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讓他們跌入無底的黑暗,但樂觀是他們前進路上的明燈

生活讓他們跌入無底的黑暗,但樂觀是他們前進路上的明燈

要說起《侶行》第二季印象最深的幾集,「白人貧民窟」一定穩居前三。

逆向歧視給人們的固有思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加之白人貧民窟內的整潔、窮困之下也要維持的生活情調、屢屢碰壁但絕不向屈服的生活態度,將這份原有的衝擊,又著實加深了許多。

今天講的故事,和白人貧民窟相類似,來源於一組攝影作品。

瑞典攝影師Gunta Podina出生於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

影集《Go Down That Road》將視線聚焦在了里加郊區的一個特別的村莊——Strazdumuiza,或者叫盲人村莊,因為這裡大部分居民的視力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損害。

這組紀實的照片真實的記錄下了村莊中每一位盲人的生活狀態。

Gunta Podina幼時的住所離村莊不遠,時常能遇見那裡的居民。親眼所見給了他極大的震撼。

拍攝這組照片花費了幾年的時間。

Gunta向人們展示了盲人村莊所面臨的雙重困境:失去工作的境遇,和適應新社會體制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他希望通過這組攝影,人們能夠重視起社會制度的變更對弱視人群生活的影響。

這個叫Strazdumuiza的村莊建立於蘇聯時期。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蘇聯經濟體制下,村子處於發展的黃金時期,建立起了各種方便盲人生活的基礎設施。

盲人和弱視人群在這裡集中的生產刷子和木製品,工廠解決了村中1600人的就業問題,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定居。

直到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和東歐的貿易往來隨之停止。

失去了東歐這個巨大的市場,加之政府停止了的資助,直接導致了工廠破產。

村莊經濟一落千丈,超過了百分之九十的居民的生計不得不依靠政府,每月政府不到200歐元(約1600元人民幣)的補貼讓人們生活捉襟見肘,也根本無力承擔子女上學的費用。

村莊里齊全的設施並不能阻擋社會制度變化帶來的衝擊,低就業率首當其衝。

曾經習慣於固定方式度日的人們,不得不在熟悉的環境中去展開陌生而未知的生活。

儘管如此,這些盲人不屈的生活態度,仍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和家人。

時隔二十年,對於失明和弱視人群來說,Strazdumuiza依然是家一樣的存在。

在這個盲人村莊中,故事的主人公們正用堅定有力的姿勢去跨過一道又一道生活的坎。

卡斯帕17歲失明,通過自學他學會了修理汽車和手機。

儘管就業機會渺茫,

但馬瑞斯仍在努力學習音樂製作和DJ技巧。

亞尼斯靠給當地管弦樂隊和小型聚會演奏賺取生活費。

安德烈斯曾是制刷廠員工,如今是村莊的清潔員。

皮特瑞斯小時候玩耍時被爆炸物炸掉了手臂,

雙眼也因此失明。

村民伊萬正在製作刷子。

獨立求生的信念從未被現實的冷水澆滅,他們自己創造了就業機會,如攝影作品中所展示的那樣,汽車修理工、翻譯、手風琴手、作曲人……

很難想像每一步後面,居民們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難。

Strazdumuiza的居民們甚至自發組建了一個電台,可供收聽日常的播報。

如有居民過生日,電台人員就為其朗誦詩歌。

除此之外,村中的幾個興趣小組也經常組織活動。

除了大家都喜愛的多米諾骨牌,像歌舞、話劇、樂器演奏這些娛樂活動,也是經常有的。

人們對於生活的安逸和執著在他們身上完美的融合了。

向命運抗爭的同時,也不忘用心的品一口生活的甘甜滋味。

我們常嚮往簡單的生活,抱怨現實的繁瑣。心煩意亂之餘,崇尚單純既美好。

白人貧民窟和盲人村莊里的人們,生活一定比大多常人艱難很多。但他們擁有純粹的心態,就能將紛繁的生活過的簡單。

屏幕前的我們,又何不停止嘆息。扔掉冗餘的情緒,整理心情,靜坐聽雨。

ref:

1. http://fkmagazine.lv/2012/12/05/the-village-for-the-blind/

2. https://ostseemag.com/portfolio/gunta-podina-go-roa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侶行 的精彩文章:

穆斯林旅遊博主:戴頭巾不會讓我的旅行更容易

TAG:我們的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