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已經進入臘月了,很快就要過年了,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每個地方過年都有不同的習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下面,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了南北方部分省市的過年習俗,快來看看都有哪些?

先說一些南北方共同的年俗。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掃塵

1、掃塵。

民間有諺語:「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可能南北方諺語的說法也不一樣,但是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都要進行一個衛生大掃除。室內室外,房前房後,都統統徹徹底底打掃乾淨。以備用具,一應洗涮,乾乾淨淨地迎接新年的到來。因為「塵」和「陳」諧音,春節前掃塵,有「除塵布新」的含義,其用意就是要把一切疫病、霉運、晦氣都統統掃出門。所以,到臘月二十四這一天,一定要記得大掃除。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貼門神

2、貼門神

貼門神的習俗,古來有之,據《山海經》記載,在蒼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樹,枝幹蜿蜒盤伸,桃枝的東北有一個萬鬼出入的鬼門,門上有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把守鬼門,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鬼,一旦發現便用蘆葦做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喂老虎。於是黃帝向他們敬之以禮,歲時祀奉,在門上畫神荼、鬱壘和老虎的像,並掛上蘆葦繩,若有凶鬼出現二神就抓他們喂老虎。後來,貼門神的習俗就一直流傳至今,其主要作用是為了衛家宅,保平安,保吉祥。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貼春聯

3、貼春聯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的時候心血來潮,便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隨後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之後,曾經在除夕之夜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每當過年前,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放爆竹

4、放爆竹

春節燃放爆竹的歷史源於漢代。據南梁人宗懍的《荊夢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從辟山妖惡鬼。」古時候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來辟邪驅鬼,期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後,發明了火藥,於是就用火藥做成了鞭炮。而今,由於燃放爆竹,會影響空氣質量,所以,在很多大城市都開始倡導停止燃放煙花爆竹了,這也是一種遺憾吧。但是為了大家身體健康著想,放爆竹的記憶,就只能暫時停放在我們心裡了。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拜年

5、拜年

據明朝陸榮《菽園雜記》記載,百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貼放在精美的盒子裡面送給親友,以示莊重。現今,「拜年」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習俗,親朋好友,走家串戶,登門拜訪,相互問候。

下面,南北方各列舉一些有特色的省市,給大家講述一下各地過年的有趣習俗。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雞湯

1、湖北

湖北團風人民,春節第一餐都要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寓意「新年抓財」;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寓意「展翅高飛」;當家人要吃雞骨頭,寓意「出人頭地」。「大吉大利,晚上吃雞」,吃雞也是吉祥的象徵,因此,今年過年,一定要干一碗雞湯。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荷包蛋

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為「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果遇到客人,要吃兩個煮的很嫩的「荷包蛋」,意為「銀包金,金包銀,得金得銀」。

武昌以正月初四作為「新婿賀年」的日子,新女婿回岳父家,必須接受岳家人的戲弄,而且不能動怒。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舞龍燈

2、湖南——舞龍燈

在湖南湘潭一帶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後,開始舞龍。

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著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對喜慶豐年的美好祝願。新化元旦必定準備極豐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豐盛表示這一年愈豐收。

長沙習俗,有客前來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後,送上兩枚檳榔,稱為元寶,祝其發財之意。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荸薺

3、蘇州——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

江蘇各地過年習俗都有一些獨特之處,蘇州人除夕在吃年夜飯的時候,會在飯內放進煮熟的荸薺,吃的時候挖出來,寓意「挖元寶」,親友往來,泡茶的時候要放入兩隻青橄欖,寓意喝「元寶茶」,吉祥如意,恭喜發財。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烤頭風

4、淮陰——烤頭風

淮陰有個風俗,是在大年初六的時候給孩子「烤頭風」。初六那天晚上,帶著孩子到田裡,找一片空地,燃起一堆火,給孩子在祛除邪病。邊烤還要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5、南通——插芝麻桿、冬青、柏枝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者是堂前插芝麻桿、冬青、柏樹枝的風俗,取意生活花開節節高,長年青翠。在以前,無錫漁民大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的習俗,祈求水神保佑,後來,禹王廟被拆除了,此習俗就隨著消逝了。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上門餅

