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滾燙老井陳澤民:曾一手締造三全速凍王國,古稀之年再當創客

滾燙老井陳澤民:曾一手締造三全速凍王國,古稀之年再當創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陳沛

核心提示|

1月12日,雲南瑞麗,距離河南鄭州2800公里,天空如碧玉透徹。

這是當地一個名為「地美特」的地熱發電站工地,鑽井機轟鳴,蒸騰的熱氣蓬勃入空,彷彿冉冉飄起的白雲。

75歲的陳澤民戴著紅色的安全帽,沒有絲毫疲倦,不斷在項目中穿梭,為「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站觀摩團」成員們介紹他的地熱創業成果。他的心情,頗有撥開雲霧見日出的感覺。當天,這裡作為全國首個集裝箱式地熱發電站,宣布發電獲重大突破。

這個一手締造了三全速凍王國的老人,在古稀之年,再次扮演了一個創客的角色。

「轉戰食品領域,是為了生存。現在搞地熱發電,才是我喜歡乾的事情,這才是人生進入了主業。」陳澤民對記者笑言。

老驥伏櫪。擺在陳澤民面前的,除了興趣和愛好,除了環保大勢下的商機,更多的是一道道難關。中國的地熱發電在40年間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陳澤民的地熱夢,也在一次次的失利和試錯中,艱難推進。

「這是雲南首個、全國第二座上規模的地熱發電站。」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如是評價其標誌性

1月12日,對於在地熱領域獨自開拓兩年有餘的陳澤民來說,格外振奮。

當天,在位於雲南瑞麗的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站觀摩會上,陳澤民宣布,地美特瑞麗地熱10兆瓦發電站目前淨髮電量已達到1.2兆瓦,該電站仍在擴建之中,並實現併網。

老陳現在的新身份,是鄭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地美特公司)董事長。他宣布的這個事,有什麼意義?

「這是雲南首個、全國第二座上規模的地熱發電站。」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如是評價其標誌性。

這是陳澤民從鄭州到瑞麗,開啟的新征程上取得的重要突破。

鄭州到昆明、昆明到德宏、德宏再到瑞麗,全程近2800公里,往返3次就相當於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路程。2016年3月開始,73歲的陳澤民成立地美特公司,頻繁地往返鄭州到瑞麗,開始了地熱新能源領域的「長征」。

如今,新長征走過關鍵的第一步,於陳澤民的意義不可謂不重大。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現場注意到,一個個形如集裝箱的發電裝置,在項目空地上矗立著。這是老陳在地熱發電領域的首創,它們有一個專業的學名:系統化、集成化、模塊化的分散式集裝箱地熱發電模式。

他的這個創新,與國外地熱電站的大型化和規模化不同。陳澤民說,這個創新把整個地熱發電廠所有的設備、功能,壓縮、集中到一個地熱發電集裝箱裡面,看不見廠房、看不見房子。發電模式可以做到無人現場職守,遙控指揮,自動斷電,自動運行。

「只要在工廠所在地打一口深井,能有150攝氏度的地熱流體湧出,將『集裝箱』運過來放到井口就可以發電,持續穩定。」陳澤民向記者這樣描繪他的地熱發電模式。以食品領域為例,一個400兆瓦的集裝箱發電組就可以滿足一個中型食品廠房的電能消耗。

陳澤民看好地熱能源,就是其穩定性。「一旦將地熱發電裝置建好,它不僅不受天氣的影響,還可以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持續不斷發電。」

陳澤民表示後期地熱利用將會有清晰的多元產業鏈,如對尚未電氣化的山區提供電能,實現精準扶貧;地熱井中可放置感測器,監測地震等災害;實現地熱旅遊等。

「它的示範作用、帶動作用、榜樣作用遠遠大於本身的經濟作用。」陳澤民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當年轉戰食品領域,是為了生存。我現在搞地熱發電,是興趣所在。這才是人生進入了主業。」

在五十歲知天命的時候辭去醫院副院長職位下海,拉著三輪車賣湯圓,締造三全集團;在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再次創業,還是從速凍食品跨界陌生的地熱新能源領域。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功成身退」。對於老陳的這一大跨界,包括親朋好友在內的很多人不理解。但在熟悉陳澤民的人看來,二度創業是這位古稀老人的初心。

「這並非陳總的心血來潮。」陳澤民身邊一位人士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前兩年鄭州霧霾特別嚴重,他做了30多年的外科大夫,了解霧霾的危害,到了70多歲的年齡,也希望再為社會和對後代做點事情。」

對於陳澤民而言,二次創業,也是希望能完成兒時的夢想。陳澤民回憶,他從小就對溫差發電、海潮發電較感興趣,在高考報考無線電專業,結果被調劑到醫學專業,並從醫30年。「轉戰食品領域,也是為了生存,現在搞地熱發電,才是我喜歡乾的事情,這才是人生進入了主業。」陳澤民笑著解釋。

不少人把70歲創業的褚時健和再次創業的陳澤民相比。但陳澤民認為兩者還是有區別的。他覺得,褚時健70歲創業更像他50歲從公職醫院副院長辭職創辦三全集團一樣。

「現在我做地熱,沒有經濟壓力。我們老兩口拿出多年的積蓄,沒有貸款一分錢,打水漂了也影響不了我們的生活,等我們成功趟出來一條路了,讓別人看到希望了,就交給年輕人。我現在創業不考慮生存,不追求利益,就是想給社會和後代做點事情,等到再過兩年,我就徹底退休,在家抱抱孫子。」談起二次創業的不同感受,陳澤民表示差別還是很大。

