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連湯的靈活運用446期
今日練習
丁某,男,26歲。
月余前外出淋雨,回家後即發熱惡寒,頭身疼痛,腹部脹滿,噁心欲吐,呃逆。他醫以感冒治療,予APc、桑菊感冒片等,除呃逆如故外,余症悉減。又治呃一個月.呃逆反有加劇之勢。
患者表情痛苦,面白神疲,呃逆頻頻,聲音響亮,胃內食物常因呃逆而湧出,脘腹時痛,厚衣裹體,身困頭昏,舌淡苔薄白,脈浮稍緊。
處方:__湯。
葯後周身出汗少許,厚衣盡去,呢逆有減。原方再進1劑,呃除,它症亦減。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葛根芩連湯加味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案
馮某某,女,48歲。
近半年來時有面部及全身烘熱,繼而汗出熱退如常人,每日發作數次,不分晝夜。證見面紅耳赤,頭部汗出,口淡不渴,二便正常,月經先後無定期,肌膚微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有嗜辛辣厚味習慣。
此乃濕熱內蘊,熏蒸頭面肌表所致。
治當清熱利濕,佐以涼血,以葛根芩連湯加味:
葛根15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甘草6克,紫草10克蒲黃10克,3劑,水煎服。
二診自述發熱減輕,次數減少,繼服5劑而愈。
按語
經斷前後諸證多以調和肝脾為治,然本案患者乎素喜食辣厚味,必有濕熱內蘊脾胃,此有舌脈為憑。
脾胃主肌,頭面為陽明經所過,濕熱循經上蒸,故見面紅耳赤,頭部汗出。知柏地黃丸為滋陰之劑,投之反助濕生熱,故用之反甚。本方清熱利濕,葯中病機,故效。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34條: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
各家論述
《金鏡內台方議》:用葛根為君,以通陽明之津而散表邪;以黃連為臣,黃芩為佐,以通里氣之熱,降火清金而下逆氣;甘草為使,以緩其中而和調諸葯者也。且此方亦能治陽明大熱下利者,又能治嗜酒之人熱喘者,取用不窮也。
《傷寒附翼》:君氣輕質重之葛根,以解肌而止利;佐苦寒清肅之芩、連,以止汗而除喘;用甘草以和中。先煮葛根後納諸葯,解肌之力優,而清中之氣銳,又與補中逐邪之法迥殊矣。
《古方選注》:是方即瀉心湯之變,治表寒里熱。其義重在芩、連肅清里熱;雖以葛根為君,再為先煎,無非取其通陽明之津;佐以甘草緩陽明之氣,使之鼓舞胃氣而為承宣苦寒之使。清上則喘定,清下則利止,里熱解而邪亦不能留戀於表矣。
——END——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