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貼吧里幾乎所有裝機大神都不建議用AMD的CPU?裝了AMD遊戲體驗是否不好

為什麼貼吧里幾乎所有裝機大神都不建議用AMD的CPU?裝了AMD遊戲體驗是否不好

開始說AMD與Intel關於CPU的故事前,先回顧一下AMD最近的新舉措,這樣更有利於從技術和市場角度對兩者進行對比和分析。技術的進步總是伴隨著壟斷,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目前,AMD已收購ATI獲得其GPU技術,由於ATI當時還生產晶元組,比如著名的ATI RC410整合晶元組。收購後AMD的晶元組技術也大大增強,和Intel一樣擁有一條完整的「CPU+晶元組+集顯」的產品線。我們知道,當時GPU市場早已被Intel、ATI以及NVIDIA瓜分,而AMD,為零。收購ATI後,AMD終於得到夢寐以求的GPU技術,和Intel平起平坐。

AMD( 超微半導體 ) 成立於 1969 年,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目前AMD是唯一能與英特爾抗衡的CPU廠商,旗下的獨立顯卡部門也和NVIDIA平分天下。最初美國只有一個CPU生產商英特爾,為了破除英特爾的壟斷地位,美國政府下令英特爾分離出一部分人成立了AMD公司,但用的是英特爾老一代的CPU構架技術,這就使AMD在技術上總是處於劣勢,總是競爭不過英特爾,在英特爾酷睿以前的同時代的AMD的CPU,給人的最深印象就是發熱量高,效率低。

Intel官方宣布,將與AMD進行合作,在自家的CPU處理器中,整合AMD Radeon GPU圖形核心,為輕薄筆記本帶來真正的獨顯級別體驗。本次合作,Intel拿出的是第八代酷睿高性能移動版Coffee Lake-H CPU,AMD則奉上了專門定製的Vega架構GPU,都是雙方的最新力作。首款基於這種Intel+AMD異構晶元的設備將在2018年第一季度問世。至於性能,傳聞CPU部分有望強於GTX 1050 Ti。 Intel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能夠有效連接CPU、GPU和專用顯存,允許異構晶元在極其接近時快速傳遞信息,消除了高度、製造和設計複雜性的影響。首款基於這種Intel+AMD異構晶元的設備將在2018年第一季度問世。至於性能,傳聞CPU部分有望強於GTX 1050 Ti。

一、CPU產品回顧

目前,Inel除了有我們熟悉的酷睿i3/i5/i7系列產品外,還為入門級平台推出了奔騰及賽揚系列,以及為高端用戶推出了酷睿至尊系列處理器。而AMD近兩年的產品線也在大幅增加,除了帶有獨顯核心的APU系列產品之外,今年AMD還首次推出了面向主流人群的Ryzen 3/5/7以及面向高端用戶的Ryzen Threadripper系列產品。

1.基礎工藝水平程

更精細的製程(例如22nm小於35nm)能夠支撐更高的主頻,更少的發熱量,更低的功耗。因而,更先進的製程一般來說意味著在同等條件下製造出更好的CPU,intel大興土木在各地建設晶圓廠就是如此,因為只要 intel 不斷提升製程,即便 CPU 在架構上不變化,也可以持續的領先與甩開對手。

看製程,選 intel 幾乎永遠是對的,intel 的 CPU 更貴,正因為 amd 的同一代製程總是會比 intel 晚一年半載才能上市。但是,市場規律發現,一旦 amd 同一代製程的產品上市,DIY市場的關注熱點就會扭轉過去,因為在同樣的製程下,amd 無疑具有更好的性價比。比較悲催的是,往往這個時候不久,intel 下一代製程的 CPU 已經出來。。。如果你總是有錢買最新一代製程的 CPU,那麼你肯定需要買 intel。這並不意味著 intel 的舊製程 CPU 也是香餑餑。

2.功耗與核心數量的比率

這是很多用戶較為普遍的一個想法,認為CPU的核心數量越多,其性能就越強,但其實並不能一概而論。對於一款處理器來說,重要的參數除了核心數量之外,還包括是否支持超線程技術、默認主頻、最大睿頻、是否支持超頻等參數。比如同一廠商的一款原生六核六線程的處理器,即使是在相同的主頻下,性能並不一定強過同系列四核八線程的產品。因此,在選購處理器的過程中,只通過核心數量來判斷一款CPU的好壞是不科學的。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產品的架構不同,Intel和AMD對於處理器的主頻標準是不一樣的,不能直接用於橫向比較。

