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首次戰備試射的印度烈火-5:尚缺主流設計,戰時生存力不足

首次戰備試射的印度烈火-5:尚缺主流設計,戰時生存力不足

據印度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8日上午9點53分,印度試射了「烈火」-5彈道導彈導彈,印媒稱該導彈可攜帶核彈頭,射程達5000公里。該導彈的試射點位於印度卡拉姆島,但報道沒有交代試射結果。

這是「烈火」-5導彈首次戰備試射。從印度媒體發布的此次試射照片來看,「烈火」-5導彈依然沒有採用世界先進同類型導彈一些主流設計:使用高機動特種越野車底盤、貯運發射筒和無依託發射等。

印度媒體將「烈火」-5稱為洲際導彈,但無論是按照西方劃分標準(射程5500公里以上)還是按照中國的劃分標準(8000公里以上),「烈火」-5導彈還不能劃分為真正意義上的洲際導彈,只能算是准洲際導彈。

未採用越野車底盤:機動性不足

從發射照片可以看出,「烈火」-5導彈依然沒有採用使用高機動特種越野車底盤,而這種底盤機動性高,可載著導彈進行較大範圍的機動,地形適應性也比較強。現在「烈火」-5導彈主要有兩種底盤:一種是半拖挂車,另一種是「簡陋」的鐵路平板車底盤。

導彈專家李文盛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半拖挂車是很多早期彈道導彈採用的運輸工具,只能公路上行駛,越野能力不足。高機動特種越野車底盤具有承載能力大、機動性好、越野性能強、環境適應性好等特點,能夠在惡劣環境條件下帶著導彈「到處跑」。

中國幾次閱兵式上公開的東風-31系列洲際導彈就體現了彈道導彈底盤高機動化的趨勢。在1999年建國50周年國慶閱兵儀式上,東風-31導彈首次公開曝光。東風-31導彈採用了拖挂車底盤,越野能力不足。2009年建國6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亮相的改進型東風-31A採用了新型號拖挂車,越野能力有所提高。在去年7月舉行《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的室內展廳,一款名為東風-31AG的彈道導彈模型成為公眾的關注焦點。從模型可以看出,這是中國在東風-31A洲際導彈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導彈,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高機動底盤。

根據公開資料,採用半拖挂車為底盤的彈道導彈一般採用公路機動依託預設陣地發射的模式。導彈平時隱蔽在大型洞窟或建築內,戰時從基地開出,通過公路機動,進入附近的預設發射陣地。這種模式的缺點,一是預設陣地都設置在距離公路很近的地點,很容易被敵方事先偵察到,戰時生存能力不足;二是導彈發射車只能依託公路機動,也很容易受到敵方的打擊。隨著天基偵察技術和洲際導彈打擊精度的提高,公路機動依託預設陣地發射的模式的缺陷正逐漸放大。

「烈火」-5導彈採用半拖挂車底盤。

澎湃新聞發現,在「烈火」-5導彈以往試射中,有些試驗的導彈安裝在鐵路平板車上。此前,印度國防部在印度「烈火」-3導彈試射成功後向外界表示,「烈火」-3導彈採用了鐵路機動發射技術,一些印度媒體也刊載文章稱,印度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鐵路機動發射技術的國家。

但從印度公布的相關圖片和視頻來看,無論是「烈火」-3還是「烈火」-5導彈並沒有採用真正意義上的鐵路機動發射技術。「烈火」-5導彈使用的鐵路機動發射技術非常簡單,導彈直接裝載於鐵路平板車上,由平板車將導彈轉運到發射陣地,完成相關準備工作後進行導彈發射。除了發射車,「烈火」-5沒有像蘇/俄SS-24鐵路機動彈道導彈系統那樣配備指揮通信等配套單元,導彈還裸露在外面,發射時還需要千斤頂支撐。

「繁瑣和耗時的發射前準備工作意味其不具備真正意義上鐵路機動彈道導彈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李文盛認為,「印度的鐵路機動發射技術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是一種技術非常簡陋的鐵路機動發射系統。」

