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聯紅軍為什麼會出兵東北閃擊日本關東軍

蘇聯紅軍為什麼會出兵東北閃擊日本關東軍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國戰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結束。此時,在法西斯軸心國中,只有日本還在繼續進行戰爭。根據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會議上的協定,蘇聯在歐洲戰爭結束3個月後將有條件參加對日本作戰。

說起蘇聯和日本之間的關係是很有意思的。日本在侵佔中國東北後,就一直對蘇聯遠東和外蒙古地區虎視眈眈,並且日本和德國有共同防共協定,在戰略上都是很仇視社會主義蘇聯的。而蘇聯早就知道和德國之間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所擔心的就是被動陷入和德、日進行兩線作戰。對蘇聯來說,其遠東地區至關重要,只有穩住東線,才能無後顧之憂,全力在西線對付德國。所以斯大林一直避免觸怒日本,甚至不顧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而承認偽滿洲國。在1937年中日戰爭大規模爆發後,蘇聯曾大量援助中國國民政府武器,還派空軍志願隊來華參戰,目的就是希望中國能拖住日本,使日本無暇對蘇開戰。

從日本方面來說,對蘇聯遠東的資源可以說是垂涎三尺,是非常想一把拿過來的。特別是日本陸軍,自明治維新以來就一直把俄國作為頭號假想敵。在日本軍界,長期存在著「北進派」和「南進派」之爭。「北進派」主張和納粹德國共同進攻蘇聯,奪佔蘇聯遠東地區;「南進派」主張南下東南亞,那裡資源富饒,是日本帝國的生命線。1939年,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貿然挑起諾門坎事件,結果遭到了蘇聯紅軍的猛烈打擊,企圖失敗,損兵數萬。此後,日蘇關係雖然緊張,但「北進派」已一蹶不振。1939年歐洲戰爭爆發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那裡,南太平洋地區出現了「真空」狀態。於是,日本大本營在經過激烈爭論後,決意南進,奪佔英、美、法、荷等國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實現其「大東亞共榮圈」的迷夢。在這樣的戰略基礎上,蘇聯和日本互有需要,一拍即合,於1941年 4月13日簽署了《蘇日中立條約》,雙方約定在對方與第三方交戰時自己保持中立。這樣,蘇聯可以專心對付德國,而日本也能長驅南進了。不過,斯大林仍然對日本很警惕。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蘇聯從遠東先後抽走約40萬兵力增援歐洲戰場,但在遠東地區仍然保持著100餘萬軍隊和2000多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一直持續到納粹德國被擊敗。

為了拿到雅爾塔會議上的豐碩成果,歐洲戰爭結束後,斯大林決心參加對日作戰。當時蘇軍最高統帥部曾提出三個對日作戰方案:一是進攻北海道日本本土;二是從外蒙進攻中國華北的日軍;三是進攻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相比較之下,進攻日本北海道必將遭到日軍精銳部隊的抵抗,而且蘇軍也不具備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的經驗;進攻中國華北倒是主戰場,不過日軍分布在整個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不容易抓住其主力,難以快速達成作戰企圖,時間上也不易把握;這樣,經過慎重選擇後,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將在地理上被蘇聯和外蒙包圍的中國東北作為戰場,以駐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為作戰目標。據此,斯大林於1945年4月底下達了對日作戰命令,預定以蘇軍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擔任對日作戰的蘇聯遠東軍最高指揮官。同時,喬巴山元帥指揮外蒙軍隊配合蘇軍作戰。

蘇聯的主要戰爭資源都集中在西部地區,在遠東發動大規模戰爭就需要從西部向東部調運。於是,從1945年5月到8月的3個月中,西伯利亞大鐵路異常繁忙了起來。每天都有長長的專列向東疾駛,在專列上載有大量的火炮、坦克、士兵及各種物資。同時蘇軍不分日夜地搶修遠東沿線的鐵路、公路、橋樑和隧道,以保障向前方運送大量作戰物資。在後勤保障方面,蘇軍建立了200多座大型倉庫、若干所野戰醫院,還有油庫,儲備了供150多萬軍隊所需用的各種物資。到1945年8月初,蘇軍在遠東的中蘇、中蒙邊境共集結了3個方面軍、11個合成集團軍、2個戰役集群、1個坦克集團軍、3個航空兵集團和3個防空軍集團、4個獨立航空兵軍,總兵力為157.7萬人(其中作戰部隊105.8萬人),身管火炮和迫擊炮26137門、火箭炮1171門、坦克和自行火炮5250輛、作戰飛機3446架。此外,蘇聯遠東軍還擁有太平洋艦隊、紅旗阿穆爾河區艦隊所轄大小260艘艦艇和1700餘架作戰飛機。這是一支經歷過蘇德戰爭戰火考驗的精銳之師,具有大兵團縱深突擊能力的強悍戰鬥力。

