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人到神,這位開國功臣經歷了什麼?

從人到神,這位開國功臣經歷了什麼?





有個人,朱元璋當初打天下的時候,從不叫他的名字,而是恭敬地呼為「老先生」。




每遇到重要事情,都要找老先生關起門來說私房話。




建立明朝後,對老先生還是很欽佩,說

滿朝都是朋黨,只有他一個不從,一世是個好人。



這位老先生,叫劉基

(1311—1375)

,字伯溫,浙江青田人。




劉基在歷史上有兩種形象:



一種在官方記載里,他是朱元璋的機密輔佐,學富五車,精於謀略,擅長兵法,為明朝開國大業作出重要貢獻。很牛,也很厲害,但還是「人」的形象,可以稱為「牛人」。




一種在民間傳說里,他是一位通曉天文曆數,上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撰作《燒餅歌》預言書的神秘人物,還時常顯靈,製造了很多神跡。這個,簡直就是「神人」,而且重點是前一個字。



魯迅說,諸葛亮到了《三國演義》里,已經「多智而近妖」,不是人了。




相比之下,劉伯溫比諸葛亮「走」得更遠,他不是妖,不是人,他是神。




▲劉基



0

1




劉基從小就是個聰明的孩子,加上家庭條件相當不錯,讀了很多書,23歲考中進士。



在階層固化的元朝,作為一個「南人」,中進士的難度不亞於今天的河南人、山東人考北大。




所以說,青年劉基真的很有幾把刷子的。



在當時的一個非官方排行榜上,他被列為江南第一才子,頒獎詞「看好你呦,諸葛亮第二」。




26歲,劉基開始做官,但都是小官。




他有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但元朝君主沒打算好好治理這個國家,他也根本沒有機會去實現他的抱負。



所以,他的官運並不亨通,不是得罪上級被穿小鞋,就是觸怒豪強遭到貶斥。




期間,

他「四隱四仕」,一會兒想做陶淵明,一會兒又不甘心,出山想接著做諸葛亮,反反覆復,內心煎熬。




官是好官,人是好人,但沒有好舞台,一切都是白搭。




他很鬱悶,在老家寫了一本寓言書,叫《郁離子》。




自莊子之後,能寫出好寓言的人不多,劉基絕對算一個。




在《郁離子》里,他寫過一則關於富豪家事的寓言:



北郭有個富豪去世後,家中僕人爭權,房屋壞了也不及時修理,都要塌了。


主事人去求工匠們想辦法,可又不先給他們吃的。


不久,工匠們實在餓得受不了,要求監工頭幫忙,監工頭卻要收他們的好處費,工匠不肯,監工頭便硬是不向主事人彙報。


工匠都餓得有氣無力,便拿著工具坐著罷工。


恰好這時又下起了大雨,走廊的柱子折斷了,兩側的小屋也倒塌了,眼看就會危及正房了。


於是,工匠一鬨而散,房屋終於倒了下去。




這「房屋」便是元朝的象徵。




最後,劉基借「郁離子」之口作了總結:「賄賂公行,以失人心!」




他終於決定跟那個腐敗貪賄成風的帝國徹底割裂,不再寄希望於蒙古人能出個明君。




在老家隱居了兩年,朱元璋讓人帶重幣來請他出山。




他的內心是拒絕的,但放眼天下,除了這個沒文化的小夥子,還有誰能成大事嗎?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賭一賭,摩托變吉普。不搏不賭,老死更痛苦。




為了心中的儒家治國理想,他從老家起身來到了南京,成了朱元璋的「老先生」。




那一年,他50歲。




老先生的人生從此開了掛,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幫助朱元璋征東平西,逐鹿中原,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老朱走上人生巔峰後,劉基也沒開始享受,照例忙著協助重新構建帝國的治理秩序。




他一貫的做事風格,全憑「公心」二字。現在做了功臣,也沒改初衷。為此,得罪了一些權貴。




比如,他不顧丞相李善長的說情,秉公執法,將李的一名犯了貪縱罪的親信處死。




李善長跟他結下了梁子,他卻從不挾私報復。朱元璋要罷免李善長的丞相職務,就問,劉基,你怎麼看?




劉基還是為李善長說了好話,他說,換相就跟房屋換柱子,得有大木頂上才能換啊。




意思是,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大木,李善長您就湊合著用唄。




就是這麼一個通透的人,最終沒能躲過權貴的陷害。




胡惟庸風光的時候,造謠離間了朱老闆和老先生的關係。老先生被褫奪了祿位,憂憤成疾。




他的死迄今仍是疑案,據說吃了胡惟庸的贈葯後病情加重,不久就死了。




那一年,他64歲。




▲這部台灣連續劇曾經很火




0

2




其實,劉基在世的時候,已經有人主動聯繫他,給錢給資源,要捧紅他,給他封神。




神化劉基的這位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大Boss朱元璋。




沒搞錯吧?朱元璋人品這麼好?自己神化成龍了,還不忘帶上老先生一起飛?




