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期間,許世友下令必須找到她,三天不回,就開除軍籍
許世友在諸多開國將領中,是比較特殊的一位,1956年黨中央下發一份文件,即:火葬倡議書,上面已簽字的首長有毛主席、周總理、陳雲、李先念、鄧小平等。
文件傳到許世友手上之時,在上面簽字的首長已有30多位,包括他的老上級徐向前元帥,許世友看後對身邊的秘書說:不簽行不行?秘書站在一旁沒有出聲,這種問題他是不敢回答的。
不久之後,許世友到中南海找到負責此事的周恩來總理,並就此事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不想簽,也不願簽字,周總理問其原因,許世友緩緩道來他與母親之間的故事。
許世友出生河南,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鮮為人知的是,許世友是一位吃百家飯長大的上將,許世友呱呱落地之後,家裡人並沒有因為他是一個男孩而高興,而是愁雲慘淡,家裡已經揭不開鍋了,在此背景下,家裡添丁,怎麼活下去?
就這樣許世友從小就在這家吃一口,那一家吃一口,直到參加部隊才改變現狀,後來部隊發的軍餉,許世友一分錢也沒有動,全部寄回了老家給老娘用,許世友曾說:我娘生我養我,我沒有盡好孝道。
所以當許世友看到這份火葬倡議書的時候,許世友就想到了老娘,他曾對老娘說:等你走後,兒子哪裡也不去,就在你身邊盡孝道,黨中央鑒於許世友情況特殊,最終同意。
俗話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建國之後的許世友更忙了,為此許世友找到了自己的大兒子許光,讓他代替自己盡孝道,在許光臨走之前,許世友對他說:「我參加革命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在你奶奶身邊伺候盡孝,我欠她老人家的太多了,你就回家替我照顧你奶奶吧。」
就這樣許光替父盡孝道,再也沒有回過南京軍區大院,原本有一個遠大前程的許光,為了彌補父親的遺憾,在農村當了一輩子農民。
許世友當了一輩子的軍人,對子女要求極其嚴格,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正在前線指揮部指揮打仗的許世友發起了脾氣,只因他聽見三女兒去度蜜月了,許世友拍著桌子說:「去找,必須給我找到她!部隊現在還在打仗,她還有心思給我度蜜月,三天不回來就開除軍籍!」
在許世友身邊工作多年的李光說:「在首長身邊工作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看到首長發這麼大的脾氣。」
許世友將軍對子女是這樣,對待身邊的親友和工作人員同樣如此,建國之後,許世友河南老家親戚們都知道許世友有了大出息,當了將軍,紛紛到南京看看當初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怎麼樣了。
其實這些人並不是來看人的,而是求工作來的,許世友十分無奈,不見?肯定不行,這是老家來的人,許世友就是吃他們家的飯長大的,但利用手中特權安排工作,又違反了自己的原則。
思來想去,許世友最後就用自己的工資給每戶人家100塊錢,同時還讓警衛員送了大量禮物,如:鞋子、棉衣等等,老鄉們見此,也就沒有多說什麼了。


※他娶蔣介石女兒當老婆,還送一箱黃金給我方,蔣家至今不承認身份
TAG:史書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