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俺的2017年度電影十佳,以及其他值得回憶的樂趣

俺的2017年度電影十佳,以及其他值得回憶的樂趣

2017年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看片量有所下降(據豆瓣統計,只看了418部),主要體現在一些藝術電影和冷門作品沒有時間接觸。所以這份榜單都是比較主流的作品,有許多類型片列入在內,且大多集中在下半年。

這並非代表我只關注了商業電影。出於檔期等因素,許多影片沒辦法第一時間看到,尤其是年底頒獎季的電影,像《三塊廣告牌》、《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災難藝術家》這些極有可能入選十佳的電影,基本上只能春節前後看了。我個人也忍受不了DVDscr的畫質,最低要求也得是WEB版本,只得無奈等待。

在有限的條件下,去年並沒有看到能徹底征服我的作品。好像最後一次在銀幕上體驗到那種一見傾心的感覺,還要追溯到2014年了。這兩三年,總感覺許多電影的目的性、功利性越來越強,沈博絕麗的作品越來越少。這大概反映了全球當下的政治社會形勢,也與近年文化語境的漸變有著密切關係。

另外,我印象中那些摧陷廓清的突破之作也極少出現了。我看到許多人都將題材發展成類型,然後找到了與之對應的創作法寶,便再難放下。一些先鋒電影顯得反而沒有之前的同路作品成熟,另一些則徹底拋棄這種屬性,成為等待被顛覆的保守派。

但是我仍然選出了11部電影,有兩部並列第十名。因為這份榜單中,大部分入選作品給我的觀感都差不多,難分伯仲,並無拔尖,基本都屬於差強人意的水平。這也反映了我一整年的觀影感受:幾百部電影中,給出的最終評價絕大多數都是「還不錯」,「比較滿意」,「優缺點都很突出」之類。

好萊塢在動蕩,歐洲混亂而頹靡,2017的影壇,有一些沮喪。希望今年能重新令人振奮。

10

迷 失 Z 城

導演: 詹姆斯·格雷

雖然半個篇幅在描寫英國與一戰,但這也許是《陸上行舟》後最傑出的雨林史詩,亦可當成《阿基爾,上帝之怒》的精神續作。同樣是尋找失落之城,影像上秉承了《陸上行舟》的瑰麗氣質,內核則與《阿基爾》極其相似,詹姆斯·格雷真的沒有深入研究赫爾佐格嗎?每場戲都足夠厚重有力,三段叢林情節更是高光時刻。人物刻畫生動,性格鮮明,視聽語言顯然也是借鑒前輩頗多——克制、雋永,餘韻悠長。當然,不要看國內閹割版。

10

美 國 制 造

導演: 道格·里曼

電影宛如一輛失控的跑車,全程不減速地展示巴里的瘋狂人生。導演把美國政府黑了個遍,上帝般肆意戲謔這弔詭的荒謬。大量聲畫分離令影片爽快非凡,迅猛的視聽完美渲染出那充滿火藥與可卡因味道的天空,數字攝影亦賦予其一層真實紀錄的味道。從《諜影重重》、《史密斯夫婦》、到《明日邊緣》、《美國製造》,道格·里曼的連轉遞進式節奏真的越來越讓人喜歡了。

9

每 分 鍾 120 擊

導演: 羅賓·坎皮略

雖然比期待的稍微差一點點,但這仍然是去年最為重要的同性戀題材電影(或許是之一)。相比於《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中美國同志對艾滋病的自嘲和戲謔,以及鏡頭下昏黃的德克薩斯,《每分鐘120擊》更加直接、純粹,骨子裡又有著巴黎的冰冷與浪漫。故事脈絡從群體濃縮到個體,依靠一場重要的性愛戲來轉換,還是值得稱讚的。LGBTQ的不屈與悲痛,在一次次如心跳般的鼓擊下,振聾發聵。

8

猜 火 車 2

導演: 丹尼·保爾

本以為會是個玷污經典的狗尾續貂之作,卻出人意料的精彩。依舊有豐富的運動——激烈言行、瘋狂情緒、還有迷人的剪輯。當然,也沒有忘記乖張的定格鏡頭。最初是情懷驅動,後來則被這個新的故事本身所吸引。太喜歡這幫人戟指怒目的樣子了!即使到了中年危機,也依舊愚蠢、憤怒而叛逆——愛丁堡的這群Losers就是那麼可愛。

7

敦 刻 爾 克

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既定史實的二戰題材,不追求格局和場面,諾蘭繼續執意玩兒結構,結果也依然玩兒的漂亮。本片直指敘事表達與現實時間延宕的關係,宛如一場大型蒙太奇。對時空的符號化運用非常直白淺顯,也確實提升了觀賞度。諾蘭對非常規敘事的執拗讓他獨步天下,有時會成為阻礙他大師之路的絆腳石,但是在本片的語境下仍是合適的。只是有點浪費了敦刻爾克這個大背景。 這是一部將重心放在體驗層面的作品。

