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中天、芳華與平庸之惡:誰是歷史的被告?

易中天、芳華與平庸之惡:誰是歷史的被告?

早兩天,看到易中天寫了一篇文章《重回文革,犯賤吧你》!對於文章的內容我個人不做評價,因為人家批評的理直氣壯:比嗓門,我甘拜下風!坦率說,我對文章的內容感到遺憾,遺憾的是這樣一位知名的歷史學者,所描述的不是以歷史學者的嚴謹來展示歷史材料,敘述其論證的邏輯,而是潑婦式的吶喊告誡他的聽眾們:不聽我的,你就是傻逼!

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有反思,只是我們的知識分子在精緻利己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縱使邁出了反思的第一步,也僅僅停留在對他者的反思,對他者的責難,而非對自我的反思,對自己的切責。最近有一部電影《芳華》,可以說是好評如潮,這樣一部影片勾起了五六十年代的人們對那個時代的回憶,然而,影片的深度也僅僅只是停留在回憶的層面,而沒有對那個時代的大反思!

《芳華》裡面主人公的悲慘命運,似乎在控訴著這個時代的不公,在大時代面前,每一個個體都可能被大時代裹挾著前進,被集體狂熱所異化,並淪為歷史的人質。可是,從大時代中走出來的受害者們卻習慣於嘮叨著那句「時代誤我」的話語,而把造成自己悲劇的罪惡全部歸結於時代,唯獨沒有反思,或者說不敢去反思:「自己是一個受害者的同時,也可能是一個加害者!」

回到易中天的那篇文章,我想起易先生之前的一次回憶:「輸掉武鬥後遊街,曾有過自殺的念頭!」倘若是贏了武鬥呢?武鬥的失敗,在易先生的心中留下了陰影,留下了對一個時代的悲痛,可是,他自己不也曾經參與到這個時代中嗎?他自己不也曾經是集體狂歡的一份子嗎?他在痛訴自己悲慘經歷的同時,真的就沒有對他人的悲慘命運貢獻過一份力量嗎?或者說,他的記憶恰好在此處斷篇了呢?

沒有這種對自我的反思,我們這個民族就永遠不可能從那十年中邁出去!今天,對於那些隱晦的歲月,批判者們高昂著自己的頭顱,把自己裝扮成歷史的受害者,儘管他們也的確是歷史的受害者。可問題是?這些受害者們真的就能夠從大時代中獨善其身的安靜做一個美男子嗎?既然人人都是受害者,那麼,誰又是這一場悲劇的加害者呢?批評魔鬼的人,可能是天使,但更有可能是撒旦的幽靈!

關於這些零碎的思考,我想到了一個詞語——平庸之惡!也即是因不思考、無判斷、盲目服從權威而犯下的罪惡!引用這個概念的創始人漢娜阿倫特的一句話:「惡是不曾思考過的東西, 這就是惡的「平庸」,只有善才有深度,這才是本質。」

在大時代中,每一個受害者又可能同時是一個加害者。倘若加害者們不去反思自己在大時代下所犯下的平庸之惡,那麼惡之花就將永遠盛開在這個曾經創造過無數次悲劇的土地上,而犯下平庸之惡的罪人們卻高昂著自己的頭顱怒斥著時代的荒謬,人人都成了歷史的審判者,卻唯獨把自己從歷史的審判席上推了下來:誰來審判自己的惡?

打賞隨心

防失聯,關注小號白虎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治的人生 的精彩文章:

七日談2:維新變法改變了什麼?

TAG:政治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