2009年,國慶閱兵亮相的東風-31A和東風-31一樣,依然採用半拖挂車底盤。

在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採用高機動特種越野車底盤的東風-31AG成為此次閱兵式上的焦點武器。中國軍網 圖

從《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展出的東風-31AG模型可以看出,其應該採用了無依託發射技術。

導彈裸露在外:後勤維護工作較重

綜觀現役先進固體中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其均安裝在導彈發射筒內,比如俄羅斯「白楊」和「亞爾斯」、中國在閱兵式上展出的東風-26和東風-31,而印度包括「烈火」-5導彈在內的「烈火」系列導彈都沒有採用這種設計。

根據導彈發射筒相關論文,導彈發射筒是承放和發射導彈的筒形專用裝置,主要由內筒、保溫裝置和調溫裝置等組成,具有定向、支撐、起豎、調溫、貯存和發射導彈等功能。導彈發射筒的作用主要就兩個:一是對導彈起保護作用;二是參與導彈發射。

李文盛向澎湃新聞介紹說,保護導彈容易理解,因為導彈在運輸中可能存在磕碰,有了導彈發射筒,輕微的磕碰就不會影響導彈彈體,並且發射筒是密封的,大部分還有空調系統,可以確保導彈處於一個恆溫、乾燥的環境,有利於導彈保存。參與發射主要是冷發射的導彈靠發射筒中的氣體發生器彈出導彈,導彈出筒後點火,大部分彈道導彈都採用冷發射。

相關論文指出,彈道導彈作為冷發射型彈道導彈發射車的重要部件,導彈發射時發射筒要承受極大壓力和極高溫度,並遭受火藥爆炸產生的嚴重侵蝕。為保證彈道導彈發射筒具有足夠的強度、使用壽命及良好的可靠性,對發射筒的可靠性要求十分嚴格,彈道導彈發射筒如果出現故障極具危險性,輕則影響彈道導彈的發射,貽誤戰機,重則導致車毀人亡。

此外,導彈發射筒一般還配備了導彈自動檢測設備,導彈起豎完成後很快就可以進行發射,後勤維護工作也少於彈體裸露在外的彈道導彈。

在鐵路平板車上進行發射的「烈火」-5導彈。

與可以在鐵路網進行大範圍機動發射蘇/俄SS-24路機動彈道導彈系統相比,「烈火」-5鐵路機動發射技術還處於非常初級的水平。

缺乏無依託發射技術:無法快速反應發射

業界一致認為,具有快速機動發射能力的彈道導彈是現代遠程作戰武器的重要標誌。

從上世紀70年代起,美國和蘇聯開始研究陸基洲際導彈的無依託陣地發射技術,導彈發射車可在野外進行機動,在非預定地點發射。發射場不需要預先準備,發射車在機動過程中可隨時停車發射。這種發射技術有利於隱蔽待機,可在複雜地形或狹小場地實施快速發射。這需要解決導彈系統的定位、定向和方位瞄準,使用一體化發射車,簡化保障設施,以及解決發射場坪承載問題。

在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採用了可延伸底部發射筒的東風-21D和東風-26導彈(官方解說稱東風-26為中遠程彈道導彈,與「烈火」-5屬於同一級級別導彈)首次亮相,建軍90周年閱兵式亮相的東風-31AG導彈也採用這種技術。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此前刊文稱,這種設計是無依託發射技術的主要特徵,說明中國導彈能夠無依託陣地進行發射。

然而,無論是採用拖挂車底盤還是鐵路平板車的「烈火」-5導彈,其發射時都需要液壓千斤頂進行支撐,收放千斤頂、調整車體平衡等工作都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並且只能在混凝土平整地面上進行。而使用了可延伸底部發射筒安裝了橡膠底座,具有自適應地面的能力,大幅降低對發射場坪的強度要求。

可延伸底部發射筒是無依託發射技術的核心關鍵技術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日本東北六縣的美景和美食清單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