6、浙江永嘉——女婿做上門餅

在浙江永嘉南溪江中下游一帶,在剛結婚的第一個春節,女婿要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餅,俗稱「送上門餅」。用白米磨成粉炊熟,放在石臼裡面搗膩,揉成米塊,然後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內,印成一個個圓而匾的米餅。正面有圖案,如雙仙和合、狀元象等。數量要做一旦,約50-100雙。除此以外,還要帶豬肉、松糕、長壽麵等。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壓肚腰

7、廣東潮汕——壓肚腰

壓歲錢,在潮汕、汕頭等地稱為「壓肚腰」,揭陽、汕尾等地稱為「壓腰錢」。春節一到,家裡的長輩會給小孩壓歲錢,以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是會滿滿實實的,古時候的壓歲錢是用一條紅線把銅錢穿編起來,寓意「長命百歲」。貨幣改為紙幣之後,長者喜歡選用連號的新紙鈔票作為壓歲錢送給晚輩,有「連連好運,連連高升」之意,這種送連號錢給晚輩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在送壓歲錢的時候還是有講究的,要將準備好的錢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是用一塊紅紙包著,意為「財源茂盛」、「一本萬利」。大人在給孩子送壓歲錢的時候,還要有一番勉勵和祝福的話。晚上,將這份禮物壓在孩子們的枕頭底下,伴隨著他們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除夕夜,共同迎接春節的到來。給孩子壓歲錢的目的是辟邪求吉,俗信以為除夕夜會有妖魔「崇」上門降災,小孩血氣弱,不堪「崇」的侵擾,所以要用錢幣來賄賂他,從而逢凶化吉。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貼吊錢兒

8、天津——貼吊錢兒、剁「小人」

天津有春節貼吊錢兒的習俗,吊錢兒是用彩紙剪刻成的圖案,貼在門窗的玻璃和橫棱上,作為春節喜慶氣氛的點綴。貼上的吊錢兒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才能損壞,否則就意味著不吉利。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剁得叮咚響,讓四鄰都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噹噹。初五晚上,還要放鞭炮,也有辟邪免災的意味。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祭拜天地神

9、山東——祭拜天地神

山東很多地方,在除夕夜過後,所有的人會起來拜天地神。祭禮開始前,先在院壩里擺上一張桌子,桌上放上供品,燒香燒紙,人們稱之為「發紙」。有的還會用席子搭起「天地樓」,祭拜各方天神。在有的農村,還保留著大年初一磕頭拜年的習俗。初一大早上天還未亮,家族中所有的男子都要給族中年老的長輩磕頭拜年。吃過早飯之後,族中所有女子再給長輩磕頭拜年。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磕頭拜年

10、山西大同——烤旺火

山西大同地區,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地人的衣食住行有著密切的聯繫。每逢春節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叫「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發達。在火裡面,會放柴,柴上面寫著大紅字條「旺氣衝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的時候,將旺火點燃。大和孩子們都圍成一圈,有的做遊戲,有的放鞭炮,大家都圍著火堆烤火,以圖「旺氣衝天」。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烤旺火

11、河北——扔愁帽

扔愁帽是一個很古老的傳統年俗活動。在戰國時期,趙國京城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著一種奇異的風俗「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各家各戶的大人、孩子、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者是舊頭巾,悄悄地扔在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的時候,再把它們清掃到牆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靈火」的時候燒掉。老人說,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盤點南北方過新年的有趣習俗,快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打鞦韆

12、甘肅臨夏——打鞦韆

在甘肅臨夏地區,正月里都有打鞦韆的習俗。進入正月,臨夏山村裡的大樹間,就會多出很多鞦韆,於是,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打鞦韆活動。打鞦韆有兩種姿勢。一種是自己坐在橫板上,由別人在後面推,晃晃悠悠,這種姿勢適用於兒童。第二種是站在橫板上,自己用力,使鞦韆快速飛升,這種姿勢是最受大人們喜歡。就這樣,歡樂的盪鞦韆活動從初一到十五,盪走了一年的霉運,迎來新年新氣象。

因為篇幅較長了,所以就不再寫了,你的家鄉還有什麼有趣的年俗呢?歡迎在評論區吐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喜百家姓 的精彩文章:

青梅煮酒,歡迎眾路英雄豪傑一起來探討中國歷史上十大未解之謎!

TAG:正喜百家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