「當我看到熱騰騰的蒸汽從井裡冒出來,激動得晚上睡不著覺;我有時半夜收到美國發來的郵件,哪個地熱公司願意和我合作,我高興地都會突然把老伴叫醒一起分享。」他說。

當他去西藏羊八井,不少年輕人高原反應,而陳澤民看見地熱井口熱氣就高興,就興奮。「興趣和愛好能給人無限動力,這就是創業的魅力所在吧!」陳澤民說。

陳澤民的家人從不理解到支持,也給了陳澤民前進的動力。幾年時間,陳澤民跑了十幾個國家查看地熱電站項目。

「我在鄭州打了一口4500米的深井,但是無法達到條件,數百萬的成本沒有了。後來我又到地熱資源豐富的瑞麗市,但第一次同樣失利,打下去數千米只有近百攝氏度的水溫,滿足不了發電條件。」

地熱發電並不是真正的空白領域,早在1977年就有西藏羊八井地熱電站建立並運行至今。但除此之外國內地熱電站乏善可陳,40年間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認為,中國40年前的地熱利用水平在國際上位居前列,但近40年止步不前,是「技術上可行,資金上不可行」。多吉曾參與中國第一個上規模的地熱發電站西藏羊八井地熱電站籌建。

早在2009年陳澤民就已經開始向國家有關部門呼籲地熱發電,但個人進行地熱鑽探並不被允許。經過多次彙報,相關部門允許他「先行先建,風險自擔」。

陳澤民在地熱發電的研發中,也在不斷試錯,成本居高不下。畢竟,相對於傳統能源發電,價格上沒有可比性。

比如,在地熱發電最重要的尋找地熱資源環節,按照地熱理論,只要打井夠深,就能採集相應溫度的地熱資源,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對於在鄭州生活習慣的陳澤民來說,地熱項目試驗最初放置在鄭州。他在公司的院子中打了一口深4500米的井,但是無法達到地熱發電條件,才來到地熱資源比較豐富的瑞麗市。這一次的失利背後,就是數百萬的試錯成本。

在地熱資源豐富的瑞麗市,首次打井的陳澤民同樣遭遇了「滑鐵盧」,150℃的地熱流體才能發電,但是打下去數千米只有近百攝氏度的水溫,滿足不了發電條件。最後陳澤民只得放棄,把這口井無償送給當地居民搞地熱溫泉旅遊。

在如今的瑞麗地熱電站項目選址上,陳澤民邀請了美國知名專家前來查看,美國專家查看後卻告訴陳澤民,這個地方達不到發電條件。「當時我聽得心灰意冷,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打著試試,沒想到僅僅打了200米就出熱水了,工人們都沒有防備,有幾個都燙傷了。」陳澤民提起當時的情景,依然感慨。

對於陳澤民的地熱之路來說,從鑽探上,如何不是「靠天吃飯」,尚需等待技術的完善。

瑞麗地熱發電一期併網後,均無償給當地使用。地熱資源的開發複雜程度、能否獲得政策扶持、電價能否形成商業閉環等多重難題尚懸而未解。

儘管地美特瑞麗項目在業內具備較強示範作用,但能否賺錢,才是考量地熱發電商業化和可持續性的重要指標。

這對目前的陳澤民來說,是一道難題。

雲南瑞麗地熱發電一期併網後,由於沒有相應的政策出台,電量無法「變現」,均無償給當地使用。「希望儘快有相應的政策支持,這樣我的研發可能會推進得更快一些。」陳澤民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事實上地熱發電始終熱不起來的最大的問題是能否上網,並給予一定的上網電價補貼。

早在2013年1月,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下發了《關於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完善價格財稅扶持政策。按照可再生能源有關政策,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地熱能資源勘查與評估、地熱能供熱製冷項目、發電和綜合利用示範項目。按照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政策要求,對地熱發電商業化運行項目給予電價補貼政策。但是,關於電價補貼的政策卻遲遲沒有落地。

陳澤民在國外考察時發現,德國的地熱電價經過補貼後,每度摺合人民幣2元多。陳澤民認為這個價格是不貴的。「如果將傳統發電後期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算上,是要高於這個價格的。」

「形成產業化規模化以後,未來地熱發電將會比傳統能源發電成本要低。就像光伏發電規模化後,從最初的每度4元降至現在的每度1.15元。地熱發電或許會降到每度一兩毛。」

「事實上,羊八井後來新裝的地熱電站在進行申請、核算之後,已經給予了電價補貼。」多吉透露。

陳澤民希望,國家能像扶持太陽能發電初期的發展一樣,大力扶持地熱發電。一旦政策到位,地熱發電這種非常有希望的清潔能源,將會遍地開花。

這個地熱新能源領域踽踽獨行的老人,期待能迎來千帆競發的地熱新時代。

來源:大河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報 的精彩文章:

因沒錢上網仨少年深夜偷飲料 被抓時床板下還藏著幾十瓶

TAG: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