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海遺珠:周總理參觀延安,告誡當地負責人要尊重歷史和客觀事實

史海遺珠:周總理參觀延安,告誡當地負責人要尊重歷史和客觀事實

1973年6月,周恩來陪同越南人訪問革命聖地延安。講解員在講解延安革命歷史的時候,指著一間房子介紹說:「這是周恩來總理秘書的房間。」站在一旁的周總理立即糾正道:「不對,這是陳柏達的房間。」他又說:「是誰住過,就是誰住過,要尊重客觀歷史。」

1973年6月,周總理在延安參觀完革命紀念館後,對紀念館負責人說:「你們紀念館裡陳列的只有毛澤東、朱老總、任弼時、陳雲和我的照片,這只是中央領導人的一部分,還有許多當時領導人,如劉少奇、鄧小平,還有許多老帥都沒有。紀念館是歷史的記載,要符合客觀歷史。今天上午,我看見棗園裡劉少奇的窯洞沒有牌子,為什麼不掛個牌子?現在不能連歷史都不要了嘛!」

1973年8月,病中的毛主席寫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有據可考的)。這首詩是寫給郭沫若的,題目就叫《七律·讀呈郭老》: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須商量。

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猶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不從子厚返文王。

十大開幕式結束時,毛主席宣布:「報告完畢,今天就到此為止,散會。」說完自己卻坐著不動。

主席不走,台下的代表也沒人敢走。

坐在一旁的周恩來見狀,靈機一動,說道:「請各位代表先行退場,毛主席要目送大家。」

果然,總理說完,大家才順序退場。

實際上重病中的毛主席久坐不動之後已經很難自己從位子上站起來。代表走後,由工作人員攙扶離開會場。

十大開幕式是毛主席最後一次出現在人民大會堂,之後再沒有進過。也是毛主席和周總理兩人最後一次同時出現在人民大會堂。

1974年,一位英國記者這樣通過新聞觀察這樣描寫中國政壇:

三十八歲的上海造反派領袖王洪文,已明白無疑地成為毛的繼承人。毛在中共十大之後每一次會見外國首腦,坐在他的兩側總是周和王。周已七十五歲,是毛的同輩戰友。因此,毛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向全世界表明,王是他的接班人。未來的中國,是王洪文的中國。

但後來的歷史證明,這位記者預測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史海遺珠:雅爾塔會議期間,三巨頭喝酒,斯大林竟然在酒中摻水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