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征服愛因斯坦,霸屏谷歌,看完這個傳奇男子的履歷被他實力圈粉!

征服愛因斯坦,霸屏谷歌,看完這個傳奇男子的履歷被他實力圈粉!

眾所周知,谷歌網站的標誌經常變來變去,尤其是對極有影響力的人物,比如卓別林,愛因斯坦等改變人類歷史進程或者為人類做出突出貢獻的大師。

谷歌紀念愛因斯坦

GIF

谷歌紀念愛迪生

日前,有一個中國人也在日前霸屏了谷歌,在外國人眼中,這位傳奇的中國男子是和愛因斯坦齊名的存在,但是國內卻很少有人知道他,他就是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這一天,全世界的谷歌網頁首頁都換成了中文的「谷歌」,還翻譯出了漢語拼音「Gǔ Gē」。

GIF

我想大多數人都和小編一樣根本不知道他是誰,但是在看了他傳奇的一生後,我相信你們會和我一樣對他頂禮膜拜。如果沒有他,我們現在沒有漢語拼音;如果沒有他,很難想像我們在電腦端和手機端會用什麼輸入法聊天;如果沒有他,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門檻,可能要比今天高上幾個台階!

用一句話歸納就是:是他促成和完善了拼音體系,讓漢語真正走向了全世界。

《紐約藝術與觀察》的特別報道

題為:谷歌為什麼要紀念他?

周老先生這一生都是一個傳奇。

他活了112年,整整一個世紀,體驗了中國近百年的所有進程,歷經了滿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和新中國四個時期,是名副其實的「四朝元老」。

他交友廣泛,和老舍談笑風生,和周總理通話,和愛因斯坦交流;他是作家沈從文的連襟、才女張允和的丈夫、經濟學家、語言學家、文學學家;通曉漢語、英語、法語和日語四種語言。

用今天的話來說,周老先生就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

他的曾祖父曾是清朝官員。咸豐年間,太平軍攻破常州,曾祖父投水自盡。

十歲時,全家遷居蘇州,周有光進入了當時初始興辦的新式學堂,也就是洋學堂;

讀中學時家道中落,周有光靠著姐姐朋友接濟的學費,才得以繼續讀書。

好在他天賦異稟,順利考取了上海聖約翰大學。

聖約翰大學,中國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

當時的聖約翰大學,要求學生只能講英文,還有打字機,溝通起來很方便。

但是中文沒有打字機,也沒有統一的拼音標準。周有光隨即意識到一個不爭的事實:

我國56個民族有80多種語言和地方方言,造成了很大的溝通障礙。

這使得周有光對文字改革產生了興趣,主修經濟專業的他,毅然決定輔修語言專業。

大學畢業後,成績優異的他,卻因為經濟條件,只能選擇遠渡日本留學。

然而,上天跟他開了一個更大的玩笑:學成歸國後,恰逢抗日戰爭。

國難當頭,他空有滿腔抱負,卻得不到施展。

周有光(右二)與家人的合照

在重慶躲避戰火期間,6歲的女兒因為盲腸炎無葯醫治,不幸夭折。2年後,兒子又被流彈擊中,險些喪命,自己全家在逃難中歷經生死保住性命。1945年,抗戰勝利,他回到新華銀行任職,被派駐紐約,在華爾街待了3年,日子總算安穩了些。

這期間,他曾見過愛因斯坦兩次。兩個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人相談甚歡,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不謀而合,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彼此惺惺相惜。

他說,愛因斯坦的一段話讓他記憶深刻:

一個人的一生到60歲為止,工作是13年;

除了吃飯睡覺之外,業餘時間是17年,

能不能成功就看你怎麼利用你的業餘時間。

周有光深受啟發,以後的每一天,他除了吃飯睡覺外,業餘時間都在鑽研語言學。

他相信天道酬勤,所以踏踏實實從零開始。

後來,他又被派往歐洲工作。在那裡,周有光買了大量語言學相關的書籍自學。

1948年在英國劍橋

1949年,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周有光毅然放棄了國外的優越生活,帶著妻兒回國工作,兼任復旦大學的經濟學老師。

不湊巧的是,他趕上了工資改革,從前每月一百塊,當時卻只能拿到二十塊

但周有光毫無怨言,依然幹勁十足,投身於中國漢字的改革浪潮中。

轉折點出現在1955年。這一年,他收到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邀請:周恩來總理親自致電他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并力薦他來創建一個漢字字母系統。

最初,周有光拒絕了,他表示自己只是業餘愛好者,但總理言語中的懇切,讓他最後還是心動了。

出席全國文字改革會議

此時他已經近50歲了,從金融學轉行到語言學,需要莫大的勇氣。

上小學的孫女就曾對周有光說過:

「爺爺,你虧了!你搞經濟半途而廢,你搞文改半路出家,兩個半圓合起來不就是個0嘛。」

但周有光沒有退縮,臨危受命他面無懼色,與一眾學者探討,最終決定使用拉丁字母來構架一套漢語拼音方案。

這項業餘愛好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60年前的1958年,他與同事共同奮鬥3年的《漢語拼音方案》正式推出。從此,漢語開啟了新的篇章。