不是老朱有好處不忘打拚天下的兄弟,看他最後褫奪劉基的爵祿,也是有夠狠的。




他神化劉基的根本目的,不過是為了神化自己,而已。




在歷代開國帝王中,朱元璋是出身最卑微的一個。

因此編造神話傳說以證明自己是真命天子,他比誰編得都多。




他曾親自撰寫《周顛仙傳》,就是為了說明,他身邊聚攏了這麼多牛人、奇人,為什麼?




還用問嗎?我就是絕對的核心啊,所以人都到我這來了。




對劉基這樣有才氣有名氣,還精通陰陽曆法的「好題材」,老朱更是不會放過啦。




洪武三年

(1370)

,劉基被封為誠意伯,朱元璋誠意滿滿地寫了《封誠意伯誥》,誠意滿滿地把自己又吹噓了一通。他在裡面說:



朕提師江左,兵至括蒼,爾基挺身來謁於金陵,歸謂人曰:「天星數驗,真可附也,願委身事之。」




什麼意思?老朱說當年劉基到南京投靠他,是因為看出了他是天命所歸。




這,這,到底是神化劉基呢,還是神化老朱自個兒?




劉基原本是聰明人,他看出了老朱在胡說,但他不可能跳出來拆穿,老闆,你在胡說些什麼?




他還想要祿位的話,就得配合老闆把戲演下去。




聽聽劉基怎麼答覆的?這個真正的聰明人這樣說:



老闆,您看走眼了,我並沒有什麼過人的神異之處。




等等,老先生,你是找死的節奏嗎?

老朱拉著你從人到神,你還不賞臉是嗎?




別急,人家話鋒一轉——



至於仰觀乾象,言或有驗者,是乃天以大命授之陛下,若有鬼神陰誘臣衷,開導使言,非臣念慮所能及也。




但是呢,如果我有什麼預言說出來是應驗的,那都不是我說的,是老天借我的口在表達而已。




這個神轉折,你說老朱要不要給劉基打滿分?




劉基的言外之意盡在其中,老闆,你不用拉著我一起封神,我在凡間給你洗白更好。




▲劉基故居





0

3




對於任何針對自己的封神行為,劉基是拒絕的。




他不反對個人崇拜,他本人就曾一直等待一位明君的出現,帶領社會走向共同富裕,但他反對對他自己的個人崇拜。




的確,他是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懂得天文曆法,算算卦什麼的,自然也不在話下。但他真正的抱負還是儒家的入世情懷,想做的是立下不朽功業的聖人,而不是旁門邪道的「神人」。




他在世的時候,可以巧妙地拒絕朱元璋對自己的神化,但他死後,他對自己的傳世形象就完全控制不到了。




雖然他早有遺言在先,在其死後不許建祠祭祀,但他的家族不答應啊,劉家祖墳冒青煙才出這麼個大人物,怎麼著也得好好宣傳宣傳吧?




他的次子劉璟,在老家青田縣城一座歷史悠久的道觀里,為老爸建立了祠堂,代價是捐出115石的田租。




道觀方面對劉璟的大方很感恩,回報得也很用力,又是塑劉基真身,又是大搞祭祀。




到了劉基的孫子輩,又把劉基宣傳進了寺廟。同樣是以捐田租的方式,在寺廟內建祠堂,據說香火還挺旺的。




明孝宗當政時期,同意將劉基祠堂擴建成廟,叫「誠意伯劉公廟」。




這樣一套操作下來,不願封神的劉基在粉絲們的持續打call下,就成為了老家重要的神祇。




這還沒完。正德九年

(1514)

,在劉基死後139年,他被抬到了新的高度。




劉氏後裔依靠廣泛的人脈,把祖先運作成了「太師」,謚號文成。

正德皇帝不吝溢美之詞,說劉老先生「學為帝師,才稱王佐」,「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




開國之初,朱元璋論功封爵,老先生排名三十開外,勉強補封了個伯爵。沒想到,這位習慣不按常理出牌的正德皇帝,直接對著老朱的畫像打臉,說老先生「無雙」「第一」。




乖乖,劉基是很牛,很厲害,但他至死也從沒想過自己會這麼厲害吧?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溫州劉基廟廣場





0

4




這個時候,中晚明的商品經濟恰好非常發達。有一幫人留意到了劉伯溫這個IP已經很大,很有商業價值,於是接手神化劉基。




這幫人是書商。他們走在商品經濟的前沿,嗅覺靈敏,

一邊製造緊張感,說整個朋友圈都在打卡讀書,你再不讀書就out了,一邊借著這種緊張感,以及朋友圈的從眾心理,拚命賣書致富。




劉基就這樣被盯上。廣告語他們都想好了:平生不讀劉伯溫,創辦阿里也枉然。




那時候,印刷業、刻書業迎來春天,順帶養活了一批職業寫作者,暢銷書《金瓶梅》就是那時火起來的。




但是,蹭劉基這個IP有兩個問題:一、劉基的著作不多,再怎麼重版翻印,市場總有限;二、劉基早已經不在了,他不可能出新書,無法進一步刺激市場。




問題也許可以難倒書商,但沒有問題可以難倒致富的慾望。




於是,問題就解決了,他們請人做槍手,寫了很多書,都是劉基擅長的領域,也都是暢銷書排行榜常見的題材,什麼天文術數、陰陽卜筮、星相堪輿,然後,掛上「劉伯溫」的名字。




這就好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武俠小說在大陸火了一把。書商們於是弄了很多署名「全庸 著」「金庸新 著」「金鏞 著」的槍手小說,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金庸在世,也拿他們沒辦法。




