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木香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木香

木香

AUCKLANDIAE RADIX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乾燥根。

相關名

木香、蜜香、雲木香、廣木香、南木香、川木香、老木香、新木香、越木香、越雋木香、煨木香。

產地

主產於雲南。 四川、西藏亦產。為栽培品。

採收加工

秋、冬二季採挖2-3年生的根,除去鬚根及泥土,切段,大的再縱剖為瓣,乾燥後撞去粗皮

性狀鑒別

本品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長5~10cm,直徑0.5~5cm。表面黃棕色至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縱溝及側根痕。質堅,不易折斷,斷麵灰褐色至暗褐色,周邊灰黃色或淺棕黃色,形成層環棕色,有放射狀紋理及散在的褐色點狀油室。氣香特異,味微苦。飲片 木香:呈 類圓形或不規則的厚片,外表皮黃棕色至灰褐色,有縱皺紋。切面棕黃色至棕褐色,中部有明顯菊花心狀的放射紋理,形成層環棕色,褐色油點(油室)散在。 氣香特異,味微苦。

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

性能特點

本品辛香溫通,苦燥而降,主入脾、胃與大腸經,兼入三焦與膽經。能通理三焦,尤善行腸胃氣滯,兼健脾消食,為行氣調中止痛之要葯,腸胃氣滯有寒兼食積者用之最宜。

功效

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主治病證

(1)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

(2)下痢腹痛、里急後重。

(3)脾運失常、肝失疏泄之脅肋脹痛、泄瀉。

(4)脾虛氣滯之食少吐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生用專行氣滯,煨熟用實腸止瀉。

使用注意

本品辛溫香燥,能傷陰助火,故陰虛火旺者慎服。

木香的故事

相傳清代光緒年間,山西道監察御使李慈銘曾因夜感風寒而全身不適,腸鳴腹瀉。

第二天一早,李慈銘請城中名醫前來診治,醫生問明病情後,笑捋白須,自醫藥箱中取出一瓶藥丸,令李以濃米湯飲下20粒,過了一會兒,李慈銘的腹瀉就止住了。兩天後,李慈銘的病即痊癒。李慈銘問醫生所用何葯,醫生回答說:「此葯就在大人洗硯池旁。這種叫木香的花木,行氣止痛、實腸止瀉。用其根與黃連做成藥丸,即大人所服之葯。」李慈銘乃光緒進士,著名文學家,看著似白絲緞織就的瀑布一般的木香花,大為欣喜,興奮之際,還特地做詩一首:「細剪冰蘼屑麝台,雙含風露落瓊瑰。分明洗硯勻箋側,長見籠香翠袖來。」詩中用白色的蘼蕪和麝香的細末來比喻木香的香濃之氣,真是傳神之至。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說說失眠那些事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