治局委員輪流守靈。輪到父親時,靈堂門口的衛兵把他擋住了。

衛兵給父親敬了個禮:「首長,您帶槍啦?」父親給衛兵還了個禮:「我怎麼不能帶槍?」衛兵說:「中央有規定,進靈堂不準帶槍。」

父親問:「誰規定的?」衛兵答:「中央規定的。」「我是政治局委員,我怎麼不知道?」父親虎著一張臉,邊說邊往裡走,衛兵沒有一個伸手阻攔。在所有進入毛主席靈堂的黨政軍領導中,身上帶槍的恐怕只有父親一個人。

開完追悼會後,父親回到京西賓館,獨自坐在房內,整天也不說一句話。記得陳再道將軍來看他,我進去告訴他,只見屋裡窗帘都是拉上的,父親一個人坐在那裡低頭沉思。他告訴我:「請陳司令下午再來吧,我現在心情不好。」

陳將軍走後,他對我說:「毛主席走了,我心裡難過極了,這個老人對我最好了……」

下午陳再道將軍來時,父親和他談起了在延安抗大學習時的情景。那時毛主席經常講課,父親回憶:自己當時只讀了兩年私塾,在聽哲學時,有些字眼兒聽不懂,尤其在下午上課時還有些困意。毛主席講課時,博古論今,風趣幽默,父親說連困意都講沒有了。

20世紀60年代,毛主席曾送過父親21本書讓父親學習,其中有一本書名是《古今大哲學家之生活與思想》,上面還有毛主席看過後,用紅藍鉛筆的紅筆畫的記號呢。那段時間,父親常常回憶起許多與毛主席的往事……

從第一次見毛主席,毛主席為他改名「世友」,到張國燾事件。張國燾是中共一大代表,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指揮者和決策人。他對黨中央「北上抗日」的主張不滿,在長征途中召開紅四方面軍幹部會議,另立「臨時中央」,分裂黨,分裂紅軍。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之後不久,黨中央做出了開展對張國燾錯誤的批判。當時的方針,在批判張國燾的同時,肯定了紅四方面軍廣大幹部戰士的功勞,把張國燾的錯誤與紅四方面軍的幹部戰士區別開來。

父親在這次事件中差兒點丟了腦袋,是毛主席親自找他談了兩次話,一下子解開了他的思想疙瘩。淤積在內心深處的憤怒和苦悶情緒,被毛主席溫暖的話語一掃而光。

毛主席贈書《古今大哲學家之生活與思想》

當時要不是毛主席慧眼識人,我軍歷史上也不會有一位上將許世友。

父親和陳再道將軍回憶,新中國剛成立時,老百姓很苦,但毛主席使中國站起來,很快在 20世紀50年代初期使老百姓過上了溫飽的日子,各方面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他們也談起「四人幫」的禍國殃民,兩位老將軍都嘆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啊……」

在那些日子裡,父親經常回憶起與毛主席的多次傾心交談。

毛主席曾告訴他,認識和真正了解一個人十年都不一定夠,識人之道並不同於用兵之道。人乃萬物靈長,大腦皮質神經元細胞數以億萬計。一個人要比一個戰場複雜,認識一個人尤須有辯證的眼光。識人要看他的一時一事,更要看他的全部歷史,切忌一時不順眼就下結論;否則,會誤人、傷人,給團結和事業帶來深層的損失。這些話父親不止一次地在會上講過,和別人談話時也經常提起。

父親與毛主席

父親特別的性格、特殊的經歷,在他的周圍構建起特定的人際關係。

在父親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毛澤東主席。

相關書籍推薦

《父親》

華 山 著丨2018.01.0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信出版集團 的精彩文章:

寫字不止為了靜心,更是為了精進!

TAG:中信出版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