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完美主義卻不完美的自己
荏苒之間,新年已至,回望跑過的又一個春秋,真若白駒過隙,忽然即逝!一向如此地認為每一天沒有什麼不同,但一段時光形式上的結束,卻難免幾分傷感與無奈,人生如夢,白雲蒼狗,生命中總會有幾段路存於當初的意料之外,我們將被時光帶到哪裡,存在更多的未知。前不久看過的一篇文章的評論深深地觸動了我,每個人都會被自己的格局和性格牽引著,走向屬於自己的宿命。
2017年也許真的是一種宿命,是自己的性情與時空自然的流淌。人生總是在矛盾中前行,所有的遇見都是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共同推向必然的選擇。我在開始探索與深入了解自己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註定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很多認準的東西,會一條道跑到黑。隨著步入中年,對自己能力與局限有了更較深的認知,更多的經歷讓現實與理想化的矛盾有了妥協或和解,不再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接受了很多外在的缺憾與不完美,但內心中根深蒂固的一些思維,仍然左右這自己選擇與前行的方向。
對於每一個人,人生都是一次不可逆的旅行。每走過一段路,有時候需要回頭看看,把自己的親歷親見加以回味與思索,否則一切經歷 都會慢慢變成記憶中的一些片段和零落的印象。正如周國平一段論述所表達的,體驗和思考缺一不可,體驗是基礎,沒有自身的體驗,思考只能是空洞的。思考是對體驗的整理和升華,沒有思考,體驗就會停留在零散的素材狀態。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是自己的經歷,以及在經歷中的感受和思考。
跑步對我是一種生活體驗,也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但跑步本身僅僅是形式上的載體和途徑,它更多是給我提供了成長所需安靜的思考空間。看似枯燥單調的跑步,當你深入體驗後會發現,它本身具有多變而精彩的形式,特別是偶爾的參賽經歷,不僅帶給身體深刻的體驗,而且會把內心帶入豐富與充實。我生性不愛湊熱鬧,喜歡獨處和寧靜,跑步生活中更多是一個人獨自奔跑,偶爾參加一場驚心動魄的馬拉松或越野賽事,但參賽中更多是一個人按照自己能力和節奏前行,賽後的興奮與激動,會很快回歸平淡與回到自己的世界。
跑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減少內心的痛苦與疑惑,但並非恆久。叔本華論說慾望與幸福時,比喻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跑步亦是如此,跑步外在的目標無外乎速度的提高和距離的增加,追逐與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充滿苦痛與愉悅。過於在意這些所謂PB的本身的人,難免陷入無法達成預期,而產生遺憾與不快,但有時一個個目標的突破,也會陷於傷感與無聊。借用周國平進一步闡釋叔本華觀點的大意,只有將跑步超越慾望的層面,而將跑步升華為精神性質的願望,才不會陷於痛苦和無聊的悖論,達到快樂遞進的良性過程。因此無論是跑步還是讀書都應該成為修心的方式,其真正的意義和價值並不在於其本身的外在形式。
客觀世界形式上總是複雜的、多變的,但其本質的核心總是具有同一性和簡單化。正如比較流行的說法,人生有三層樓,分別對應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靈魂生活,但無論我們處於那種層次的生活,我們的生活都會遇到困頓與疑惑,因為正如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所探究的,我們內心中都渴望得到一種東西,一經發現和獲得之後,我們就可以永遠享有連續的、無上的快樂,這便是所謂的最高的幸福,我們沒有獲得。多年的跑步中思考與研讀哲學中解惑,我似乎慢慢懂得我們所找尋的最高幸福,如同真經,不在於得到,而在於途中。
「唯有清醒才是真正地活著」,梭羅如此定義活著的時光,「早晨只是時間的流逝,而不是真正的破曉。導致我們閉上雙眼的陽光,對我們來說就是黑暗。只有在我們醒著時,天才是真正的破曉」,我無比贊同,我不想浪費僅有一次的生命與於隨波逐流的人生,我想去探索人生三層樓中最終的奧秘。
2017年帶著疑惑與矛盾匆匆跑過,達成了所有內心形式上的一個個小目標,只是一個了結,隨心開啟生命旅程新的一頁。2018年我會一如既往地奔跑,但會努力克服根深蒂固的完美主義的形式感,超脫於外,跑向自我完美的哲學之境!
2018.1.1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