並行處理年代,大家發現只要堆砌足夠多的CPU與核心就能達到你想要的計算能力,因此,計算能力的瓶頸被功耗瓶頸所代替,更多的核心並不是沒有代價的,它意味著你必須提供更多的電力。AMD在製程方面已經無法同 intel 抗爭,剩下的辦法只能是優化功耗,APU的出現,承諾的是每單位功耗的運算能力更強。換句話說就是運算能力除以功耗,商數更大。這算是一種很可行的繼續維持競爭能力的方式,因為在總運算能力方面很難超過 intel 的前提下走功耗路線是正確路線。——很難說AMD的翻身路線一定能奏效,但在研發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這是個積極的好的發展方向。

3.產品配套和通用性

至於電腦城人員為何推薦英特爾這個問題。英特爾的產品除了性能確實不錯之外,產品線很豐富,覆蓋各種價格區間,配套硬體的生產廠家也是最多的。電腦城人專業回答,第一怕售後,amd主板壞了保修很久,而且保修回來再壞幾率很大。第二,同樣價格的intel平台性能也足夠用了。第三,裝機量習慣,1000 2000 3000 4000 5000價位英特爾無敵吧。 第四,amd顯卡全線缺貨,amd處理器配amd顯卡才是王道。

通用性非常好。另外,廠家對英特爾的技術支持也是最好的,研發投入也比amd多。所以,出現了,amd兼容性不如英特爾的普遍認知。然而,真正因為amd的cpu自身引起的兼容性問題是不多的,英特爾cpu自身也會出現。所以,兼容性問題主要是適配cpu的硬體引起的。用現在的話說,是豬隊友帶來的。沒辦法,在英特爾強大的銷量面前,廠商當然是對英特爾更走心。而對電腦城商家來說,銷售英特爾配置無疑也更省心,少了很多售後問題。其他如拿貨,換貨,竄貨的便利就更不用說了。

二、優勢和市場分析

1.目前Intel產品市場佔有率較高尤其是政府用戶

AMD的CPU性價比的確不錯,但是CPU是便宜了,主板貴了,而且選擇面也窄了,再就是AMD的CPU發熱量大,如果選用好的(貴的)散熱風扇也能解決問題,可是如果是大熱天,那還是很容易因為CPU過熱引起重啟甚至關機等等問題的,為了規避這樣麻煩,一般都會推薦你選用Inter的CPU。

對 intel 的盲從又導致了 intel 有足夠的價碼跟PC產商談判。例如 intel 可以威脅PC產商說只要你敢用 AMD 的CPU,我就把提供給你的 intel CPU 全線撤出(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這樣會造成很多 PC 產商尤其是弱勢群體的中小產商全線 intel ,不敢引入 AMD。因而在品牌預裝領域,AMD 也就只能占 20% 左右的市場而已(現在是超過了20%)。商人的最終目的就是賺錢啊,什麼比不過i7的fx8又如何啊,220幀跟220幀 ,你是用144顯示器玩看出來的區別么,中端AMD,高端英特爾是fx 時代的最好選擇,為什麼這樣說遊戲官網都有推薦配置說明最低配置,1080畫質下fx8、fx6300,1440下的i7就已經是答案了,到了銳龍時代AMD再也不用怕i7系列,不論是單線程還是多線程,同價格下英特爾就沒有一個能跟銳龍抗行。其實啊!不論英特爾,AMD,CY(好像賣給威盛了)他們的品質都是能滿足一般家庭需要,像聊Q,鬥地主,瀏覽網頁,網購,一般3D遊戲什麼的根本不需要挑品牌,挑型號,只要配置合理,維護調試得當,會操作,行貨,都是沒問題的。

2.AMD性能提升迅速競爭已轉向市場和用戶細分

放在5年前,這樣去描述AMD與Intel的CPU是很合理的。當年AMD的CPU由於模塊化設計無法適應當時消費者的需求,面臨著功耗大性能低的的棘手問題,被同時代的SNB和IVB系列碾壓(估計Intel當時在桌面端也就放出了7成左右的實力),AMD FX處理器完全沒什麼亮點,遊戲性能和計算性能連「差強人意」都算不上。

