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通過極泉穴就能有效治療各種心臟疾病
帝裔康穴位精解:
極泉,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高及甚為「極」,水之始出曰「泉」。心經經穴中,本穴最高,又為首穴。手少陰脈氣由此而出,故名極泉。
總體來說,中醫養生認為針對極泉穴有如下保養方式:
1. 彈撥、揉按此穴位,能夠有效治療各種心臟疾病,如心肌炎、心絞痛、冠心病、心悸、心痛等;
2. 長期按揉此穴位,對肩臂疼痛、臂叢神經損傷、臂肘冷寒、肩關節炎、肋間神經痛、黃疸、腋臭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
3. 按揉此穴位,能夠緩解上肢麻痛、頸淋巴結核等;
4. 配神門、內關,治療心痛、心悸;配俠白,治療肘臂冷痛。 飯後胃脹,右拳頭敲左極泉穴 飯菜吃多了,覺得胃裡很脹;飲料喝多了,覺得胃裡很脹;這兩種情況大家遇到過嗎?都是怎樣處理的?
以後出現這樣的情況,你不妨試一下下面這個方法:敲極泉穴! 在胃脹時——首先舉起左側的手臂,把腋窩最深的地方露出來;然後把右手握成拳頭,用右手的拳頭去敲左側的腋窩深處,也就是敲左極泉,持續敲20下以上。就是這麼簡單,連續敲20下以上後,你會發現胃脹已經減輕甚至完全消失了!不用吃藥,不用打針,一分錢不花,就這樣簡單敲敲,胃脹立即就解除了。
當然,有人可能會充滿懷疑,覺得就這樣敲敲就能治病怎麼可能?怎麼不可能呢,去試一下不就知道了——這是可以立即得到驗證的方法。這個方法還不僅僅治療吃多了胃脹,有些人吃一點點也胃脹,它同樣能治療。吃少也胃脹,可以在胃脹出現後敲左極泉,感覺不脹了,趕緊再吃一些,再脹再敲,這樣慢慢地把飯量增加起來,一段時間後便會發現吃多了也不再會胃脹了;又因為飯量增加了,人的精力等都會好起來。按壓極泉穴治療低血壓,低血壓與血液流通緩慢有關。人的心臟就像一座強有力的泵站,在它的推動下,血液被輸送到了全身各處。由此不難看出,提高血液循環速度的重要任務,只能由心臟來擔負。很顯然,要想用指壓法治療低血壓,就要從與心臟有密切關係的心經、心包經以及連結心包經的三焦經上尋找穴位。在手少陰心經的循行線路上,有個極泉穴,它位於腋窩中央,腋動脈正好從這裡經過。對它進行按壓,有益於心臟機能的改善。因此,患心口痛的人,按壓這個穴位往往效果顯著。
【解剖】在胸大肌的外下緣,深層為喙肱肌;外側為腋動脈;布有尺神經,正中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及臂內側皮神經。腔內除大量的脂肪(內含有淋巴結及其相連的淋巴管)外,圍繞腋動脈有臂叢神經的三個束及其五條支配上肢肌的終支。而針經臂叢內側,可深達腋腔後壁肌肉之一大圓肌,該肌由肩胛下神經支配。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腋腔及其內容、大圓肌。皮膚較厚,皮內汗腺發達,表面長有腋毛,由肋間臂神經和臂內側皮神經雙重分布。皮下組織疏鬆,富有脂肪組織和淋巴結。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腋筋膜入腋腔。該腔為胸廓與臂部之間由肌肉圍成的腔隙,是頸部與上肢血管、神經的通路。
【功效】寬胸寧神,通經活絡。
【主治】
1. 循環系統疾病:冠心病,心絞痛,胸悶、心包炎,腦血管病後遺症;
2.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肋間神經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
3. 其他:四肢不收、腋下瘰癧、腋臭,肩周炎,頸淋巴結核,乳汁分泌不足、咽干、煩渴、乾嘔、目黃。
【刺灸法】
刺法:避開腋動脈,直刺0.3~0.5寸,整個腋窩酸脹,有麻電感向前臂、指端放散,或上肢抽動,以3次為度。不宜大幅度提插,以免刺傷腋窩部血管,引起腋內出血。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一般不灸。
【穴位準確位置】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曲肘,手掌按於後枕,在腋窩中部有動脈搏動處取穴。
免責聲明:此文章和文字均為帝裔康連鎖中心整理編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發布的人體穴點陣圖為帝裔康原創。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學習交流,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諮詢當地醫院醫師。


TAG:心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