納粹德國覆滅後,日本軍國主義政府雖然感到已無力打勝這場戰爭,但仍幻想著所謂的「光榮停戰」,頑固拒絕了要求其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遭到了更嚴厲的打擊。就日蘇關係來說,日本大本營雖然仍有決心與美國一戰,但清楚地知道根本無力招架剛剛戰勝德國的北極熊蘇聯。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在外交上拉攏蘇聯,推遲或不讓其參加對日作戰。運用得好的話,反而可以利用蘇聯,使其作為談判媾和的籌碼,迫使美國接受對日本有利的和平條件。據此,日本外務省頻繁與蘇聯方面接觸,希望能達成進一步的雙方高層談判。但是,蘇方對此反應冷淡,並沒有意願與日本人談下去。同時,日本情報部門也偵知,蘇聯方面正在向遠東進行大規模鐵路運輸,日蘇開戰的危險性越來越大。

迫於無奈,日本大本營陸軍部不得不開始認真準備對蘇作戰。陸軍部估計,遠東蘇軍如果要發動進攻,就只能是在1945年夏秋季,不會拖到冬季。按照其運輸速度,完成集結的最快時間大概在6月底或7月底,加上戰備時間,有可能在8、9月間發動進攻。因此,陸軍部於5月底向關東軍下達了對蘇作戰要點,指出關東軍應對蘇軍對滿洲和朝鮮的進攻,應該服務於保衛日本本土的總任務。當戰爭開始後,不需要在國境線上與蘇軍拼消耗,而是要逐步向長春、通化為核心的南滿腹地收縮,節節阻滯敵人,以空間換取時間。實在不行的話,還可以進一步收縮(意為放棄滿洲,確保朝鮮),以保證本土決戰為主要目標。

長期駐紮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是日軍中的精銳部隊,戰鬥力很強,號稱「皇軍之花」。然而近幾年因為太平洋戰場危急,關東軍的許多主力部隊都抽走了,據統計共被抽走了20個師團和200多支獨立部隊,以及大量儲備物資和幹部。結果到了1945年中期後,關東軍已幾乎成了一個空殼,戰鬥力大幅度萎縮。為了準備對蘇防禦作戰,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下令關東軍重新擴充力量,進行備戰。從1945年6月初開始,關東軍在東北的日本僑民中臨時徵集了以退伍軍人為主的25萬預備役人員,編成8個師團、7個混成旅團、1個坦克旅團和5個炮兵聯隊,作為臨時部署兵力的補充。經過兩個多月的補充徵召,關東軍的兵力增加到了24個師團、9個混成旅團、2個坦克旅團(轄184輛坦克),以及第2航空軍(轄230架作戰飛機)、松花江區艦隊,共約70萬人。加上在作戰指揮上隸屬於關東軍駐朝鮮第17方面軍和第5航空軍,總兵力達到31個師團、13個旅團共97萬多人。

不過,關東軍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種表面上的膨脹。除了缺編嚴重、人員素質差外,由於大本營為了進行本土決戰,先前已將關東軍所屬的大量武器彈藥運回了日本國內,導致擴編後的關東軍嚴重缺少武器,甚至有的炮兵聯隊和中隊一門炮都沒有。山田乙三大將不得不下令將數量眾多的偽滿軍盡量改為搞後勤,把省下來的武器彈藥收歸關東軍新擴部隊使用。由於這樣還是不夠,關東軍司令部只好又下令削竹槍裝備新編部隊。這樣搞下來,陸軍部評估目前關東軍的武器裝備和戰鬥素養僅僅相當於以前的8個半師團。而在此期間,日本情報部門發現遠東蘇軍正在加速增兵,大量軍列已調到了遠東。據估計,到1945年8月初將在遠東集結160萬軍隊、4500輛坦克和6500架飛機。這個估計與蘇軍在遠東集結的實際軍力相差基本不大。比較起來,關東軍的軍力在蘇聯遠東軍面前實在是薄弱得可笑。

話說回來,關東軍在中國東北苦心經營了多年,在中蘇,中蒙邊境上修築了無數堅固的防禦工事,也有其可圈可點之處。其在中國東北與蘇聯、蒙古總長約1000公里的邊界上,修建有17處築壘地域,每個築壘地域正面寬 50~100公里,縱深50公里,共有8000多個永備工事和支撐點。從關東軍的經驗來說,自然對這道防線很是自信,稱其為「東方的馬其諾防線」。關東軍司令部判斷,由於8月是雨季,蘇軍的進攻時間很可能是9月以後。而中國東北西部地區的沙漠和大興安嶺是蘇軍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蘇軍的進攻方向極有可能是在北部的海拉爾方向。因為這裡距離蘇聯邊境最近,地形比較平緩,又有鐵路從蘇境內的赤塔直通齊齊哈爾和哈爾濱。因此,日軍將兵力最強的第1方面軍擔任東部防禦,其主力集中在牡丹江和延吉一線;第3方面軍擔任西部正面和南部的防禦,主力集中於長春、瀋陽一線;獨立第4軍擔任北部的正面防禦;駐朝鮮的第17方面軍擔任預備隊。一旦戰爭爆發,日軍將利用在邊境的築壘防禦工事消耗和疲憊蘇軍,尋機再集中力量對戰役的任何方向實施反擊。如果邊境防禦失利,可收縮至長春、瀋陽、錦州等地區繼續防禦。後來當日蘇戰爭真的爆發後,大本營又指示可以放棄滿洲,將關東軍撤至朝鮮死守以防衛本土。

