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中國的將領們,什麼軍銜才能佩戴長劍?
之前的文章中,小編為大家講了日本軍隊在軍刀方面的使用規定。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軍隊的將領們也佩戴著長劍或者軍刀。最明顯的就是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通過當時一系列的老照片,可以發現當時的將領們幾乎清一色都使用軍刀或者長劍。那麼,當時為何會有這樣的規定?其實,日本軍隊也有類似的情況,因為都是從西方學來的。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文臣武將都有自己朝服,大家都是看朝服的顏色以及朝服上的補子來區分官職的。在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清朝被一頓暴打,國門被迫開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慘敗之後,清朝開始學習西方國家的武器,這就是著名的洋務運動。但有了西方國家的洋槍洋炮,清朝還是被打得一敗塗地。尤其是1900年的庚子戰爭,大清國更是丟人到家了。在庚子戰爭之後,清朝開始進一步學習西方,也就是學習西方的制度。
當時,清朝按照西方國家的標準訓練軍隊。學習的目標是德國,德國在19世紀中,先後擊敗了奧地利和法國。清朝新軍學習的功夫很到家,北洋新軍的軍服都是普魯士式的。與此同時,也借鑒了歐式長劍。當時,西方各國的將領們幾乎都會佩戴長劍。北洋新軍的將領們也是照葫蘆畫瓢,都佩戴了歐洲長劍。其實,長劍在歐洲屬於禮儀性工具,樣子好看但並不實用。在清朝滅亡之後,全國所有的軍隊都開始採用普魯士式軍服。
與此同時,同樣都採用了長劍或者長刀。按照當時的標準,少將以上的軍官都可以佩戴長劍。也就是說,只要是將軍都可以佩戴長劍。通過當時的老照片來看,幾乎都有的將領都是這樣,就連北洋大佬們也不例外。這是當時的一種現象,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很長時間。比如電視劇中袁世凱、張勳等大佬,都是這個模式。直到20年代後期,新一輪的軍事改革開始之後,各地的軍隊才開始更換軍服,同時基本上都取消了長劍。
從實戰的角度來說,歐洲長劍非常不適用。這種長劍只能刺而不能看,而且遭遇強力碰撞之後,很容易發生折斷。其實,日本軍隊在明治維新期間,也同樣採用了歐式長劍。但是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歐式長劍吃了大虧。日本軍官有帶隊衝鋒的習慣,與敵軍拼殺的時候,歐式長劍遠沒有士兵們使用的刺刀好用。因此在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日本軍隊也取消了歐式長劍。
其實歐洲各國軍隊也明白這一點,在一戰時期,歐洲各國軍隊也都取消了長劍。在此之後,只有在穿禮服的時候,歐洲各國的將領們才會佩戴長劍。通過各種老照片,歐洲的喬治五世、威廉二世、尼古拉二世等君王,也都佩戴著長劍。這是一個時代的產物,隨著速射化武器的普及,短兵相接的機會越來越少,也就自然,沒有裝備長劍了。在二戰期間,由於武器水平有限,我們的軍隊仍保留了很多冷兵器。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