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思維層次決定新聞報道的深度

思維層次決定新聞報道的深度

新聞報道的深度,通常是指新聞報道揭示事實意義和本質的深淺程度,是新聞產品的角度、厚度、廣度等綜合因素集中所產生的力量,能夠對讀者思維形成強烈的衝擊力。一篇新聞報道要有深度,必須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主題深刻、典型意義強、問題覆蓋廣、思想容量大。作者對這些特點的把握,離不開對新聞事件本身的理解、分析、判斷等思維過程,而這些能力的高低,直接取決於作者思維層次的高低。

我們在新聞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同一件事情,很多媒體都進行了報道,但最後帶來的影響卻大不相同。有的鮮活有思想,讓人回味、給人啟示,而有的卻乾癟老套,味同嚼蠟。這是報道者對新聞事件的認識程度不同造成的。而這個認識程度,其實就是稿件采寫者的思維廣度、高度、深度和準度在具體思維過程中最直接的表現。

思維廣度是增強新聞報道深度的前提

思維廣度,是指思維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和延伸能力,即思維通過對事物的聯繫方式和相互作用的認知,表現為思維能夠擺脫認識事物的表面性和個別性的束縛,達到對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由階段到過程、由過去預知未來的能力。思維廣度一般表現為一個人的知識廣度,表現為一個人對事物普遍聯繫性的認知和把握能力,體現為一個人見微知著的洞察能力和由此及彼的領悟能力。缺乏思維廣度,思維就會處於狹隘狀態,只能以一種片面的、割裂事物有機聯繫性和條件相對性的方式理解事物,因此只能認識到事物的局部特徵和表面特徵。而具有足夠的思維廣度,就能夠以完整性、統一性、普遍聯繫性的方式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個別性特徵,從而在思想境界上得以升華。

從新聞報道寫作的角度來講,就是具有思維廣度的人,往往能夠及時、敏銳地從新聞事件中判斷出哪些是有價值的材料,哪些是沒有價值的材料,並能觸類旁通,引向深入。而缺乏思維廣度的人,就很難對新聞事件中紛繁的線索、瑣碎的事實進行準確地、理性地定性與定位,很難在寫作中對新聞事件進行主題的升華、經驗的歸納,就容易使有價值的新聞點流失,寫出來的新聞報道就會蒼白無力,沒有深度。這就是為什麼一名知識面廣的記者和一名知識貧乏的記者,在發現新聞和判斷新聞價值方面,會產生截然不同結果的原因。

思維高度是增強新聞報道深度的基礎

思維高度,就是看問題的高度,一般表現為觀察分析問題的立足點和角度。在新聞報道寫作中,思維高度體現為:能否選好立足點,引導讀者以更高更寬的眼界看待事物。某個新聞事件,假如立足點不夠高,只是平面或者片面地觀察,寫出來的新聞也只能給人膚淺、價值不大的感覺。要挖掘新聞報道的思想深度,必須視野開闊,多層次、多角度觀察,既要縱向求深,也要橫向求廣,將事件放在全局、整體中過濾,才能夠避免認識在低層次上徘徊。有深度的新聞報道,必定是經過了寫作者多視點、多側面地思考,將事件延伸到橫向、縱向的各個方面,能夠展示事件的宏觀態勢和前景,延伸人們對某一問題或事件的多重認識,深化和拓展人們的感悟和認知。

新聞報道既是一個記錄的過程,又不是一個純粹記錄的過程。它的這個特性,決定了新聞報道不能只停留在事件的表層,還要幫助人們梳理觀點,引導輿論。只有經過不斷的理解、分析、判斷等思維活動,在其中注入思想性的元素,才能讓人既有閱讀的興趣,又能在讀後引發共鳴。因此,要實現新聞報道的深入,必須摒棄對新聞事件觀察、思考、分析、判斷過程中固定的思路、角度或模式,跳出就事論事、就新聞事件看新聞事件的思維局限,將新聞事件放到全局的高度,多角度、深層次地解讀,這樣新聞事實才會變得立體、豐富,才更有價值和思想內涵。

我們經常講新聞寫作要從事物的表象中「跳出來」,就是指往全局上跳,學會從全局、全域的高度來審視新聞事件背後的價值。而能否「跳出來」,則取決於選取立足點和角度的能力,即作者的思維高度。具有較強思維高度的人,往往能夠站在全局的高度觀察和分析新聞事實,能夠通過從歷史與現實、全局與局部、眼前與長遠的內在聯繫中,找到事物的本質特徵,提煉出反映時代性、體現規律性、富有創造性的獨到見解。而思維高度不夠的人,卻只能浮於表面,就事論事。