出於保密的考慮,1945年7月30日,斯大林才正式任命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為蘇聯遠東軍總司令,其助手是軍事委員希金上將、參謀長伊凡諾夫上將。華西列夫斯基曾指揮過斯大林格勒會戰,是蘇軍中與朱可夫齊名的二戰名將。他早早就提前到了遠東,將遠東軍總司令部設在黑瞎子島對面的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爾後精心運籌,於6月底制定完成了對日作戰計劃。蘇聯遠東軍的作戰計劃是:遠東軍分為三個戰略打擊方向,實施向心突擊。其中東線為遠東第1方面軍,由麥列茨科夫元帥指揮,下轄紅旗第1集團軍,第5、25、35集團軍,機械化第10軍,空軍第9集團軍及濱海防空集團軍,共58萬人,擁有8600門火炮和迫擊炮、186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538門反坦克炮、516門火箭炮、504門高射炮和1158架作戰飛機。突擊方向為牡丹江、敦化地區,切斷關東軍與駐朝日軍的聯繫,然後向哈爾濱、吉林、長春方向進攻,是蘇軍的主攻方向之一;西線為外貝加爾方面軍,由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指揮,負責另一主攻方向,下轄第17、36、39、53集團軍,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和蘇矇混合騎兵機械化集群,空軍第12集團軍以及外貝加爾防空集團軍,總兵力65萬人,擁有7000門火炮和迫擊炮、2146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360門反坦克炮、583門火箭炮、601門高射炮和1334架作戰飛機。共突擊方向分為東西兩路:東路從蒙古穿過大興安嶺插向長春、瀋陽地區。西路向海拉爾、齊齊哈爾方向實施輔助攻擊,然後向內蒙多倫一帶推進,牽制日本華北方面軍;北線為遠東第2方面軍,由普爾卡耶夫大將指揮,下轄紅旗第2集團軍,第15、16集團軍及空軍第10集團軍,黑龍江沿岸防空集團軍,共33萬人,擁有4400門火炮和迫擊炮、128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808門反坦克炮和1095架作戰飛機。突擊方向為沿松花江向佳木斯、哈爾濱方向推進,並配合其它兩個方面軍作戰。

蘇軍最高統帥部原計劃遠東軍完成作戰準備的時間是7月25日。但是由於人員、裝備、物資的運輸集結千頭萬緒,遠東的路況又不是很好,因而到規定的7月25日是根本完不成作戰準備的,即使到8月上旬也很勉強。據此,華西列夫斯基將情況上報蘇軍最高統帥部,經過斯大林批准,將作戰開始時間推遲到8月20~25日。然而國際形勢瞬息萬變。美國在7月16日成功進行了人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從此掌握了前所未有的大威力武器,相應的對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迫切需要也大為降低。斯大林已通過間諜部門掌握了這一情報,為了攫取在雅爾塔會議上美國所承諾的蘇聯對日作戰條件,戰略上要求蘇聯必須要提前發起對日作戰。因此,斯大林要求華西列夫斯基務必提前10天完成作戰準備工作。華西列夫斯基明知道這一要求很難達到,但還是堅決保證將在8月10日前開始行動。

對於蘇聯方面的動向,日本方面高效地做出了判斷。8月3日,關東軍獨立第4軍根據所掌握情報,將蘇軍已完成集結,正在展開,可能將於數日內發起進攻的報告呈送給了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參謀長秦彥三郎中將不得不下令,部隊立即轉入迎戰狀態。

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當場死亡10萬多人,日本朝野震驚。斯大林立即判斷,戰爭打不了多久了,遂下了決心:開始進攻。莫斯科時間8月7日下午16時30分,斯大林簽署命令,要求遠東蘇軍作好戰鬥準備,於9日零時開始進攻。莫斯科時間8月8日下午17時(日本時間晚23時),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緊急召見日本駐蘇大使佐藤尚武,宣布蘇日已經進入戰爭狀態,理由是日本拒絕《波茨坦公告》。佐藤尚武大使趕緊發電報給東京,半個小時後東京收到電報,可東京時間這時已是8月8日晚23時30分,離蘇軍發動進攻只有30分鐘,再做什麼準備都來不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對越反擊戰揭秘:王牌54軍差點就橫穿寮國迂迴奠邊府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