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冰花男孩火了!看罷《農民》說一說親自遇到過令人傷感的極度赤貧

冰花男孩火了!看罷《農民》說一說親自遇到過令人傷感的極度赤貧

《冰花男孩》火了!看罷《農民》說一說親自遇到過令人傷感的極度赤貧

若不是最近冰花男孩火了,也想不起來這部小說,書名很簡單直接《農民》。

《農民》是契科夫寫的一部反映當時俄國農民生活的中篇小說。講述了在莫斯科某旅館打工的平民尼古拉突患重病,無法繼續打工維生,只得攜帶妻女投奔故鄉父母家的故事。他們本來滿懷希望,以為可以和親人團聚,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家鄉的衰敗和家庭的極度貧困讓他們始料未及,赤貧像一把鋒利的尖刀,很快就把他們的憧憬劃成一地碎渣。再加上鄉村愚昧落後的民風,到處是一派死氣沉沉,大家族三代男男女女混居一處,烏煙瘴氣,令人窒息。尼古拉一家三口沒錢出走,不得不一天天在絕望中苦熬。故事結尾,尼古拉病死了。妻子奧莉加帶著女兒薩沙毅然決然地離開故鄉,重新踏上了去往莫斯科的遙遠路途。

這個故事寫得實在太好——遠遠看去平淡得像杯白開水,端起來一飲而盡,放下杯子那一刻,才發現嘴裡儘是苦咖啡的餘味。這篇小說里人物塑造非常精彩,這兩口子是莫斯科「北漂」,也是處於莫斯科底層的平民。尼古拉在一家旅館做僕役,奧莉加當女僕。由於長期「北漂」,適應了大都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已經認定自己就是莫斯科人了。所以當他們回到真正的故鄉茹科沃時,才發現自己徹底無法融入當地的生活方式了。在他們心裡,莫斯科就代表著文明社會和上流人士。殊不知, 對莫斯科來說,像他們這樣的外地打工者多的是,他們只是夾心人,莫斯科從來不缺外地勞動力,他們走了,還會有新人來頂上,就像潮水一樣,一波接一波。少了誰,莫斯科都照樣是莫斯科。

有句話說「身窮窮一時,心窮窮三代」,貧窮,不僅會造成人物質生活層面的匱乏,更可怕的是,它對人的思維方式和心靈會進行潛移默化地侵蝕和損毀。這才是最要命的。也可以說,貧窮是人性深處最可怕的瘟疫,會讓人主動放棄做人的尊嚴,造成人類心靈的普遍恐慌,這種恐慌的蔓延速度和危害深度遠遠超過任何一種生理疾病。而且對人類心理而言,貧窮具有遺傳潛質。 粗礫的生活不僅摧殘人的容貌和物質世界,也會使人的心靈漸漸麻木、愚鈍和醜陋。小說中,每一個人都是被赤貧折磨得面目全非的人,毫無做人的尊嚴和權力。尼古拉夫婦因為是鄉村的「新人」,所以才會對這種狀況感到吃驚,一直待在村子裡的人對此是渾然不覺的。

整個故事雖然描寫的是十九世紀末的俄國農村社會,可是合上書,我眼前浮現出的卻分明是當今中國鄉村社會的風貌。今天中國農村社會的生活與這部小說中的舊時代俄國鄉村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同。在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進程中,推土機轟隆隆碾壓的何止是一寸寸土地,更有一顆顆茫然的心靈。農民,永遠是生存在社會最底層的螻蟻,戰爭年代充當肉彈和炮灰,和平年代呢,成了塞進榨油機里的油菜籽。

其實,對於偏僻地區的貧窮現象,我們早已看慣了報道,留守兒童的死亡,鄉土經濟的崩潰,道德倫理的下降,失地農民的無奈,都在媒體上見的太多太多,而真正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親身涉足的一次。

當年,筆者開了一家電腦公司,在旁邊的電腦光碟攤位上,有一個熱情而漂亮的姑娘,權且稱她為小美吧,來自農村的小美很會打扮,而她自然而然流露的自信讓人幾乎看不出她的一點自卑。

有一次,小美家鄉的一個小學來配置一台二手電筒腦,筆者當時還覺得訝異,不過看著灰頭土臉的學校校長,謙卑的堆著笑臉,也就顧及了他們的面子,沒有多問什麼,半賣半送的把電腦交給了校長。

過了一個月,小美回家探親,打電話讓我去她家鄉,原來這個小學的電腦需要重裝系統,而周圍的人沒有一個會弄的,於是筆者乘坐長途大巴先是來到了她家鄉旁邊的小鎮上,遠遠的看著小美開著拖拉機來接我,筆者忍不住大笑起來,而在去她村子的路上,小美鄭重其事的告誡我不要歧視她的家鄉,筆者本來不是這樣的觀點,當然一口應承。

進入小美家的院子,筆者心裡還是很震撼,破敗的土牆,漏雨的側室,再看到陰暗潮濕的屋裡,兩個門板搭建的床鋪,東倒西歪的桌椅,真實而寒酸,筆者心裡一沉,眼淚幾乎要掉出來。

而小學裡的設施同樣簡陋,校長招待我的酒席可想而知,而就是這一次,筆者第一回喝醉,當傍晚他們送我上長途汽車,把兩箱當地酥梨硬生生推到我懷裡的時候,筆者強忍著微笑,直到他們的身影淹沒在黃昏的遠方,眼淚,才一溜溜偷偷的爬過臉龐。

小美,時隔多年,還好嗎?再此祝願你們的家鄉早已脫貧,走向安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哪個油膩膩的《人到中年》,不是屢敗屢戰的勇士?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