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吼完孩子就後悔,後悔完了接著吼,三招讓你走出這樣的死循環

吼完孩子就後悔,後悔完了接著吼,三招讓你走出這樣的死循環

10歲的Q哥,1歲的Q妹,

每天一篇原創文,

記錄Q哥Q妹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簡單,真實,有趣。

如果您喜歡,記得常來看看。

這是Q媽每天一篇原創文章的

第53篇

前段時間朋友圈有一篇文章走紅,題目不記得了,大概內容是關於媽媽吼孩子做作業的,還記得這兩句話:「吼出了風格,吼出了水平」。

其實文章並沒有什麼內容,就是拼湊了一些「吼」的句子。為什麼它會那麼紅?因為它實實在在道出了眾多媽媽的心聲。

關於吼孩子的那些事兒,我想,90%的媽媽應該都有深刻體會。孩子不想做作業,或者做作業不認真,拖拉,走神,有小動作,寫字潦草,犯低級錯誤……都得吼。

反正孩子不做作業你得吼,做了還得吼。搞得一提孩子做作業,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吼」。

其實家長都知道,吼孩子做作業不好。一是吼得整個家天翻地覆、雞犬不寧的,首先這氛圍就不好了,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里做作業,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二是吼得家長身心俱疲,長久下來,對身體是有害無益的。

網上最近不是流傳家長吼孩子做作業吼出心臟病來了嗎?這絕對不是誇大其辭的。因為我以前吼Q哥的時候,吼完了我覺得胸腔快要爆炸了似的,能感覺到五臟六腑經受的傷害。

因為知道吼孩子的弊端,所以很多家長都在尋求解決辦法。

「有沒有控制媽媽不發火的辦法?」

「每天都吼孩子,吼完了就後悔、自責。」

「到底還是沒忍住,看到孩子又犯同樣的錯誤,真的無法容忍。」

……

吼了悔,悔了吼,彷彿一個死循環,永遠也走不出去的死循環。

在這裡,我想教大家幾招,如果你認真做,這個死循環還是可以破的。

我並非紙上談兵,這是由我的親身經歷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否則我也不敢在這裡冒充師傅。我的確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吼Q哥了。

為什麼網上很多教父母控制不發脾氣的辦法都沒有效果?因為路子根本就錯了。這些方法論無一例外地是告訴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脾氣。

很多家長按照方法來做,可是事到臨頭,還是控制不住。反覆幾次,就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乾脆放棄了,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我們都知道,脾氣來的時候,那可是來勢洶洶,彷彿山洪暴發。這時候想要控制它,就好像要用什麼東西堵住山洪讓它退回去一樣,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我們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在山洪還沒暴發之前,先沿途開一些口子,這樣,當山洪來的時候,它能夠沿著這些口子分流出去,當洪峰正面到達的時候,也就變成一條平緩的小溪流了。

我今天要講的方法就是:如何疏導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控制」。所以,我們的著重點是在發脾氣之前,而不是已經到了發脾氣的時候。所謂功夫做在前是也。

方法一:尊重孩子,要真正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記住:一定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如果還不夠,就每天給自己說上十遍八遍一百遍!)

這個問題其實是解決所有親子矛盾的核心。如果你沒有意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總是把他當成自己的附屬品、傀儡,把他當成自己夢想的載體,總想把他隨時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下,那麼,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你也不用再繼續往下看了。

我的實質性的改變就是發生在我真正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一天我在家,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到,Q哥現在在學校在做什麼呢?他又在想什麼呢?他為著什麼而高興,又為著什麼而煩惱?

這麼一想,我發現我根本不了解他,他實實在在是一個與我分離的個體,與我生命中遇見的每個人都一樣,那一刻,我的控制欲突然消失了。

晚上再看見他的時候,感覺真的就不一樣了,考慮問題的時候我會站在他的角度來想,說話的口氣也變了,不再頤指氣使的了。

這一心理上的變化至關重要。很多家長總是說無法控制自己,那是因為你內心深處還是把孩子看成自己可以隨意支使的對象,他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有什麼反抗的做法,你就會覺得自己作為家長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所以不由自主就會生氣。

另外,就算你暫時無法做到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那請你想想自己小時候是怎麼過來的。總不能自己做不到的事,卻要求孩子做到,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畢竟孩子也是人呀,而且是個身體和心智都還未成熟的小人兒。

正確看待孩子的一些行為,把這些行為理解為孩子在特定的年齡段所固有的行為特徵,對於緩解家長的焦慮也非常有用。我們家長經常是這樣,以自己幾十年的人生經歷來給孩子制訂標準,對孩子吹毛求疵,所以生氣其實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做。

有一位媽媽說,孩子在她眼裡都是問題,根本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就算有優點也覺得是他應該做的。把孩子的優點弱化,卻把孩子的缺點無限放大,這樣看孩子,能不生氣嗎?