6

不 成 問 題 的 問 題

導演: 梅峰

本片最大的亮點是高度還原了民國電影的影像風格。舞台劇式的觀感在許多時候不代表表揚,但放在本片中,卻豎立了其獨特靚麗的氣質,進而成就了敘事。這是當代創作語境下難得一見的別樣風貌,亦還原了老舍原著的風骨,其中的妙趣、冷靜、諷喻與批判,經過得體的視聽與表演,力透紙背。許多人詬病於固定機位與運動攝影的轉換顯得生硬,我卻認為這恰恰是戳破窗戶紙的那一下。梅峰的美學值得讚賞。

5

尋 夢 環 游 記

導演: 李·昂克里奇 / 阿德里安·莫利納

年度最佳動畫!皮克斯的又一傑作!也是目前這個星球上,商業類型動畫最好的一種模樣。乍看賣相很差:沒有外表討喜的角色,沒有足夠可愛的畫風,沒有煽動性的故事,墨西哥文化對多數人也較陌生。但架不住故事太精彩了,敘事幾乎完美,節奏明快流暢,情緒感染力難以抵擋,立意也在俗套中有所新意。最後的轉折不至於驚天,卻是我近年見過的最合情合理又足顯張力的反轉設置。煽情卻不濫情,當真是一部聰明的電影。

4

芳 華

導演: 馮小剛

因為工作關係,上映前已在大銀幕上看過三遍,居然一次比一次的觀感要好,對於馮小剛的作品是極少見的。最初的觀感很一般,覺得只是一段特殊時代的文工團故事,也有女生宿舍,也有欺負新生,也有被耽誤的愛情,也有歡愉時刻——與大多數青春片的本質無異。只是因為年代的可塑性,而充滿了更具美感的可能。當然,技術指標很過硬,比如配樂,比如羅攀的攝影……後來卻越看越有味道。最有趣的是,嚴歌苓與馮小剛在文本與影像上的撕裂和對仗,讓這部作品充滿了矛盾,反而迸發出更大的情感張力。而對人性、命運及時代的詮釋,雖比原著柔軟很多,卻依舊埋藏在每一個場景和對白的細節中。電影版《芳華》幾乎看不出任何的反思和批判,卻刻骨描繪了小群體的精神面貌,進而形成時代之縮影,也達成了對過往歲月的緬懷。這種柔軟恰恰成就了《芳華》的極致美。這是馮小剛目前最成熟的作品。

3

底 特 律

導演: 凱瑟琳·畢格羅

非常犀利的一部電影。從大背景濃縮到阿爾及爾旅館案件,再延伸至倖存者的餘生。大量的手持攝影營造一種極不穩定的影像,在這影像中有絕望,痛苦,憤怒和無奈。死者無法瞑目,生者步履維艱。無論遙遠的60年代美國,還是今天我們身邊,許多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了,只留下了親歷者的傷口和淚痕。 相當可惜裡面擁有金嗓子的Larry,種族主義所帶來的終生創傷,還是埋沒了如此絕倫的歌手。也許從他第一次因騷亂而錯過演出開始,就註定了後面的悲劇命運。

2

嘉 年 華

導演: 文晏

華語年度最佳。特別有歐洲現實主義電影的氣質。通過案件講述創傷,並將這傷痛直指社會。沒有身份的服務生、被性侵的女童、責備孩子的母親,貼滿廣告後被拆的夢露、承諾書、巨大安靜的喇叭、消極的警察、旅館老闆、婦科檢查、加害者的禮物、以及最後的發布會……種種意象無不體現社會的詭異和冷漠。《嘉年華》的內核是相當消極的,人物從始至終無法逃離困境。即便角色說這座城市很暖和,我們卻無法從視聽中感受到其絲毫的溫度。影片呈現出一種冰冷的詩意。但是,將本片固定為「女性視角」、「女性主義」和「成長困境」,則是局限了影片的表達空間。它有著更加豐富深邃的主題,即邊緣群體與泱泱社會的存續關係。並在此基礎上,對靈魂破碎後的生存狀態又進行了一番生動的勾勒,直指複雜人心與曖昧現實。本片的社會價值和藝術成就都很高,是去年最傑出的悲觀主義作品。最扎心的兩句台詞:「處女膜是什麼?」「那公道呢?」

1

臉 龐,村 庄

導演: 阿涅斯·瓦爾達 / JR

這部電影幾乎每一個畫面、每一句台詞都相當戳心。伴隨著陽光與詩意,它成為我看過最好的紀錄片之一。89歲的阿涅斯俏皮可愛。影片對藝術、現實、職業、家庭、政治和電影均進行了表達。對景觀進行重塑,進而指涉人與環境,動物與社會的矛盾和包容。影像的固化與拆解顯得自然恰意,是追憶過往,也是定格藝術,同時模糊了虛構與現實。畢竟是「新浪潮祖母」,阿涅斯和JR結尾拜訪戈達爾更是將影片推向情感高潮,用個人化的視角回望了法國新浪潮的一刻。但就是這一瞬間,便幾乎讓人潸然落淚。希望神奇的瓦爾達奶奶長命千歲。

其他值得回味之事

除了電影,2017年我還在這些東西上收穫了快樂。

第一個是重溫了一遍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仍然認為是科幻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劇情跨度500年,超凡的銀河史詩,至今無人超越。心理史學、謝頓計劃、端點星、穹隆、川陀、騾、第二基地、蓋婭星、索拉利星……一切都太迷人了!

