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上漲了20% 但也別高興的太早

2017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上漲了20% 但也別高興的太早

你們應該依稀還記得去年9月那場恆隆的「Home to Luxury」派對,辦得可真熱鬧。

彼時,這家老牌的高端商場正式完成為期2年的翻新優化工程,為慶祝全新形象升級,恆隆廣場特地停業了一天,在商場內舉行表演,奢侈品牌展覽及櫥窗陳列,雞尾酒會等一系列活動。

但這或許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了去年中國國內奢侈品消費的強勁回暖。最新公布的一些數據佐證了這個趨勢。

來自貝恩公司的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在內地市場的奢侈品消費增速超過了海外市場,內地市場增幅達到了20%。

20%的反彈有點嚇人。如果沒有記錯,在2017年之前,中國的個人奢侈品消費已經連續經歷了三年的減速。曙光的出現應該是在2016年第三季度,隨著幾家大集團業績的上揚,整個市場迎來了反彈,而這一增長在2017年得以延續。

好像是一個餓了許久的人,如今有點狂歡的意思。

貝恩奢侈品報告的作者,奢侈品研究專家Bruno Lannes自己也說他其實已經接近五年沒有看到這麼高的數字了,上一次有達到這麼高的數字可能是在2011年的時候。之後幾年都是一個比較低的增幅,再後來,就負增長。

從貝恩提供的資料來看,細分類別增長的三類產品分別是化妝品、香水產品;珠寶以及女性服飾。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從各大的傳播渠道看到了各種化妝品的推廣傳播,姑娘們並不滿足於美顏相機。原來她們也曉得,走出美顏相機還要真實生活,所以唇膏、粉底、乳液、面膜……一樣都不能少。

凱度曾經做過一個調研,那是在2016年,當時研究的結果是20-29歲的年輕女性已經成為美妝消費的主力軍,尤其喜歡高端品牌,喜歡程度遠遠超過其他年齡層。凱度的研究發現,90後願意花更多的錢在美妝品上,她們在美髮、美甲、美妝領域的消費明顯高於她們在固定投資和千元以上的消費。據數據顯示,她們在奢侈彩妝品牌領域貢獻了53%的銷售額。雖然很多高端美妝目前稍微下沉到中國的二線以下的城市,不少品牌的線下專櫃在國內的專櫃甚至只有可憐的個位數。但越是如此,越是讓它們熾手可熱。

GIF

電商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於是在過去的一年裡,TF、YSL、SK-II、CPB、La Mer……成了必買清單上品牌,而Armani則在去年年底趕上了電商的末班車。

還有甚至是有那麼高的性價比的,只需花上幾百塊或者小几千,就能夠讓你在不同的圈子、聚會裡和旁邊的人迅速聊到一起,然後歡欣雀躍:

「你的唇膏顏色真好看啊?什麼牌子的?」「粉不錯,好服帖,什麼牌子的?」「一到冬天就變得好乾啊,都起皮了。你居然沒有,用什麼打底?什麼保濕?」

排名第二的珠寶這一品類則是挺讓人吃驚的。據貝恩方面給出的解釋是珠寶品類的增長源於超高端產品需求旺盛和價格更親民的時尚、婚禮產品的持續增長。

高端產品的需求很好理解。在過去兩年里,特別是2016年的中國房地產一路飆升,讓部分人的身價又翻了好幾倍,當然這個勢頭在2017年剎車了,但目前看來至少幾個一線城市的房價依舊會持穩步上升的趨勢,還是最保值的。此外,雖然國內的股票大環境不怎麼樣,但去年不少人在美股和港股中獲利;還有就是如今的資金流出去明顯難度加大。

所以上述幾方面的「財富效應」一疊加,很難不推動超高端消費增長。如果說買其它高端產品是「花錢」,那麼購買高端珠寶也許可稱之為相對理性的一項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對20%增長太過於高興。因為,據我們的了解,貝恩的統計將一些輕奢的品牌也列入了其中。而增長最大的美妝類,你們懂的,畢竟單價便宜,入門門檻低。它們只是讓消費者更加接近於這些品牌,但能否帶來其它品類的延續購買呢?

品牌的營銷如今已經進入白熱化的焦灼狀態,特別是在中國。所有的調研機構都在說千禧一代是購買的主力軍。

好消息是他們的錢更好賺,因為他們比父母那一代更加捨得花錢,但壞消息則是,他們更加變化多端一些。直白來講也是更加沒有忠誠度的一代。只要營銷做得好,分分鐘是可以把顧客從A品牌爭取到B品牌來的。

雖然貝恩稱,在千禧一代和成衣品類的推動下,今年的市場有望保持強勁動力,但是考慮到2017年的高增長率,未來奢侈品市場增速可能會回落至10%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商業志 的精彩文章:

2017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上漲了20% 但也別高興的太早

TAG:時尚商業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