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土耳其批美國「破壞承諾」 或與俄羅斯伊朗展開協作

土耳其批美國「破壞承諾」 或與俄羅斯伊朗展開協作

海外網1月18日電美國計劃在敘利亞與土耳其、伊拉克的邊境交界處建立一支3萬人的「邊防部隊」,此舉遭到土耳其強烈反對。美國試圖安撫稱,會使計劃完全對土耳其保持透明,但土耳其方面不為所動。土耳其外交部長18日稱,美國過去在支持庫爾德武裝方面「撒了謊」,並破壞承諾,引發土耳其對美國的不信任。

圖為庫爾德武裝在土耳其邊境護送一列美軍車隊。(圖/路透社)

土外長:或將與俄羅斯伊朗展開協作

據CNN土耳其頻道報道,土耳其外交部長梅夫呂特·恰武什奧盧(Mevlut Cavusoglu)當地時間周四(18日)表示,儘管土耳其方面期望美國採取具體措施回應土方對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的關切,但美國方面沒有遵守其對曼比季和拉卡的承諾,由此助長了土耳其對美國的不信任。

恰武什奧盧重申,土耳其會介入敘利亞阿夫林和曼比季打擊庫爾德武裝,因為他們對土耳其造成威脅。他還表示,土耳其會與俄羅斯和伊朗在阿夫林區展開協同行動,並稱土方看不到俄羅斯反對該行動的理由。他說,「我們和俄羅斯是(敘利亞和平進程的)擔保人國家,即使我們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但我們仍會協作,包括在介入阿夫林區方面也會一起合作。」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土耳其總參謀長阿卡(Hulusi Akar)、土耳其情報部門負責人菲丹(Hakan Fidan)和俄羅斯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將於1月18日舉行會見,俄總參謀部當天稍早曾發布聲明表示,「雙方將探討區域安全問題,關於敘利亞問題的最新進展,並就敘利亞人在阿斯塔納和日內瓦的安置進程交換意見。」

敘利亞:如果土耳其敢入侵,隨時準備擊落其飛機

據衛星社報道,就在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發表該言論不久,敘利亞外交部就警告土耳其稱,針對土方在阿夫林區的「敵意行為」,敘利亞方面考慮將其視為「侵略」和「破壞國家主權」。

敘利亞外交部副部長梅達德(Faisal Meqdad)表示,如果土耳其發起攻擊,敘利亞空防系統已經做好準備摧毀土耳其飛機,「我們警告土耳其領導人,如果他們在阿夫林區發起戰鬥行動,會被認為是土耳其軍隊發起的侵略行為。」

土總理:北約盟友美國違背了同盟精神

此前,恰武什奧盧17日曾發表聲明表示,敘利亞曼比季和拉卡等城市從極端組織手中解放出來後,並沒有被當地議會掌控,而是被庫爾德武裝所控制。土耳其外長稱,儘管美國在反恐戰爭中沒有把庫爾德武裝宣稱為「戰略夥伴」,但土耳其有理由對美國在該區域的行動表示懷疑。

另據土耳其安納多盧通訊社報道,土耳其總理比納利·耶爾德勒姆(Binali Yildirim)表示,是否要調整敘利亞政策、並與土耳其「和好」,一切取決於美國。他說,「很不幸,我們的北約盟友美國在敘利亞的行動是錯誤的,並且違背了同盟精神。美國應該停止攪局這一地區的未來,改變其對和平的態度,並與土耳其修復關係。」

在敘建立新部隊?美國欲使事態降溫

此前,由美國主導的國際反恐聯盟發言人托馬斯·威爾14日表示,國際反恐聯盟已開始在敘利亞建立所謂的「邊境安全力量」。相關的培訓和招募工作正在進行,最終的目標是建立一支包括庫爾德武裝在內的3萬人「邊防部隊」。據稱,這一部隊計劃部署在敘利亞與土耳其、伊拉克的邊境交界處。將有1.5萬人由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成員組成,其餘的1.5萬人正在招募中。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美國五角大樓當地時間周三(17日)發布一份聲明稱,美國並不是要在土耳其邊境創造一支「新軍隊」或常規「邊防部隊」,並保證稱美國將會使其訓練計劃對土耳其保持「完全透明」。

五角大樓在聲明中稱,「美國繼續在敘利亞訓練當地安全部隊,訓練旨在為那些流離失所、重返廢墟家園的人們加強安全保障。我們敏銳認識到了我們的聯盟夥伴、北約盟友土耳其的安全關切。土耳其的安全關切是合理的。」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當地時間周二(16日)在加拿大會見土耳其外長時也試圖對事態降溫,稱,「整個情形完全被曲解了、被表述錯誤。有些人詞不達意。我們完全不是在創立一隻新的邊防部隊,很不幸給有些人留下了這樣的印象。這完全不是我們在做的事情。」

據央視報道,長期以來,在有關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的合法性問題上,土耳其與美國存在分歧。土耳其認為庫爾德民主聯盟黨及其下屬武裝組織「人民保護部隊」是庫爾德工人黨在敘利亞的分支,美國則將其視為在敘利亞戰場的重要合作夥伴。就在13日,土耳其武裝部隊對敘利亞西北部阿勒頗省阿夫林地區的多個庫爾德武裝目標進行炮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還表示,即使美國繼續支持敘境內庫爾德武裝,土耳其也會單獨開展軍事行動以保護自身安全。

編譯/海外網 姜舒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