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究長三角在經濟發展上如何與粵港澳大灣區競爭!

探究長三角在經濟發展上如何與粵港澳大灣區競爭!

長三甲地區作為國內一流的經濟大區,一直受到多方面的關注。長三角以上海為中心,以及依託江浙皖等周邊城市,多年來經濟飛速增長,經濟總量儼然成為全國首屈一指,於是很多人總是拿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作比較,討論長三角如何應對粵港澳大灣區。

打鐵還需自身硬。長三角和珠三角雖然都是中國的大區域經濟中心,但在結構上是不同的。

1、長三角以三省26市的廣大區域,面積雄踞中國三大經濟區之首,經濟總量也是首屈一指。長三角是以圍繞上海為龍頭老大,依託江浙皖等周邊城市,依靠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來分工合作,協調發展。杭州的互聯網、上海的金融、江蘇的工業、安徽等地區的產業承接轉移。

也就是說,從長三角的結構來看,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格局,如果上海的轉型升級沒成功,那麼就帶不動周邊城市了,長三角的發展就受到嚴重製約。

在2010年以前,長三角的定位是打造成世界頂級城市群;而珠三角已經被聯合國人居署《世界城市狀況報告》認定為世界最大的超級都會區了。知道什麼是都會區嗎?都會區跟城市群是不一樣的哦。

最重要的是,國家戰略又把建設港珠澳大灣區列為重點,所以珠三角的前途,何止無量?簡直不可想像。

2、珠三角都會區,不像長三角一樣上海一家獨大,這裡的城市緊密聯繫,配合得完美。廣州以商業貿易、香港以金融,深圳以科技,三足鼎立,各擅勝場。在兩個一線城市和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帶動下,珠三角的經濟發展更穩妥。

長三角雖然以三省26市12萬億GDP雄踞內地城市群榜首,但相比起來,廣東9市就有8萬多億。長三角城市數量幾乎是珠三角三倍,但GDP只比珠三角多4萬億,而且像長三角的蘇州等城市,基建投資仍佔GDP的百分之40以上,可以看出經濟質量並不高。

今時不同往昔,中國的文化經濟發達區域本來就一直在變動。作為一個農耕民族,中華文明起源於河洛平原,黃河流域區間,那個時候,黃河流域等平原地區,是水土最肥沃的地區,但是後來隨著人類的活動,環境和氣候變化,黃河流域洪水頻繁,水土流失和乾旱問題,還有中原那地方,歷來是兵家必爭,飽受戰亂,所以中國的經濟文明就向南遷了,但一開始發達的並不是江南,自先秦後,漢一統,最富的地區是江西和湖南長沙郡這個地方,江南最早得名也是在這個地方,跟今天的江浙無關。

漢以後,至隋唐,江南才包括了安徽和江蘇部分地區,還不包括浙江。其實直到明清,江南才包括浙江等地區。

而其實你說長三角富了一千年,實在是謬誤!即便隋唐以後,最富的地區,也不是一直都是江南,仍存在變動,比如明清時期,最富的是江州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天下進士十之七出自江西,力壓江浙。

而你仍然不明白江浙為什麼富的本質原因是什麼,其實無非是江南地區適合農耕民族繁衍生息罷了。這地方水網發達,多平原,沒有高山,適合耕種。

可是我們知道,即便是在農耕時代,文明和經濟中心尚且一直變動,何況今天不是農耕時代。

進入新中國,最先發達起來的地方是東北,以長春汽車和大慶油田為代表的重工業城市,讓東北成為經濟最強的地區。

其實,在進入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依靠低端製造業獲得高速發展,跟你江南以前有多富沒有一毛錢關係。

而珠三角作為率先進行產業升級轉移的地區,已經擺脫低端製造業了,現在所處的階段是高科技產業和人工智慧產業,而長三角不少城市還在依靠低端製造業和基建投資。

所以說,在已經踏入人工智慧時代的今天,哪個地區率先轉型成功,誰就能再風光下去。而目前來看,長三角整體布局上是慢於珠三角的,珠三角依然是中國經濟轉型和改革的先鋒!必然就比長三角快一步!

以上說的話可能有點重,但我本意不是唱衰長三角。事實上,中國的經濟發展,是離不開長三角的。要知道,還是那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歷史發展本來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最後,回歸一下題目。那就是關於長三角如何應對港珠澳這個問題。

其實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關係和戰略定位並不是對標?首先珠三角和長三角經濟發展的格局和各自的勝場是不一樣的,未來的產業布局也不一樣,國際定位也不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業林 的精彩文章:

小米終於要上市了!上市地點或在香港

TAG:企業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