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她終身未婚,沒有子女,卻是最偉大的母親

她終身未婚,沒有子女,卻是最偉大的母親



她終身未婚,卻從不覺得孤獨;她沒有子女,卻是世上最富有的母親;她是許多母親和嬰兒的守護天使,人們給了篤信基督教的她樣的稱謂:「萬嬰之母」、「生命天使」。她,就是林巧稚。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一些著名知識分子紛紛加入共產黨。林巧稚告訴周恩來,一個誠實的人不能欺騙組織,也不能欺騙自己,她是虔誠的基督徒,入黨恐怕不便……

 




1901年12月23日,


林巧稚出生在福

鼓浪嶼一個基督教家庭,


父親早年在新加坡讀大學,


是一個受現代教育的歸僑,


巧稚從小就跟父親學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巧稚5歲的時候,

母親就因患子宮癌病故。


母親去世前極度痛苦的一幕,


在她的心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


從那時起,她就下定決心長大後要救苦救難。


並為自己確立了一個理想:


懷著非凡的愛做平凡的事。








巧稚從小學習勤奮,


是個出類拔萃的好學生。


1919年畢業於廈門女子師範學院並留校任教。


1921年報考北京協和醫學院。


考試時,一個女生突然暈倒了,


她想都沒想就放下手中的試卷,

去救助病人了,


等她回到考場,考試已經結束。


150名考生中,只能錄取其中的25名,


再加上她的試卷還沒答完,


她也就對考試結果不抱任何希望了。

沒想到一個月

後,


她驚喜地收到了錄取通知書!


正是她在考場上毫不猶豫救人的表現,


被老師看中,


認為她的行為就是

醫生應該具備的優良品質。




那時,西醫產科剛剛進入中國,

中國嬰兒死亡率和產婦死亡率,


是英國、美國、法國的三到五倍。


那時女人生孩子,就是到鬼門關走一回!


為了自己的理想,


為了挑戰婦女不能持刀的傳統觀念,


為了那些還在用生命為無知買單的中國婦女,


她選擇了那時還被許多人看不起的婦產科。








協和醫學院的淘汰機制

極其殘酷,


一門主課不及格留級,兩門不及格除名,


達到75分才算及格,絕無補考的餘地。


林巧稚憑著自己的聰穎和努力,


八年時間一直高居榜首,


並獲得協和象徵最高榮譽的文海獎學金,


開創了女生獲此獎學金的先例。







一個聖誕前夜,

醫院的大夫都去狂歡了。


一位中國婦女突然大出血,

生命危在旦夕。


剛留院的林巧稚,


當時

還是名住院助理醫生,


無權做手術,也從未做過手術。


情急之下,她顧不得醫院的規定,


就像多年前扔下決定自己命運的試卷一樣,


這一次她再次將前途拋在了一邊,


毫無猶豫的

站上手術台。


如果她失敗了,面臨的將是醫生生涯的結束。


最後,她成功

將那位母子的生命從鬼門關救了回來。








之後她又僅僅只用了半年的時間,


就被破格聘為總住院醫生,


而這是常人至少需要5年才能走完的路。


1932年,林巧稚到英國倫敦醫學院,


和曼徹斯特醫學院進修深造,


之後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行醫學考察。




1

939年,

她又遠赴美國芝加哥醫學院當研究生。


當時曾有人勸林巧稚留在海外,


芝加哥大學著名婦科專家

艾蒂爾,


也大力舉薦她留校。


但她卻毅然地踏上了回國的歸途,她說:


「我是一個中國人,一個中國的大夫,


我不能離開災難深重的祖國,


不能離開需要救治的中國病人。


科學可以無國界,科學家卻不能沒有祖國!」








回國以後,


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婦產科事業,


每天不停地在醫院裡忙碌,


每年的生日,她都堅守在產房一線,


她說:「我到產房過生日更有意義。


我為難產的孕婦接生,


當小寶寶在我生日的時候降臨人世,


那哇哇啼哭聲是最動聽的生命讚歌,


對我來說,那是最好不過的生日禮物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絡繹不絕的病人和各色各樣的病症,


讓她再也離不開醫生這個崗位。


1940年,憑藉出色的表現,


升任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


成為該院第一位中國籍女主任。








1941年,北京協和醫院,


因日軍入侵而被迫關閉。


林巧稚卻堅持留在北京,


在北京弄堂小衚衕10號租了幾間房子,


開辦私人診所,經常為窮人免費施診。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她常借著昏黃的煤油燈,


埋頭和一個又一個病人的,


膿、血、便、腫瘤抗爭,


在中華民族生靈塗炭,存亡之際,


她滿心歡喜地迎接一個又一個新生命的到來。


為每一戶深受苦難的家庭帶去了希望。








從1942年的4月小診所的開業,


到1948年5月協和醫院的恢復,


六年

的時間,在這個小診所里,


她親自填寫的病歷就有

8887份




說到醫生的手寫病歷,


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這樣的?