思維深度是增強新聞報道深度的關鍵

思維深度,是指思維對某一特定對象認識的深刻程度。要具有思維深度,必須深入到認識的對象之中做深入具體的分析。思維深度對思考力水平具有根本性影響,如果沒有思維深度就沒有思考的根基,思考力水平也就無法得以充分發揮,對事物的認識也就沒有深度可言,新聞報道亦是如此。

從新聞報道特性來講,思想性是新聞報道的靈魂。在新聞報道中,思想內涵的深刻度,決定了新聞報道的深度。因而,要提升新聞報道的深度,就必須深入新聞事件之中做深入具體的分析,在反覆深入的分析、比較中升華認識,達到內涵深、分析深、開拓深的目標。這個深入的過程,就是運用深度思維進行深入思考的過程。

從受眾需求層面來講,讀者對信息的追求,已經由以往的「是什麼」「發生了什麼」等淺層次要求,轉向「說明了什麼」「意味著什麼」的深層次要求。客觀的讀者需求決定了報道一個新聞事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必須經過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由現象到本質的解析。只有透過現象挖掘到新聞事件背後的本質,才能有思想、有靈魂,有高度、有深度,進而贏得受眾的認可。而新聞事件的本質往往潛藏在事件的隱秘處,要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洞察事物的實質,通過「小」的事件或不起眼的徵兆、苗頭去捕捉「大」的新聞亮點,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由現象到本質的解析,準確揭示新聞事實的深刻思想內涵。這是對寫作者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能力等思考力水平的綜合檢驗,即對作者思維深度的檢驗。

某個新聞事實,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新聞事實要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由現象到本質的解析,必須要把它放到其發展的縱向時序和橫向空間中比較,從不同的角度去深層次地觀察、思考、研究,儘可能地想深想細想透,然後抓住其特徵深入下去。這樣的新聞報道,才不會僅僅是一些淺層次的事實性報道,而是包含有讀者想得到的一些知識或智慧、思想和經驗。這個分析把握能力,同樣是思維能力在深度上的體現。

思維準度是增強新聞報道深度的保證

思維準度,是指思維對某一特定對象反映的準確程度,即抓事物主要矛盾的能力。思維準度反映在新聞報道上,就是新聞眼光準不準、能不能在紛繁複雜的新聞事實中找到關鍵和癥結。一篇新聞報道,如果不能展現出新聞事實的本質,讓新聞事實體現最大價值,就不是一篇有深度的報道。而要想寫出有深度的報道,就需要有一個對新聞價值的判斷能力。在新聞價值的構成要素中,既要有真實性、新鮮性等必備要素,也要有一些使新聞價值「增值」的要素,比如,重要性、趣味性、顯著性、接近性等。能否在這些紛繁複雜的要素中抓住最能體現新聞價值的根本點,直接關係到新聞報道的質量,也直接反映了新聞寫作者的思維準度。

同樣,一篇有深度的新聞報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不僅要起到傳播信息的作用,還要能起到教育人、引領人、啟迪人的作用。而新聞報道品味的高低、傳播價值的大小、傳播效果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寫作者對新聞事實所包含的社會意義的感受、捕捉,以及表達是否得當、準確和深刻。面對社會發展中的新形勢、新情況、新景觀,如何去解釋它背後產生、形成的根源或深層次原因,如何給人一些深層次的啟示與思考?這些都對作者思考方向是否正確,思維準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同樣,思維準度也體現在作者對採訪調查、確立主題、運用材料、謀篇布局等一系列思維環節的所有信息的鑒別取捨之中。新聞寫作,其實就是作者把接收到的大量信息,經過自己頭腦的分析、判斷、綜合、抽象等思維活動,通過選擇、取捨,概括出一個概念、一個觀點、一種思想,以此作為報道的總體指導思想,或者作為新聞主題思想的過程。作者只有經過準確的思維判斷,才能抓住決定事物發展的內在因素,找到新聞事實的「焦點」,從而選取最典型的事例、最生動的細節,來體現或表現在概括中所提出和總結的思想觀點。這樣,報道出來的新聞才有思想、有靈魂,也才有高度、有深度,作品才更有意義和價值。而很多記者,正是由於思維準度上的缺失,抓不住決定事物發展的內在因素,找不到根本所在,區分不好重與輕、詳與略,往往一個很有分量的新聞,卻只能在表面上做文章,寫不出有深度的東西。

思維的廣度、深度、高度構成對事物認識的三維空間,而準度則是讓這個三維空間穩定的基礎,四者統一起來,往往能達到戰略的高度。新聞報道中,只有融入了思維的廣度、深度、高度和準度,才能完成思想深邃的精品。

(作者系解放軍報社後備部新聞一組組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記者 的精彩文章:

多維視野里的「將星閃耀」——關於采寫閱兵場上將軍領隊的感悟與思考

TAG:軍事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