14nm製程intel 14年開用,自己的技術,全球36家工廠,AMD呢?16年開始用,是三星幫助的技術,差了足兩年。現在說AMD又和intel持平了,認同,但10nm時候呢?更早的進入,更大規模,意味著更穩定,更多的錢意味著資源軟硬體廠商,資源整合更充分。如今的AMD處理器無論是在性能上還是在功耗上都和Intel處理器有對決的資本,裝機選用AMD的處理器完全沒任何問題。但是你要知道貼吧這種零門檻的地方魚龍混雜,這種所謂的「大神」的認知層面還停留在5年前,又或者「不建議用AMD的CPU」只是他們一廂情願的想法,並強行將這種主觀意識病毒式地傳播到相關話題的每一個角落中。這種做法並不可取,甚至忽略了性價比,用途等客觀因素。

Ryzen出來後這種情況有很大的轉變,AMD在性能和功耗上實現了全面的逆襲,推出的8核處理器將Intel的4核處理器打了個措手不及。後來Intel甚至在Computex上推出Core i9品牌來應對(實際上是為了對付Ryzen Threadripper),這可以看出AMD對比5年前有多成功了。在Ryzen出來之前,AMD的4模塊8線程處理器售價不到1000元,這已經是旗艦產品了,17年3月份的8核16線程Ryzen 7 1800X售價3999元人民幣,比Intel的Core i7 7700K貴了1000多元,一向性價比高的AMD敢比Intel賣得貴,那你想想這性能到底有多強。至於amd的cpu性能,並不弱,之前有過輝煌的歷史,2017年面世的銳龍性能更是全面提升,讓英特爾不得不打起精神應付。真正的玩家並不在乎是A還是I.而技術帝只會挑性價比,更適合自己的cpu。對電腦不太懂,想省心的可以選英特爾。1.AMD的u兼容性不佳,特別是遊戲的兼容性,intel的優化的好據說可以用上4核,amd用2核就不錯了。2.既然你去貼吧問,說明你不大懂行,那還是intel吧,貴是貴了點,但是亂七八糟的事少,amd出個兼容性問題你搞不定還要多事。3.核心多了其實沒大用,你不搞動畫,不渲染4核其實也夠用了,8核和4核平時用起來沒多大區別。還是頻率高點感覺明顯。跑分高低沒什麼意義。

很多DIY新手在裝機選購CPU的過程中都容易陷入一些誤區中,比如盲目追求CPU核心數量、認為旗艦產品就一定好於主流產品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AMD處理器的多線程能力有目共睹,Intel處理器遊戲性能優秀,選擇AMD還是Intel的處理器還是要看自己的實際需求,這樣才是正確的做法。目前英特爾CPU利潤高,關鍵是國人消費觀念不理性,更多人把電腦當電視了,按下開關就得出人,鍵盤滑鼠要像遙控器一樣可以隨便按,不能出問題。可能嗎?一旦出問題就是別人的錯,首先是網上支招子的(小編,大神),其次是賣電腦的,然後是生產配件的。我使用過數十款 CPU,其中 intel 的數量兩倍於 AMD 數量,現在正在用的電腦中也有三台 intel 一台 AMD,這主要因為 intel 的 CPU 更高產,AMD 生產一代 CPU 的時間,intel 已經生產了兩代。自然升級 intel 會偏多些。——但是論性價比來說,intel 在低端基本沒有性價比,因此更適合公款購買。如果你可以花最多的錢買最高檔的電腦,毫無疑問 intel CPU 可以具有更強的性能,你應當把有限的公款買電腦的指標盡量投放到無限的 intel CPU 身上。

裝機總體來說還是要先選CPU,因為不同的CPU需要搭配帶有不同晶元組的主板。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要有一個大致的預算比例,比如一台8000元的整機,在選購硬體之前要大致規劃好CPU及主板、顯卡、存儲等設備的預算佔比,如果CPU+主板的預算能夠達到3000元甚至更高,那麼就可以選擇i7+Z270或是Ryzen 5/7搭配X370的組合。玩電腦就像玩汽車,是要有技術,會改造,會調試,目的是突破產品極限,真正玩家是不會只買一顆CPU,更不會只買一家的CPU的,他們根本不屑於別人推薦(除非圈子裡的達人),只有小白才會去接受忽悠。所以推薦給小白的產品一定要名氣大(吹的響),性能可以不考慮,但質量一定要過關。玩家們都清楚,在可玩性上AMD要遠遠超過英特爾(很多東西都上鎖了),AMD歷來都是敞開大門隨便你玩的。但如果你並不追求一切頂級,預算又非常有限,那麼在同樣的價格下你大抵可以用 AMD 配置出性能強得多的電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塊的精彩遊戲 的精彩文章:

有什麼好玩的手機單機遊戲可以推薦?

TAG:壹塊的精彩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