劉伯溫不在世,更拿他們沒辦法。




從中晚明到清季,江南乃至京畿的書肆,長期擺著「劉伯溫 著」的暢銷書:



《白猿經風雨占候說》若干卷、《玉洞金書》一卷、《注靈棋經》二卷、《解皇極經世稽覽圖》十八卷、《奇門遁甲》不分卷、《三命奇談滴天髓》二卷、《演禽圖訣》不分卷、《金彈子》三卷、《一粒粟》一卷、《地理漫興》三卷、《靈誠精義》二卷……




這些書,很好賣,但沒有一本是劉伯溫寫的。




在這一整套商業變現體系的操作下,書商們悶聲發大財,把成名的機會留給了劉伯溫同志。劉伯溫更火了,也更神了。搞得清朝人修《明史》,都蒙查查把這些偽作收到劉基名下,替書商們交了智商稅。




不僅如此,萬曆年間,書商還發現,劉伯溫「寫」的書能火,那以他為男主的書,肯定也能火。




你看啊,《三國演義》火得一塌糊塗,主要是有諸葛亮啊,咱們也請人把劉伯溫的事迹寫寫,就按諸葛亮的模式寫……




噹噹噹噹,主打明朝開國歷史的演義《雲合奇蹤》

(又名《皇明英烈傳》)

出街了。




果然大賣,一版再版。




裡面的軍師劉伯溫,呼風喚雨,逆知未來,神機妙算,無論情節還是人設,簡直就是《三國演義》版的諸葛亮附體。這要放在現在,就是於正抄襲瓊瑤阿姨的案子,但當時沒人告。




知道的人知道這個劉伯溫是杜撰的,不知道的人當成歷史學起來,那就小說和歷史,傻傻分不清了。




▲署名劉伯溫的《燒餅歌》現在還很好賣





0

5





被神化的劉基,成了一門大生意。商人看到了錢,另外一些人則看到了劉基這個符號,背後更大的價值。




他們,總想搞大新聞。




他們是天地會的人。康熙初年在福建南部崛起,以「反清復明」相號召。隨後蔓延至南方各省,直到民國年間,成為革命的一股力量。




劉伯溫是明朝開國功臣,又是網紅,天地會很自然就把這個大IP利用起來。咸豐、同治年間,在天地會的神壇上,劉伯溫和諸葛亮並列一席,其上有「伯溫塔」,鼓吹他遺下錦囊妙計,幫助反清志士推翻滿清統治。




到了清末,劉伯溫的預知能力被持續加碼。革命黨人說他寫了《燒餅歌》,在書中預言未來國家的命運,從明初迄今數百年所發生的重要事情都一一說中了。




哇,這麼厲害?不管三七二十一,書商先感謝革命黨人「發掘」了又一本劉伯溫的暢銷書,橫豎再賺一筆;革命黨人則說,不客氣,賣它個中國人人手一冊最好,這是免費的革命宣傳呀。




原來,《燒餅歌》鋪墊了那麼多被劉伯溫預測然後「應驗」的歷史,比如燕王靖難之變、建文遜國、李自成亡明等等,是為了加深最後預測滿清必亡的可信度——



帝曰:胡人到此敗亡否?


基曰:未也。


曰: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胡人(亦有版本作「韃子」)方罷休。


又曰:胡人至此,亡之久矣。




神運算元劉伯溫預測了幾百年的國運,都沒錯過,他預測滿清藥丸,也一定對。同胞們,滿清藥丸,大伙兒起來幹革命啊!




革命黨人編造《燒餅歌》的目的就在這裡。他們主觀上要的是革命火種的傳播,但在客觀上也助推了劉伯溫的神化。




《紫光閣》等官媒點名批評PG One的歌曲教唆吸毒和歧視女性,粉絲們要反擊呀,於是就花錢把「紫光閣地溝油」買上了熱搜。

幹革命跟追星都是一個道理,都要輿論造勢。




只是,有些是有錢而無知的造勢,比如PG One的粉絲;有些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比如替劉伯溫編《燒餅歌》的革命黨人。




很多最愛粉還沒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如果覺得最愛君做得不錯,記得

點個贊

表示鼓勵哦。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






最愛君推薦什麼好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如果不是他,中國大部分國寶現在都在日本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