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聚焦需求推動的中游成長——2018年製造業投資策略

聚焦需求推動的中游成長——2018年製造業投資策略

首先回顧17年市場表現,申萬汽車截至12月26日全年跌幅2.1%,機械設備全年跌幅10.43%。覆蓋和推薦組合股票池全年漲幅40.88%,大幅跑贏了板塊指數。

中游製造業的投資機會一般情況需要跟蹤FAI變動,但資本開支數據獲取往往是滯後的;而且中遊行業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長期存在,尤其是全球經濟仍處於危機修復階段,經濟增長驅動並不顯著,從供需角度看資本支出動力與意願總體不足。儘管今年很多賣方以全球或已開啟新一輪設備投資周期、中國開啟新經濟,而且研發支出有條件地計入GDP核算提升投資對經濟的帶動作用等角度探討投資策略。相比賣方紮實的宏觀研究功底,我沒有確切把握去判斷,是否這些預期都能成為現實。所以我想從產業鏈這個更為直觀、易於理解的角度闡述我對中游製造發展基礎的思考。

中游製造的產業鏈下游只有兩類:一是個人消費品,二是工業消費品。只要是消費就離不開價格。無論是個人消費品還是工業消費品,涉及到的生產要素無非是勞動力、場地、資本(材料、生產設備)、技術(生產方式、生產工藝)。投入上述生產要素才能獲得產成品,而影響產成品定價的直接因素就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且價格會受到供求關係的影響,那麼以更少的勞動時間交付同類產品也即提高勞動生產率是有利可圖的唯一保證。

我找到這張美國1997-2017年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指數變動圖:在這20年間美國CPI約為50%,圖示可見價格大幅跑贏通脹的有大學學費、教育、兒童監護、藥品醫療。居民能源、食品飲料、房屋、公共交通費用增幅同於CPI,汽車、服裝價格20年幾乎不變,軟體、玩具、電視價格則大幅下挫。

由此去看這張圖背後隱藏的信息,大致可以得出一些粗略的判斷。例如:教育相關的需求強勁、傳統教育方式受限於師資課堂和校園、優質教育供不應求而且教育是耗時很長的人生投入、不同等級的教育普及度差異巨大,從而持續推升獲得教育的成本。醫藥工業一方面隨著對人體生命系統認識的逐步提升、不斷淘汰舊藥和發明新葯及葯械,另一方面新葯研發投入極高、歷時很長、新葯臨床試驗耗費資源巨大而導致醫藥品價格持續走高。

汽車工業2017年的汽車相比1997年的汽車,安全性、能耗、操控、內飾、車載娛樂、輔助駕駛、人車交互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新車銷售價格卻毫無增加,說明汽車工業通過持續提升生產效率使得整車廠在交付市場功能更高更完善的汽車時、不增加售價依然能夠有利可圖。而且從汽車工業營運現狀看,乘用車整車行業是全球製造業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整車廠的自動化生產線隨著軟硬體品質的持續提升、生產效率也持續提升。幾千至上萬個零部件的汽車,1分鐘可以生產1輛。

這就是中游製造在產業鏈中發揮的核心作用——幫助下遊客戶持續提升效率,包括為不同原材料提供匹配的加工設備,提升原材料利用率、提高產品品質、良品率、生產效率、減少人力資本投入、降低生產系統故障,為生產、管控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為數字化車間、數字化企業提供解決方案。

遵從這個思路,去尋找產業鏈上具備競爭力的單機設備公司、以及可以為設備提供更好零部件以及自動化系統集成的相關企業。單機設備可包括:數控機床、激光設備、工業機器人、AGV,3D印表機等高效率的裝備,零部件包括機器視覺、感測器、應答器等感知設備,電氣控制元器件及其軟體;支持所有單機設備、零部件、電氣控制元器件信息交互、實現數字化控制的通信網路和系統平台。

這是中游製造投資機會的第一個判斷——產業鏈效率提升的投資機會

我們從產成品定價反推尋找能為產業鏈下游解決痛點的中游製造成長的關鍵因素只是一方面。下游終端產品從市場競爭中消亡的案例也層出不窮,基業長青是件難以企及的良好願望。所以下游終端客戶會貼合消費者需求、持續不斷地研發新品,因為持續創新才是引領技術潮流、創造品牌價值、保持甚至提升市場份額的根本保障。而這一切一定會傳導給其上游,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以及相關加工設備,都需要跟進新品標準而作相應匹配研發和調整。

所以產品創新聯盟是中游製造投資的第二個著眼點。

我們確認中游的投資機會一定在於能適應產業鏈持續創新需求、為產業鏈提供匹配的原材料、零部件、軟體、加工設備等,具備同步研發、快速響應、與下游有中長期戰略合作基礎的富有競爭力的供應商,尤其需要關注的是與市場集中度高的下遊客戶結成戰略聯盟的供應鏈企業。

近日普華永道(PwC)發布了《2017年全球創新1000強》,該項研究已持續12年,全球創新1000強企業的研發支出總額佔到全球研發總支出的40%。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創新1000大企業的研發費用達7,016億美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6.95%。2013-2017年,五年里研發支出同比增速維持在5.5%~7%。依產業類別來看,全球研發支出最多的產業為信息技術(硬體、軟體和通信設備)(1,620億美元)佔比33%,第二是醫療保健(醫療保健服務、醫療產品、藥品和生物技術)(1,590億美元)佔比23% ,第三則是非必需消費品(汽車、服裝、休閑和媒體)(1,090億美元)佔比21.2%。2017年研發支出在60億美元的企業共計19家,其中信息技術企業7家,醫療保健5家,汽車集團6家。

資料來源:

從產業規模和研發投入規模可以看到,信息技術(硬體、軟體)、醫療產業和汽車工業是需要高度關注的產業。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R&D支出國家,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華為研發支出排名全球第8約83.53億歐元。PwC排名大概以上市為主、未將華為列入。歐盟日前發布的2017年工業研發排名顯示,華為研發支出104歐元、全球R&D Scoreboard排名第六。中國研發支出排名前列的集中於信息技術、能源、汽車、高鐵,這些產業是我國資本密集、人才密集的行業,更是創新層出的產業,

為此我們需要高度關註:

華為、中興通訊的消費電子產業鏈,5G通信光通信模塊、光纖光纜供應商在新技術、新標準下的業績彈性兌現;產業鏈研發、快速迭代、高效率剛需推動下的自動化生產系統、激光設備的持續需求。

高鐵竣工里程數、地鐵竣工里程數快速增長變動對車輛、通信系統、相關設備和零部件的帶動。

汽車產業鏈中,新能源汽車佔比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剛性提升、續航里程提升對動力電池投資拉動帶來的電池生產設備、自動化生產系統需求,以及汽車電子需求的大幅提升。傳統汽車汽車輔助駕駛系統滲透率提高、無人駕駛投資加大對相關汽車電子供應商的影響。汽車工業新車研發節奏加快對自動化柔性生產系統的剛性需求。

投資標的:

1、產業鏈效率提升

弘亞數控,機器人,華工科技,大族激光,匯川技術,先導智能,贏合科技

2、產品創新聯盟

大族激光,華工科技,機器人,中國通號,中國中車,匯川技術,均勝電子,宏發股份,先導智能,贏合科技,上汽集團,耐世特,信義玻璃,敏實集團,鳴志電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每一個韓劇女主都有幾件軍綠色大衣芙米原創設計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