最好看還是正傳三部曲,其次是哈里·謝頓的基地前傳,最平庸的則是崔維茲、裴洛拉特和寶綺思尋找地球的旅程,過程的描寫比較枯燥,雖然涉及到許多宇宙生命的哲學思考。但是結局真的太悲觀了,鏈接到《機器人》系列的那個段落,每次讀到丹尼爾出現,都會頭皮發麻。然而,如果真的讓蓋婭體系統治銀河系,局面不敢令人想像。最後關於崔維茲和菲龍的對視,讓整部銀河史詩的大結局變得相當驚悚。

第二個自然是任天堂的Nintendo Switch了!去年一整年都玩的很嗨,導致後來再次回到一戰戰場(《戰地1》)時,完全成了活靶子。NS也嚴重阻礙了我推進《德軍總部》、《茶杯頭》和《刺客信條:起源》等其他平台遊戲的進度,真是太耽誤事兒了。但就是停不下來!

2017年絕對可以稱得上是遊戲大年。不僅有NS這樣劃時代的主機,還有《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和《超級馬里奧:奧德賽》這樣的殿堂級遊戲——當然,它們都是任天堂的。Switch也必將超越當年Wii的輝煌,成為任天堂歷史上最成功的遊戲機。去年整整7個月的時間,全世界人民都體驗了一把買春運火車票的感覺——因為NS過於火爆,世界範圍內嚴重缺貨。排隊排到交通堵塞、搖號、黃牛加價這些在買車買房買火車票才能看到的現象,因為NS的到來,全都出現了。好在中國有淘寶奸商,雖然會貴幾百塊錢,但貨一直都有。

從奸商處入手,又單獨買了一對兒噴射2限定手柄

自從5月份入手以來,我就與其他玩家一樣,沉迷海拉爾大陸不可自拔。《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是我玩過最棒的動作冒險遊戲,真的重新定義了開放世界(Open World)一詞。它基本秒殺了市面上一切的同類型遊戲。哪怕是《GTA》、《輻射》、《上古捲軸》、《巫師》、《蝙蝠俠阿卡姆》這些我心目中的名作,都要稍遜一籌。《曠野之息》的畫面在3A大作中勉勉強強算中等,但是它的遊戲性和關卡設計真是超越了時代至少十年。

所以在玩過之後,我也不可避免地患上了「塞爾達後遺症」,即一段時間內任何遊戲再也吸引不了我了,直到《超級馬里奧:奧德賽》發售。

《塞爾達》幾無懸念地贏得了TGA年度遊戲大獎(唯一的懸念來自《奧德賽》)。但是,我個人更喜歡年底發售的《奧德賽》。馬里奧大叔對我的吸引力格外大,而遊戲中的十多個世界也各個異彩紛呈。幾乎每一個地圖都沒有重複的玩法,各種旁門左道地過關方式也特別有趣。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說,《奧德賽》的難度依然很高,但這真的是馬里奧系列裡最簡單的一款作品了。所以也是我第一款可以全收集的馬里奧遊戲。

不好意思,忍不住來一波美圖刷屏:

以上圖片全部用遊戲內置相機功能拍攝

其實遊戲最本質的目標就一個:收集月亮。這種看起來粗暴直接的收集要素,要放在《刺客信條》這樣的遊戲里,可能很快就會令我厭煩。但是《奧德賽》卻將每一次收集月亮的過程做的這麼有趣,真令人慾罷不能。《奧德賽》以一己之力,讓已經被邊緣化的平台跳躍類遊戲又回到了主流視野,也成為我玩過的最經典的動作遊戲之一。

官方已經確定馬里奧大叔的中文名為「馬力歐」

以後再叫他就要改改習慣咯

而馬里奧與林克,這兩位任天堂旗下的明星,被人們戲稱為紅帽和綠帽的角色,無疑讓2017年成為遊戲史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年份。

期待今年《曠野之息》中文版(2月1日發售)、《超級馬里奧:奧德賽》的首個DLC,以及《星之卡比》、《黑暗之魂》重製和無數的Switch新遊戲——希望《口袋妖怪》新作能在今年底發售。還有,剛剛公布的今年第一個重磅消息,擴展Switch新玩法,被稱為「重新定義遊戲機」的Nintendo Labo,已經讓我老婆淪陷了……

Shut up and take our mone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戲書影 的精彩文章: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是一部不該存在的電影

TAG:論戲書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