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如何才能更好地保健?
人們一旦到了中老年的時候,由於各項器官逐漸退化,一些疾病就隨之而來,給老年人的身體帶來了巨大的折磨,同時也會讓整個家庭生活質量不斷下降,這也是讓老年人們非常苦惱的事情,所以老年人要及時的掌握正確的保健措施。那麼,老人有哪些好的保健方法呢?
勤餐少食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心臟功能均有減退,如一次進餐的量過多,會加重消化系統和心臟的負擔,不利於保健,也易發胖。因此,老年人宜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吃七八成飽,胃、腸、胰、膽和心臟有病的人及肥胖者更應注意。
勤於叩齒 叩齒是傳統的養生之道,簡便易行效果佳。據文獻記載,1400多年前梁武帝時的名醫陶弘景,年過八旬,齒緊完好,身體健壯。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齒法。他認為「齒為筋骨之餘」,叩齒則會筋骨健壯,精神爽快。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壽命最長的皇帝,他的長壽秘訣之一也為「齒宜常叩」。所以說,牙齒不僅僅是咀嚼器官,還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
勤咽唾液 中醫認為,常咽唾液有「灌溉五臟六腑,潤澤肢節皮毛」、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等作用,故有「咽津益壽」之說。老年人可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咽津功」,即寧心靜氣,舌抵上齶,將生出的唾液緩緩咽下,重複數次。
勤於交談 科學家曾做過孤獨對人體影響的實驗,應試者在與世隔絕的環境里「坐享其成」,生活兩天後均出現獃滯、麻木的表情,且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大大降低。許多調查結果也表明,沒有親密朋友、也很少參加社會活動的人患病率更高,壽命也更短,而勤於動口交談的老人身體更健康。因此,老年人應盡量避免孤獨寡言,常和他人交談可開闊心胸,舒暢氣血,有利身心健康。
勤張笑口 俗話說得好,「生氣催人老,笑笑變年少」,「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嘻嘻哈哈人添壽,憂憂愁愁命不長」,「笑能治百病,愁會白人頭」,「笑口常開,青春常在」。笑是心理健康的最好體操,是延年益壽、防病治病的一劑良藥。古今中外不少醫生用笑作為治病手段,對某些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溫馨提示,老年人的養生需要以動為主,但是為了體制更加的健康,可以選擇動靜結合的方法,進行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


TAG:中醫西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