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度思考可以養生,為什麼一些科研人員早早離開了活著的我們?

深度思考可以養生,為什麼一些科研人員早早離開了活著的我們?

1、前些日子看到一篇微信推文,提到深度思考可以養生。文章主要從生理出發,分析大腦工作機制以及調控整個身體的機能來論證的。這讓我想到腦力勞動者,特別是從事科學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應該健康長壽、少病才對。但現實並不完全是這樣,近日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2、什麼叫「深度思考」?目前,尚無統一的認知,但它的確、實實在在的存在。直到今日,我突然模模糊糊明白,並相信「深度思考可以養生」,甚至可以抗病、治療疾病。

3、因為人進化出來的大腦與其它動物腦最大區別是人腦是用來思考的、用於認識個體身體以外的大世界、形成自己的思維意識,從而構建並不斷豐富、完善依附個體身體內部但又似乎完全超越個體身體的內心世界。所以,人本能的必須思考、學習思考、善於思考,否則就會出現不良身體反應,嚴重會導致疾病。

4、人要有思考才有想法,而且一但有想法就要及時以說、唱、跳、寫、畫等形式表達出來,如果長期只想不表達出來,就會好似一些事情積壓在心裡導致心理疾病;另外,表達本身就是一種自我實踐檢驗和修正完善想法的很好方式,通過表達使自己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合理可行的好想法時,會使自己自信,到此刻你的表達會刺激大腦分泌一種「快樂激素」作為獎賞使自己內心感受快樂。

5、如果你的表達,讓別人明白你想做什麼、想怎麼做後,並肯定你的想法,你會感受自豪和更加自信,這時會更促進大腦「快樂激素」的釋放,長此下去有助於你形成樂于思考的習慣。更為重要的是,這「快樂激素」已被醫學研究證實能顯著提高人體機體免疫抗病能力和延緩衰老。

6、對於科研人員,形成研究思路和實驗方案就是一種想法的表達,特別是申請科研項目。當然,對於科技人員光有想法和表達是遠遠不夠的。問題來了,為什麼有些科研人員很長壽、不少年輕科研人員因病去世?

7、壓力對於任何行業都是存在的、對於任何人都是存在的。外界壓力迫使有些人在學習、工作、生活方面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而得到釋放,此時壓力暫時化解為推動力,但同時極有可能迎來更多、更大、更深的外界壓力,實際上人的身體化解外界壓力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對外界壓力不化解,人身體會把它自動轉化為內心壓力,外壓力和內壓力持續作用身體物質時間久了就會「變質消亡」。

8、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外界壓力有效轉化而不是化解?答案是有的。但需要每個人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去探索和實踐。那就是積極應對任何外壓力,讓自己的身體把它轉化為內心的動力,即內引力。若那種力量讓你持續發自內心喜悅就對了,否則就不是。僅僅短暫的喜悅也不是內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無教授 的精彩文章:

你聽說的非物質可能只是文化但實際還有健康

TAG:極客無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