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稱為「最後一位大儒」:六次科考失敗,最後考了個倒數第二!

被稱為「最後一位大儒」:六次科考失敗,最後考了個倒數第二!

曾國藩:人稱「最後一位大儒」,「中興名臣」,立功、立言、立人的「聖人」,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的一生辦過很多大事,而且手段都非常高明、精明。但其實曾國藩的智商並不是特別高,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從十幾歲開始考秀才,一直考到43歲,前後足足考了17次,最後頭髮已經花白了,才中了一個秀才。曾國藩自己的科舉道路,一開始和他的父親有點像。 前6次考秀才都失敗了,一直到第7次才勉強中了一個秀才。為什麼說是「勉強」呢?因為他的名次是倒數第二。

曾國藩是道光十八年的進士,如果沒有太平天國戰亂,或許也就會如同很多滿清官員一樣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可能是上天註定曾國藩的一生註定不平凡,在1851年洪秀全太平天國起義之後,曾國藩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終於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在綿綿不盡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曾國藩在起初剛開始出山對付太平軍的時候,可以說是孤掌難鳴,因為本身具有的一種書生意氣,經常自以為是、搞一言堂,因而導致了當時的名士左宗棠、郭松濤對曾國藩這種目空一切的行為十分反感,都不願意出山輔佐曾國藩。曾國藩在經歷了一連串的敗仗之後,回家閉關了一段時間,也就是這一段時間之內,曾國藩感悟到了一個道理。

據史書記載,在曾國藩貶謫回家的這一段時間,他看的最多的一本書就是老子的《道德經》,雖然老子是一種:「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出世思想,可是,曾國藩還是給悟出了入仕的道理。

那就是「自己成功,也讓別人成功;自己發達,也讓別人發達」,曾國藩經過一系列的反思和思想轉變,最終從人生的低谷走到了事業的巔峰,十年七遷、連躍十級,最後還被滿清皇廷授予了「一等毅勇侯」榮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古史今 的精彩文章:

諾曼底登陸中:此中國人挽救了百萬盟軍士兵,卻放棄了成名機會!

TAG:歷古史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