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家傳銷公司,為何能在日本存活44年之久

這家傳銷公司,為何能在日本存活44年之久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胡萬程?】

乍看過去,這家公司的主頁與普通的日本公司沒什麼兩樣。清楚的公司介紹,詳細的產品說明,悠久的發展歷史,公開的招聘信息,再配上通俗易懂的介紹視頻與典型的「日式小清新」宣傳圖,你甚至還會對這家產生一些好感,覺得這是家值得信賴的正規公司。

殊不知,這家打著生產磁石保健品幌子,名叫「日本生命(Japan Life)」的公司在上個月再次被日本消費者廳認定違反了特定商取引法與預託法,負債總額高達2405億日元(約合118億元人民幣),並於去年12月26日被銀行凍結了公用流通賬戶,陷入了破產困境。這兩天,幾乎日本各地的律師事務所都有接到Japan Life的受害投資者們的還款諮詢。因涉案金額之大,被害者數量之多,使得各地方政府不得不在消費生活中心設置特別的問訊處來應對此事。

法律給了「日本生命」空間

「日本生命」的銷售方式為認購分紅,線下的銷售人員除了在店鋪里推銷其公司生產的磁石床墊、磁性治療儀、磁石枕頭、磁石手套、磁石襪子之外,還鼓勵消費者認購後租賃給他人使用,並承諾這種認購相當於投資,每年可得本金6%的分紅,並隨時可以退款。

相比較於日本銀行存款行為的零利率,6%的分紅吸引了一大批手持高額存款的老年人。但其實,公司分紅並不是來源於公司盈利,而是來源於不斷吸收認購者投資,這使得公司實際負債逐年增加,經營了44年後,這個窟窿已成了天文數字,僅靠公司經營想要修補成了天方夜譚。據東京商工研究機構稱,此次「日本生命」的負債額為日本史上「非法多層次直銷公司」負債金額的第二位(第一位達4300億日元負債)。[5]在不少投資者的畢生積蓄血本無歸,尤其是傾盡所有的老年人,今後的慘淡生活幾成定局。

想必不少明眼人已經看出來了,「日本生命」的銷售方式就是一種變相的傳銷活動。通過認購的形式來吸收新會員,再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把晚期投資來彌補早期投資者的分紅需求,實際上的大部分「收入」卻被上層少數成員所瓜分。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為何在法律體制健全,商業模式成熟的日本,還會發生涉案金額如此巨大的傳銷事件,並讓此公司持續經營達到44年之久呢?難道監管機構都是吃乾飯的擺設嗎?

的確,相比較於中國社會「傳銷即犯罪」的公眾通識,日本對於「傳銷行為」採取的是稍顯寬容的帶有附加條件的監管態度。用熟悉日本傳銷案件的律師紀藤正樹的話就是,「在日本,多層次傳銷原則上是非法的,但如果在嚴格規定中滿足一定的條件,其商業模式即可被認定是合法的,可以開展正常的商業活動」。

上述「嚴格規定中的條件」,誕生於1976年日本制定的《訪問販賣法》,並分別於1984年、1988年、1991年、1996年、1999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8年9次進行增減與改動而成,並改名為《特定商取引法》。條件總結歸納為以下7條:[7]

銷售前需向消費者告知法人名稱。

銷售中禁止傳遞虛假的價格與利好信息,禁止脅迫消費者行為。

在商品廣告中禁止虛假誇大宣傳,並有義務告知信息。

締結契約時需要向對方交付記載重要事項的書面合同。

冷靜反悔原則:根據販賣形式不同,消費者在簽署合同的8天或20天內,有權單方面解約。

由於推銷人員故意不告知所造成的消費者誤會簽約,消費者有權單方面解約。

為消費者中途解約賠償金額設立上限。

我們可以猜測,也許「日本生命」前期基本遵守了上述的條件,取得了一定的活動空間,到後來隨著債務金額擴大,才逐漸突破禁忌,愈演愈烈成為日本史上第二大金額的非法傳銷案件。

另外,此次「日本生命」事件,在國內的一些媒體的報道中,把這家公司稱為在中國引進傳銷活動的罪魁禍首。的確,「日本生命」在1993年進入中國,和深圳寶恆集團按照7:3的投資比例成立了日寶來福磁性健康用品有限公司。而這個日寶來福的經營模式就是標準的傳銷活動:想加入先得花巨資1.5萬元買一張床墊,然後發展下線購買從而拿分紅。