這是破譯出來的……








字跡潦草猶如天書的病歷你見過很多,


大家都習以為常了吧,


但是林巧稚醫生寫的病歷是這樣的:








中文書寫一筆一划,


字跡端正整潔,內容緊湊凝練。








英文流暢、清晰。








抗日戰爭勝利後,協和醫院恢復,


林巧稚重回醫院任職。


她時常資助生活困難的病人,


告訴她們不用多花錢掛她的專家號,


「掛我的普通號,同樣是我給你看病」。




關愛,

是醫生給病人的第一張處方。




林巧稚醫生的一舉手一投足,


都能感覺到她對病人的愛,


她用對親人的方式對待她的病人,


直接用耳朵貼在病人的肚子上,


為病人擦擦汗水,掖掖被角,


拉住病人的手,


她是怕病人觸摸冰涼的鐵床架子落下病根。




原本不安害怕的病人,


看到她就能慢慢地安靜下來,


這是一種關愛的力量,


也是醫患之間互相信任的力量。




許多人千里迢迢跑來找她看病,


原協和醫院副院長黃人健回憶說,


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幾十塊錢,


給一個流產的貧窮婦女,讓她買營養品。


那時林大夫的工資是200塊,


像這樣資助病人的情況在她身上太常見了。








因為忙碌的醫院工作,


此時的林巧稚,早已是個「老剩女」,


她卻毫不在意的說:


「我一輩子沒有結婚,


為什麼呢?因為結婚就要準備做母親,


就要拿出更多時間來照顧好孩子。


為了事業我從進入協和那天起,


就選擇了不結婚。」








雖然她沒有結婚,也沒有自己親生的孩子,


但經她手接生的孩子上萬,


人們給了篤信基督教的她這麼一個稱謂:


不曾做過母親的「萬嬰之母」。








林巧稚的醫風,


深深影響著她的學生們。


她常教育婦產科所有的人,


救活一個產婦、孕婦,就是救活了兩個人。




婦產科是一個特殊的科室,


既面對死亡,又迎接新生。


生與死的交替中,


令人感慨良多,百感交集。


她常說:


生平最愛聽的聲音,


就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








1949年,林巧稚收到了,


開國大典的觀禮邀請函,


但林巧稚卻選擇當天留在醫院,


她一刻也離不開那些心心念念的病人。


「上帝如果讓我繼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那麼我存在的場所便是在醫院病房,


我存在的價值便是治病救人。」








她沒有生過孩子,


卻比誰都理解產婦的痛苦和感受。


如果她見到產婦疼痛,


就會主動伸出雙手撫慰產婦。


產婦常常會把她的手捏得青紫腫脹,


她卻一聲不吭,默默忍受。








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


一些著名知識分子紛紛加入共產黨。


林巧稚對周恩來說,


一個誠實的人不能欺騙組織,


也不能欺騙自己。


她是虔誠的基督徒,


入黨恐怕不便。


周恩來寬慰她不必介意這個問題,


在黨外一樣可以工作。








林巧稚在產房裡度過了

60

多個春秋,


親手迎接了

50000

多條小生命來到人間。








長時間的高負荷工作,


耗盡了她全部的精力,她重病不起。


1983年春4月22日,


林巧稚病情惡化,陷入昏迷,


期間她總是會斷斷續續地喊:


「快!快!拿產鉗來!產鉗……」


她慢慢平息下來,過了一會兒,


她的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又是一個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個,真好!」








閱盡82載寒暑春秋,林巧稚走了


她走得安然,走得心懷盼望!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場所便是病房,存在的價值就是醫治病人。


這是林巧稚的墓志銘。





世間難尋林巧稚,


踏平底布鞋,

著素布旗袍,


挽中式髮髻,

這位八閩才女,


醫技達煉,醫德服人。


她不是母親,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


她以愛來回應基督對她的愛,


留給世間一個美好的見證。




精品公眾號,選擇關注





音樂心情簽名


ID: 

koudai365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一首歌、一個故事;一種心情、一種回憶;戴上耳機,靜靜的聽,世界與你無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你練瑜伽 的精彩文章:

TAG:教你練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