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施一公:中國科研在為國外打工,施爾畏:科學和技術一樣的重要!

施一公:中國科研在為國外打工,施爾畏:科學和技術一樣的重要!

中國高校科研改革的開路先鋒,中科院院士,清華副校長


為了中國的科研而回國

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去中國第一所民辦高等學府西湖大學當校長。在36歲被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40歲拿到終身講席教授,46歲先後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他放棄美國終身講席教授職位回國,成為中國「千人計劃」的首批成員。已經功成名就的施一公去西湖大學當校長是為了錢和名譽嗎?他是為了中國科研改革而努力!

中國製造在為世界打工,中國科研也一樣倒貼歐美世界


施一公放棄美國的優越待遇回國的目的就是不希望為美國科研打工,結果回國以後,發現自己還是逃不脫給國外打工的命運,整個中國科研都在免費甚至倒貼的方式在為歐美國家打工。中國大學在科研上的導向,就是指揮師生在西方雜誌出版文章。我們的科研成果寫成英文,發表在西方雜誌,而我們的工程師反而無法學習我們的最新成果,因為這些西方雜誌訂閱費用十分昂貴,國內少有企業訂閱;而且大部分工程師很難看懂英文文章。因此,我們的大學和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實際是在為西方免費勞動,而且有時還付費在西方發表文章,等於倒貼為西方服務,這是我國大學導向的最大問題。

中國的科研信息檢索簡直low的可怕


中國現在號稱世界互聯網科技的創新大國,但是做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來說,中國互聯網科研信息檢索就是GS,國內的搜索引擎過度的商業化和娛樂化,廣告和垃圾信息佔據大量的信息資料庫。小編經常查科學期刊需要很辛苦的找各種捷徑來破解隔閡,簡單的就會用必應國際版,複雜的就自己想辦法自己「翻牆」,英文科研檢索資料庫真心的需要有企業來做這件事,免費的科研信息傳播會對中國的工業科技進步帶來不可思議的影響,小編也經常自己翻譯或找一些《nature》期刊的文章給大家推薦,中國的科技還是一塊干扁的海綿,需要大量吸收歐美的科技知識!

主抓中國科學院改革,推動院地合作的中科院施爾畏副院長


「科學的英文詞其實涵蓋了很多技術的內涵,技術也涵蓋了很多科學的內涵。中國人老是把科學和技術分開,假如我們老這麼分,往往會退到了一個很遙遠的時代。現在所有活動的價值化已經把科學和技術整體融合在一起,已經把科技活動和社會生產活動緊緊的融合在一起。」 ---------施爾畏

中國科學院改革走在高校前面


施爾畏是中國科學院的老院長,儒雅性格中彌散著堅韌的一位智者,保持著老一輩科學家認真務實的態度,主持中國科學院的改革工作,倡導中國科技界的文化革新。在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往往會忽略哲學文化對科技發展的作用,其實科學的理論發展離不開哲學的辯證法,「毛粒子」(夸克)的發現就是哲學思想在現代物理學前沿問題上的成功運用和輝煌的驗證。中國科技的發展受到了中國歷史幾千年封建社會傳統文化的遺毒,科技逐步被人為的等級化,科學對應的是高深玄化,技術對應的是低等簡單。其實科學不玄,需要有遵循物質規律的想法和技術的驗證;技術其實也不簡單,需要有各種經驗的累積和科學的支撐。從一窮二白的建國初期,「兩彈一星」的卓越成就,科技成果低投入高產出,到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科研經費逐年攀高,「博士第一專利第一」的假象繁榮,科技成果高投入低產出。學術與實踐的脫離,減弱了科技生產力的轉換,而科技生產力的轉換恰恰是當今中國國內經濟轉型的核心內容。

浪費在會務費和酒桌上的科研經費讓小編感到心痛

中國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真正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地方很有限,科研經費的大量浪費被社會輿論所詬病,科技界的文化革新非常有必要。前陣網路很熱的話題,某大學教授激勵自己的研究生「40歲時,沒有4千萬身價,不要來見我。」的言論,其中端倪很容易讓人對目前科技高投入低產出的現象產生聯想。作為教授級別的科研工作者,你培養的是科學工作者,而不是企業家,不應該拿金錢來衡量一個學生的成功。作為中科院系統科技改革的試點城市寧波,從科技生產力的轉化到科研經費的透明化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多個高科技項目成果快速轉化,項目經費公開,上千項目經費「曬」上網,確保錢花在刀刃上。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科技文化的革新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發展科技,理念和機制最重要,科學發展的理念和強有力的實踐執行力相互作用,才能進一步促進中國科技真正的創新和發展。

茶到傳媒,傳播中國傳統茶文化藝術的自媒體,寫文章只是為了引起大家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0後的夢想 的精彩文章:

切開三天不氧化的蘋果,2017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產量達新高!

TAG:80後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