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國的國寶級唐刀「水龍劍」為何會被收藏於日本?

我國的國寶級唐刀「水龍劍」為何會被收藏於日本?

原標題:我國的國寶級唐刀「水龍劍」為何會被收藏於日本?


我國有很多古代的名刀名劍都收藏於日本博物館,今天我們來聊聊:我國的國寶級唐刀「水龍劍」為何會被收藏於日本?


中日兩國,隔海相望,文化上有極緊密甚至有些是傳承的關係。然因地理、語言之隔閡,多年來在歷史等文化領域交流並不通暢,因此日本不少很常見的與中國有關的史料文獻,長期以來並不為中國重視。故現在的日本雖然不存在「令嚴不許傳中國」之現象,而且還一直在努力收集、整理中國的歷史文獻,但對中國而言,在日本與中國有關的文獻資料,卻依然頗多「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之感。


目前存於日本,身份確定為來自中國且著名的隋唐傳世刀劍,,有四天王寺藏的七星劍、丙子椒林劍,正倉院藏的水龍劍、金銀佃庄唐大刀、寶石銀飾唐短刀等,為數不少。不過上舉那三口名為劍的,其實都是刀,並非真正的劍。七星、丙子椒林兩口乃隋刀,是日本聖德太子佩刀;水龍則是唐刀,為日本聖武天皇佩刀。



至於將刀叫做劍,蓋因古代日本以劍為貴之故,這在日本是習以為常之事。如日本最古老的史書、自和銅五年(712年)開始編寫的《古事記》里,凡涉及神性之刀劍,多以劍名以尊顯其高貴。《古事記》的上卷,主要內容是日本上古神話及創世傳說,有神與日本列島之由來、初代天皇誕生等等,此卷中就很多時候刀劍不分,且神及初代天皇之刀劍多以劍名,如十拳劍、草那雲劍、神度劍等等,亦有將神及天皇所佩刀劍概稱為「御刀」云云。


以此故,七星、丙子椒林、水龍這三口皇家佩刀,後代亦循慣例稱之為劍,顯其尊崇。其中為聖武天皇所佩的的水龍劍,原形制是一柄唐代杖鞘刀,後為明治天皇所愛,特意重製劍鞘而服之,名為「水龍劍」。有意思的是,明治用此刀,乃是向正倉院借的刀,並不算他所有,只有鞘是他的。



《古事記》的中卷和下卷,主要記載的是皇室系譜和歷代天皇事迹,基本是當時人記當時事了。因此從中捲起,記載中對刀的稱呼及分類也變得很精確,出現的有劍、刀、大刀、橫刀、紐小刀(小刀)等,這些稱謂都分指不同的種類,而其中的橫刀與其他刀,尤其是與大刀的界線十分清楚,無混用現象出現。


這些日本的文字記載說明,在日本,橫刀是與刀、大刀有區別的一個獨立品種。而能證明唐橫刀形制的最關鍵也最直接的證據,則是《國家珍寶帳》內有關正倉院御物來歷的《東大寺獻物帳》,及存於正倉院內的傳世品「金銀庄橫刀」。



圖說明:東大寺獻物帳,正倉院藏品,御物。


在《東大寺獻物帳》中,有一份日本天平勝寶八年(756年)六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唐玄宗開元十五年,日本皇室給東大寺供奉珍寶的清單記載,其曰:


太上天皇舍國家珍寶等入東大寺願文,皇太后御制。

……(願文、其它禮品略)


【附箋】橫刀一口。刃長一尺四寸七分,鋒者偏刃,紫檀把以犀角裹頭,又以鐵約其上,以金鏤鐵上。眼及扼鞘尾以鐵裹金鏤之,但帶執用銀作以金鏤之。鞘纏藤,紫組懸,紫皮帶執,黑紫羅帶,黑紫紬袋緋綾里。


右一口者,太政太臣之家設新室宴之日,天皇親臨,皇太子奉舞,太臣壽贈(彼日皇太子者,即平城宮御宇、後太上天皇也)。


我國的國寶級唐刀「水龍劍」為何會被收藏於日本?


我們來分析一下:首先,這把劍,確切說是唐刀,是不是真的唐朝時候的,還有待考證,因為雖然是唐代制式,但是也可能是後來做的。一般說法是刀條為唐代製品,刀鞘刀把什麼的都是後來做的。而且是從大唐弄過去的,還是他們照著唐刀做的,也不好說。


第二,即使是唐代名刀,出現在日本,也是很正常的。唐朝白江口之戰之後,日本學習大唐文化,派來大量遣唐使,其中傑出者甚至有考中進士的。買把刀或者被賞賜把刀,帶回去很正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劍檔案 的精彩文章:

大唐工藝「末金鏤」還原!果然精美~

TAG:刀劍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