雖然普通話讀音很複雜,但是利用26個字母和4個音標,就覆蓋所有的字,方便簡潔,極大地降低了溝通成本。

當時有人揶揄道:「你們也太笨了,26個字母幹了3年。」

周有光沒有反駁,也沒有發脾氣,反倒覺得這3年時間很值得,至少沒發現什麼漏洞。

假如當初急於求成,沒有研究好而出現紕漏,彌補起來會很麻煩。

1986年語言界學者聚會

左起:季羨林、呂叔湘、許國璋、周有光、馬學良

談起這段「錯位」人生,周有光問心無愧,他說:

「人生很難按照你的計划進行,因為歷史的浪潮把你的計劃幾乎都打破了。」

正是他這種匠人精神和樂觀態度,才使得國人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漢語,還將學齡兒童的閱讀能力提前了至少兩年。

中國少了一個金融學家,卻多了一個漢語拼音之父。

事業上坎坷波折的周有光,對待愛情卻是忠貞不渝。

他與妻子張允和的結合,可謂是郎才女貌,成就了一段佳話。

結婚後夫婦同往日本留學。因仰慕日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周有光離開原本就讀的東京大學,轉考入京都大學。

青年和中年時期的周有光,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民國時期曾在上海、杭州的高等院校教授相關專業,在銀行工作過,也曾加入過國民政府,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庫。

1945年,抗戰勝利復回新華銀行工作,先後被派駐紐約,倫敦。

工作之餘,利用業餘時間讀書,學習。

20世紀40年代後期周有光在美國時,經朋友介紹曾與愛因斯坦會面交談過兩次。他從上大學就開始對語言學和文字改革產生興趣, 通曉日、英、法三語。

而他的著作更是多到…

周有光一生經歷了滿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共產黨政府四個時期,故被友人戲稱為「四朝元老」。因為敬佩周有光的博學,他的連襟沈從文曾送他「周百科」的外號。

中國大陸官方學術界對周有光本人,和他為中國語文改革做出的貢獻有相當高的評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介紹周有光是「卓越的語言文字學家」、「具有……完美的人格品質。」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在給周有光一百歲壽辰的賀辭中評價他「全身心地投入祖國的語文改革,做出了巨大貢獻。」

百歲以後的周有光,似乎回到了青年人的狀態,對各種問題都感興趣,同時又以百年功力和百年經歷,加以提煉和訴說,告知當下知識分子在華夏文化復興中的責任。

保持著開放和前衛的想法的他還在2010 年6月,105歲的時候在新浪開了博客,成為了平台上的最高齡博主。

諸多學者頻頻引用周有光的一句話是:「不要從中國的角度看世界,而要從世界角度看中國。」2014年,95歲的出版家曾彥修出版新書《平生六記》,找周有光題字,周有光揮筆寫就:良知未泯。

這是一個109歲的前輩給一個95歲的後輩的寄語,而在這四個字的背後,有一代知識人的堅持。

他曾不止一次說過:「不要談我個人,我們來談談這個世界。我是認真地思考了這個世界的」。

已過期頤之年的他,仍然堅持學習,筆耕不輟,接連出版了多部書籍:

100歲《百歲新稿》、104歲《朝聞道集》、105歲《拾貝集》、108歲《周有光文集》、110歲時《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當被問及他的長壽秘訣時,周老笑稱:「上帝太忙,把我給忘了!」

周有光老先生和上海綜藝節目主持人曹可凡一起聊「長壽」

他表示自己崇尚極簡生活,從來不吃補品、作息規律、胸襟開闊,不會為了不值當的事情發脾氣。

事實上,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活了一個多世紀,不可能沒有驚險挫折,可貴的是他戰勝了恐懼頹喪。

不立遺囑、不過生日、不過年節,自食其力、自得其樂、自成一家——或許這就叫知者樂,仁者壽!

周有光的一生,正如他妻子的那句話,「他一生有光,有光一生」

然而,天妒英才,2017年1月14日3點30分,他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享年112歲。

上天終究還是收走了這束光。

有人將他的一生分了三個階段:50歲以前是銀行家;50歲到85歲,是語言文字學家,精力都傾注在語言文學領域;85歲以後,是啟蒙思想家。

他不是坐擁千萬粉絲的網紅,不是自帶流量的明星。

國內媒體這樣評價他,他本應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實際上沒什麼人知道他。

突然想起《尋夢環遊記》里的一句話:被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這樣的一代大師,去世一周年不該只被外國人紀念,更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

斯人已逝,有光長明

(si ren yi shi you guang chang ming)

周有光先生,願您在天堂一切都好

(zhou you guang xian sheng)

(yuan nin zai tian tang yi qie dou ha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尚標知識產權 的精彩文章:

滿臉問號?「王尼瑪」能註冊成商標,「MLGB」卻不行!

TAG:尚標知識產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