放下自己對孩子的控制欲,是疏導情緒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最重要的一步。

方法二:認清問題的根源:吼孩子是因為我們關注的對象錯誤。

搞清楚你要孩子做事的目的,只關注結果,不在乎過程。孩子有孩子的做事方式,你老是盯著他,要他嚴格按照你的要求來做,本來好好一件事,最後又鬧到雞飛狗跳。

如果孩子能按時完成作業,你又何必在乎他中間發了多長時間的呆,用手敲了多少次桌子,玩了多少次筆呢?(這些牽涉到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更加用心去培養。)把讓你生氣的環節過濾掉,你也就沒有生氣的理由了。

很多家長可能還認為,自己吼是有用的,因為「不吼,孩子就不去做作業,不吼,孩子就完不成作業」。如果孩子真的到了這一步,那也是因為這已經讓他有了依賴,已經成為一種慣性了。

捫心自問,吼孩子有用嗎?如果有用,只用吼一次就行了,何用天天吼呢?說到底,吼孩子不過是在發泄自己的怒氣罷了。

除了吼,肯定還有更好的辦法讓孩子做他應該做的事。這裡傳授大家一個秘訣。

大家有沒有現:其實孩子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很多事情你求著他做,他偏不做,你不讓他做,他卻非做不可?

以做作業為例,對於一般的孩子,如果他不太願意做作業,你就給他設置一個時間限制,超過這個時間就不能做了(不是做樣子,是真的不讓他做)。這時候,孩子就會緊張,會趕緊去做。

在家「不聽話」的孩子,在學校卻可能是遵守規定的佼佼者,因為不做作業會被老師批評,會被同學嘲笑。這些已經內化成孩子的一種人際關係規則,所以,家長几乎不用擔心孩子不做作業。

很多問題其實是家長將其複雜化了。要孩子把一件事做好,卻又時時刻刻盯著孩子,時時處處插入你的意志,孩子無所適從,家長動輒生氣,家長不覺得自己的手段有點「流氓」嗎?

認識問題的根源,搞清關注的對象,是疏導情緒的第二步。

方法三:把每天與孩子的矛盾衝突記錄下來,有意識地體驗自我控制的成就感。

如果你還處在每天都要吼孩子的階段,那麼每天花點時間,把你吼孩子的過程記錄下來。

文字能起到讓你思考、反省的作用。也許你會發現,原來我整天就為著這點雞毛蒜皮的事吼孩子?這麼做到底值不值?我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處理這個問題嗎?

我就是因為加入出書訓練營,每天要寫一篇文章,所以在育兒的問題上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我對Q哥的情緒改變,寫文章也是功不可沒的。

記錄的時候,還可以分析自己的情緒變化。昨天因為什麼吼,今天有所控制,是因為什麼原因而控制的,在控制住之後,自己的心情有無變化,孩子的情緒有無變化。

當你發現,因為控制了自己的情緒,心情變得平靜,孩子的行為因此也有所好轉的時候,那種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這會激勵你繼續往好的方向發展。

學會分析自己的情緒,找出成就感所在,是疏導情緒的第三步。

給自己進步的時間。不要強求自己一天兩天就完全改變。當你有意識地去做這件事,並且以尊重孩子和疏導自己的情緒為前提,我相信,你很快就會得到實質性改變。

我們來打個賭:你按照我的方法堅持10天,你就會改變。不信,估且一試?

嗨,我是既關注自身成長也關注兒女教育,

終身學習,不斷思考,不斷進步的Q媽,

歡迎關注,歡迎交流。

不要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邊是子右邊是女 的精彩文章:

辭職成為全職媽媽兩年多後,我終於又有總結可寫了

TAG:左邊是子右邊是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