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艾布拉姆斯」是現代裝甲戰的變革者嗎?

「艾布拉姆斯」是現代裝甲戰的變革者嗎?

跟隨美軍裝甲戰術專家,全面分析戰後美國坦克的技術設計與作戰思想的發展歷程。本文將探討「艾布拉姆斯」是如何脫穎而出成為美軍的新一代主戰坦克,並是如何接受質疑與考驗,逐漸成為現代裝甲戰變革者的過程。

導讀

跟隨美軍裝甲戰術專家,全面分析戰後美國坦克的技術設計與作戰思想的發展歷程。本文將探討「艾布拉姆斯」是如何脫穎而出成為美軍的新一代主戰坦克,並是如何接受質疑與考驗,逐漸成為現代裝甲戰變革者的過程。

「MBTTF(M1坦克的研發特遣隊)的坦克設計指導思想回歸現實基礎,不再搞天花亂墜的東西,不再搞複雜的設計,不再過多應用未經實戰考驗的新技術,」Dr. Robert S. Cameron說道。「所以M1的組件絕大多數都是已經進入實戰應用的,或者某些新組件的技術已經發展得很完善。M1的第一個革命便是裝甲。(該時期)英國人已經開發出一款秘密的複合裝甲技術,並提供給了我們,我們原有基礎上又增強了該技術,並將其運用在M1上。」

測試中的XM-1

新MBT的布局構造也是具有革命性的。例如採用了隔艙設計,當坦克的一部分受到攻擊時,不會過多影響全車的作戰效能,並最大程度上減小對車組乘員的傷害。車艙加入了自動滅火系統,並且配備到了每一個艙室。炮塔內的彈藥均放置於一扇裝甲門之後,當彈藥不幸發生爆炸時,衝擊會被釋放到車外,以減小對乘員的傷害。

熱帶作戰環境測試中的M1E1(M1A1的原型)

Cameron說:「『艾布拉姆斯』還加入了更好的火控系統與光學設備;加裝在與主炮進行大量聯合測試後投入使用的彈道計算機;加裝激光測距儀,使得目標獲取與攻擊更加準確;熱成像的加入使車組能夠在夜間以及低能見度的條件下作戰。M1因此具有了更強的機動性。」

M1的部署開始於1980年,其首次參加北約的演習時,因為它安靜的燃氣渦輪發動機、炮手操作的便捷性以及無與倫比的機動能力而獲得非常高的讚譽。這些優勢結合起來,讓M1就像它的綽號「靜謐殺手」一樣,在戰場上安靜而又迅速地移動,優雅地到達陣位後開始攻擊。

海灣戰爭中正在行軍的M1A1

1980年代,陶瓷裝甲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不過在這之前的1960年代,陶瓷裝甲最初是用在「眼鏡蛇」武裝攻擊直升機的飛行座椅上的,用來保護飛行員,但此時的陶瓷裝甲成本相當高昂。但在隨後的幾十年里,隨著陶瓷裝甲的技術不斷發展,其成本卻反而降低了。

「今天,我們(美軍)生產的每一輛地面載具幾乎都會使用各種型號的陶瓷裝甲,用於各種裝甲厚度的車輛上需要嚴重保護的地方。我們甚至把它們放在大多數軍用卡車的乘員區域。當然,我們也使用複合材料型的裝甲,一種聚合物複合材料與陶瓷裝甲混合的複合型裝甲。另一個改變了裝甲材料應用的是以反RPG而出現的反應裝甲-爆炸式反應裝甲。」

「沙漠風暴」行動中一輛正在設置煙幕的M1A1

儘管「艾布拉姆斯」在美國國會的嚴格發展限制下取得了一些重大進步,但批評者繼續質疑「艾布拉姆斯」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的價值。不過在1991年初的「沙漠風暴」行動中,「艾布拉姆斯」兌現了研發時給出的承諾。這場戰爭雖短,但「艾布拉姆斯」的研發者與使用者還是吸取了很多教訓,這直接導致了該車在未來十年中不斷地升級和改進。

戰爭事典007(隨機贈送京東定製筆記本)

¥28.70

由於「艾布拉姆斯」在戰場上可以使用多種武器系統,在本已具有高功效的敵我識別系統(IFF)探測範圍以外的目標,M1的車組也能夠從容地攻擊並摧毀。但這讓友軍誤擊的情況變得更為嚴重。並且這一情況還受到不斷加快的行動節奏和決策速度的影響。當然,陸軍提出了解決方案,這就是利用處于飛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來打造M1A2(美國陸軍的第一個數字化坦克),利用數字化技術來管控戰場,變革裝甲戰。M1A2後來還升級為M1A2 SEP。

因此,改進後更具優勢的「艾布拉姆斯」在十年後重返伊拉克,以「伊拉克自由」行動為伊始,開始第二次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此行動期間,美軍部署了大量的重型裝甲部隊,「艾布拉姆斯」的表演舞台從科威特一直延伸到巴格達。

Cameron指出:「通過陸路進攻巴格達的『艾布拉姆斯』與其他地面裝甲單位,用實際行動回答了某些人提出的,在1990年代的戰爭中坦克是否還是必需品的這一問題。並且,當時的裝甲作戰行動的關鍵詞是穩定戰況與作戰支援。如果我們使用『悍馬』的話,在沿途的城市作戰中我們會遇到非常多的敵人,順利進軍巴格達是不會發生的,儘管這樣的情況下交火距離會被降至低於50米。」

2003年11月13日,兩輛美國陸軍的M1A1停在巴格達「勝利之手」雕塑下

「對於重型裝甲載具來說,得益於裝甲的保護,使得其能夠在令人難以置信的致命環境中生存並作戰。沒有任何一個武器平台是無所不能的,但『艾布拉姆斯』已經通過實戰證明,具有很高的任務彈性以及很強的生存能力。因此,很多美軍指揮官要求部署更多的坦克去替換『悍馬』。」

「艾布拉姆斯」在當今戰爭中的部署的某些方面與越戰類似,一旦敵軍的裝甲威脅解除,在伊拉克或阿富汗,坦克將被用來保護其他地面部隊單位,粉碎敵人的防禦工事,並隨著技術改良火力的精確性來為步兵提供遠程火力支援。不過這直接導致在城市戰的環境中,坦克作戰時的附帶損害成為部隊首要面對的問題。」

艾布拉姆斯」用實戰證明自己已經成為裝甲技術的變革者,特別是從一體化鑄造到模塊化建造的變革,以及複合裝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作為有人系統集成(Manned Systems Integration)項目經理的美國陸軍上校Bryan J. McVeigh(PEO),將「艾布拉姆斯」所引領的變革稱為「A+B策略」。

伊拉克戰爭費盧傑戰役期間,一輛正在開火的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1A1

McVeigh接著說:「你現在(為坦克)穿上了基礎裝甲,隨著技術的進步,你可以用新的基礎裝甲來替代,以迎接新出現的威脅。所以你不再需要(為坦克)穿上越來越多的裝甲,你可以直接通過更換裝甲來應對同級或更高級的威脅。我認為這個概念是近年來裝甲技術領域最為重要的進步之一。」

「我們不再只是試圖用更厚更重的裝甲應對威脅,而是採用綜合的解決方案,並且不再是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的。例如,主動防護系統的出現旨在威脅到達載具之前便可將其解除。感測器技術的進步已經成為我們開發該系統的基石。裝有該系統的載具可以在數十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內使用我們十年前無法獲得的能力迎擊RP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德國空軍究竟在幹些什麼?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