在中國尚未打擊傳銷的當年,瘋狂時期月營收額達上億元的日寶來福,甚至吸引到了那時剛剛從人大畢業,還尚未建立「京東帝國」的劉強東。能夠跨國越洋,把傳銷模式在異國發展壯大,不得不讓人感嘆傳銷活動野蠻生長,遍地開花的生命力。

「天下一家會」

回顧傳銷活動的發展歷史,自1920年義大利人投機商人龐茲設計了「利用國際回郵優待券來賺取外匯價差,號稱3個月投資獲利翻番」的騙局大獲成功,吸引了美國4萬多名投資人的慷慨解囊後,商業領域裡仿照「龐氏騙局」進行多層次傳銷的金字塔騙局就層出不窮。在戰後經濟復興的日本,傳銷活動也曾在全國各地發展的如火如荼,一時間成為了亞洲的傳銷翹楚,並逐漸輻射到韓國、香港地區、台灣地區及中國大陸。

1963年,販賣塑料食品容器的美國企業Tupperware(特百惠)登陸日本,成為了東瀛傳銷活動的開山鼻祖。1966年,結束不久的東京奧運會的影響仍在持續,日本社會受到了不少國際上新鮮的商業刺激,一些投機商販接觸了傳銷並嘗到了甜頭,販賣保健食品「三基梅干」,三基商事是第一個吃傳銷螃蟹的日本本土公司。

之後引領日本傳銷第一股浪潮的則是「御三家」:販賣汽車用品的APO Japan,販賣化妝品的Holiday Magic,販賣創意品的Jacker chain。這三家企業有兩個共同點:想要加入銷售與提成系統必須支付高額的會員費,發展下線就可以獲得提成。這種模式下,很快人們發現,發展下線可以賺取的錢遠遠多於販賣商品賺取的利潤,為了儘可能的發展下線,會員們如同狂熱的教徒宣揚教義一般,見人就拉客,親朋好友首當其衝,從而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

在這其中,「天下一家會」事件造成的影響最為嚴重。1967年在熊本縣上益城甲作町,一個叫內村建一的人建立了一家叫「天下一家會」的組織,又名第一相互經濟研究所。該會以「投資2080日元,吸收4名子成員,最終可獲得102.4萬日元」為口號,全盛時期蠱惑了將近2%的全日本人口(180萬會員),可以說是日本歷史上涉案人口最多的傳銷案件了。

該組織的活動方式非常簡單:準備好2080日元,1000日元寄給組織指定的上線,剩下的1080日元寄給組織,然後再發展4個下線,讓他們做和自己一樣的事。之後,下線繼續發展下線,一共發展五輪,4人16人64人256人1024人,如果發展順利的話,會員可以從每個下線手裡獲得1000日元,這樣最終自己可以獲得1024×1000=102.4萬日元。

和所有的傳銷組織一樣,理念聽上去簡單且非常美好,但經不起一點點推敲。新會員只能供給一個上線,而每個會員需要1024人供給,也就意味著每加入一個新會員,就多了1023個會費缺口,而這個缺口只能由不斷擴大的底層會員來填滿。每個人都想發財,每個人又都不想成為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即使有會員發現不對,為了彌補損失達成目標,大家也都建立起了某種默契,努力蠱惑更多的人參與,但其實肥的只有金字塔上面的成員。

內村建一購買的私人飛機

於是乎,不到一年時間,老鼠會規模就擴大到180萬人,本部收到了1億多的會費。膨脹的內村建一在熊本建了個8層高樓當作組織本部,購買了5架私人飛機,名車更是不計其數,更在國內收購了多家旅館開始進行多邊經營。同時隨著「天下一家會」對於傳銷理解的加深,為了加速斂財,他們企划了更多的大大小小活動,會員費4萬日元到10萬日元不等,但本質上玩的還是老鼠會那套。直到1971年熊本國稅局以「涉嫌違反所得稅法」之名對「天下一家會」進行強制調查,同時媒體大幅度曝光,內村本人也被熊本地方檢查廳起訴,會員的吸納活動才慢慢停下腳步。

一波又一波的傳銷浪潮

第二股傳銷浪潮產生於1980年代。由於第一股風潮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釀成了眾多家庭悲劇,日本政府也亡羊補牢在1976年推出了《訪問販賣相關法律》用來限制傳銷活動。「御三家」也隨著這套法律的實行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坦白說,這套法律仍然存在不少漏洞,加上監管力度慢慢減弱,當年的「御三家」相關從業者避過風頭後,在經濟高度成長的80年代開始死灰復燃,不少傳銷活動者重操舊業。

這其中,影響最為惡劣的非豐田商事的黃金買賣騙局莫屬。1981年,日本黃金進口量非常大,黃金價格也水漲船高,當年日本民眾們搶購黃金期盼升值。而同年成立於大阪的豐田商事見到此情形動了歪腦筋,在公司擺設了堆積如山的假黃金,再通過已被訓練成乖巧子女形象的年輕員工去聳動原本就有投資慾望的老年人們。老人們買了豐田商事的「黃金」後,員工們繼續吹風:「阿伯/阿婆啊,黃金放在家裡不安全,不如還放在公司里寄存吧,我們也不讓您白存,每年給您10%的分紅,您隨時也可以取走黃金。」

好一招空手套白狼。判斷力不高的老人們,一看是大名鼎鼎的「豐田」公司(其實和Toyota豐田汽車完全沒有關係,就是借名氣讓人降低防備),身邊又有「子女」們噓寒問暖,熱情招呼,再加上本就旺盛的投資慾望,10%的分紅誘惑與黃金存儲的合理借口,不少老人都毫不猶豫地拿出了畢生的積蓄。

資金源源不斷而來,豐田商事也愈發貪婪,憑藉財力他們請來了當紅明星,利用明星效應來增強公司黃金買賣的可信度。受到廣告影響,逐漸地,投資者從老年人群延伸更廣的群體。只要有存款,大家都願意來投資。這其中不是沒有人想退出,但那些想賣掉黃金的人,總是會被伶牙俐齒,訓練有素的員工給勸退,他們給投資者畫了一個又一個的「金價繼續上揚」的大餅。

當時被直播殺害的豐田商事社長

可紙最終包不住火,隨著金價回落,要退款的人逐漸增多,豐田商事實際上根本沒有黃金儲備,收斂的金錢也不見蹤跡,公司根本付不出錢,事件如同火山爆發。經最後認定,受害人共有3萬多名,被騙金額約2000多億日元。最終豐田商事的社長也被一位憤怒的投資被害人在電視直播中殺害,但2000多億的資產去向成了未解之謎,救濟被騙老人成為了80年代的社會議題。

此事之後,日本政府嚴格修訂了《訪問販賣法》,傳銷活動的危害也通過大眾傳媒的傳播滲入到大部分日本民眾的意識里,傳銷風潮開始降溫。可好景不長,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經濟成長萎靡,傳銷活動再次在規避了修訂法的所有條件後,再次變種,變得更加隱蔽,又在1990年代後期出現了第三股傳銷浪潮,據不完全統計,這一時期全國共誕生了2萬個以上的類傳銷組織。但由於政府在這段時間裡也頻繁修法,彌補法律空缺,使得這段時間並沒有出什麼大案,大多都只是小打小鬧。

回顧日本的傳銷歷史,可以說也是一個政府與傳銷組織,法律與人性的惡之間鬥智斗勇的歷史。每當經濟出現高漲期,低落期,投資機遇期,都是傳銷活動蠢蠢欲動的時期。現如今,互聯網金融勢如破竹而來,在國際社會上普遍不看好虛擬貨幣的背景下,日本又是明確支持比特幣之類虛擬貨幣的國家,加上去年跌破眼鏡的倍化成長表現,做個大膽的猜測,不少傳銷組織又要打互聯網金融的主意了。

貪婪的人性,加上發熱的頭腦,不法分子再給編織個坐地生財的美夢,這個東洋的傳銷大國不是不可能再次誕生幾起世紀大案的。同樣的,而遠比日本人口更多,經濟成長速度更高,比日本轉賬支付系統便捷,民眾熱情更容易被挑起的中國,也應該深以為戒,未雨綢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班農接受質詢守口如瓶 白宮被指下「封口令」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