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版「竊聽風雲」,鳥類可不笨,能學習解碼其他物種的警報呼叫
一個好的觀鳥者不僅能通過視覺,還能通過聲音辨別出當地的物種。這是奧杜邦協會所謂的「用耳朵觀鳥」。實踐和良好的現場指導,鳥類愛好者認識各種鳥兒發出「吱吱」和「貓頭鷹叫聲」的特徵。
它們說不定是在「密謀」哦(網路圖)
一隻黑鳥和兩隻麻雀共享一個水盆,也許它們正常很友好的聊天呢(上圖)。
掌握這項技能需要對我們的鳥類朋友是如何溝通的有基本了解。通常,一個指定的物種會使用自己獨特的聲音,比如求偶呼叫和領土威脅,來獲得不同的點。拿野鴿子來說,這些傢伙互相溫柔的低語(咕咕咕叫)求愛。而為了發出求救信號,它們用刺耳的咕嚕聲。如果一個野鴿為了生存和繁衍,那麼它必須能夠識別發聲。
野鴿子是在求偶嗎?(網路圖)
但是鴿子的叫聲對路過的烏鴉或紅雀有什麼意義嗎?鳥類能理解其他物種的召喚嗎?
最近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鳥類學家和行為生態學家的羅伯特D.馬格拉斯在討論這個話題。馬格拉斯的合著關於多個鳥類間溝通的研究。他的大部分研究都涉及鳥類警報呼叫。這些是鳥類發現捕食者時發出的警告叫聲。
馬格拉思告訴我們,「幾乎每一個鳥種,我們研究了局部響應其他物種的報警叫聲」,我們懷疑竊聽其他物種的呼聲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存在。也許這並不奇怪,因為幾乎所有物種都容易受到捕食者的侵害,因此應該利用捕食者周圍的任何線索。
它們是在呼叫什麼呢(網路圖)
山雀的呼叫聲
這一現象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在黑頭山雀與紅胸五子雀之間的浪漫關係中找到。兩鳥有很多共同點。這兩個物種都是北美洲本土的,並有著相似大小的體型。它們對猛禽(肉食鳥)也很謹慎。當山雀看到蒼鷹、貓頭鷹或其他一些有翼的捕食者,鳥兒發出的報警呼叫。和TSA(xxx局)一樣,它們的警告識別不同的威脅級別。聲音尖銳的呼叫被用來向其他鳥發出一個猛禽的信息,它在遠處飛行。同名的「山雀叫聲」的呼聲響起時,是它看到了附近棲息的猛禽。如果一個殺手(捕食者)看起來特別危險,額外的「山雀叫聲」會響起。
有研究表明,紅胸五子雀了解山雀的警告。通過仔細傾聽,它們可以對這些報警呼叫宣告的確切危險程度進行解碼。顯然,竊聽有它的好處。
好浪漫的一對哦(網路圖)
警報調用甚至可以觸發非禽類偵聽器的響應。例如簇山雀,是一種能發出反猛禽警告的叫聲讓松鼠和花栗鼠趕緊跑的鳴禽。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哺乳動物通過模仿自己的聲音來傳播求救信號。麻雀,紅衣主教,和鳥也會模仿山雀的特徵的報警呼叫。因此,一個異種「合唱」預示著迎面而來的威脅的到來。
紅衣教主來了(網路圖)
好吧,那麼鳥類對其他物種的報警呼叫有天生的理解力嗎?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掌握了技能呢?
馬格拉思說,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某些鳥類的積極學習識別的叫聲。華麗得像小仙女的鷯鶯在堪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園內是常見的景象。碰巧的是,學校的操場上也有很多被稱為「噪音礦工」的灰鳥。
據馬格拉思說,有一個植物園對面的鷦鷯喜歡閑逛,但「噪音礦工」的灰鳥總是避開它。在他的研究中,他證明了住在校園裡華麗得像小仙女的鷦鷯當聽到「噪音礦工」的灰鳥報警呼叫錄音響起的時候逃跑了。然而,鷦鷯在植物園裡,在那裡沒有「噪音礦工」的灰鳥存在,鷦鷯再一次聽到同一錄音並沒有反。這有力地表明,物種間的相互識別不是天生的:必須學會。
「我們隨後甚至通過將鷯鶯與滑翔鷹模型演示的報警呼叫,訓練它們認識新的聲音,明確的說是學習,」馬格拉思說。
拉響的「警報」
報警呼叫不是唯一能超越物種的發聲。鳥類識別其他鳥類的聲音是很常見的,如果有利於識別的話。「一些物種保衛領土對抗其他物種的成員,並響應它們的領土之歌。別人可以識別「來電聯繫」,這有助於它們形成混合物種,成群覓食」馬格拉思說。
還有布谷鳥,一種惡名昭彰的寄生蟲。雌鳥把蛋放在其他鳥類的巢中,然後它們有時被誘騙飼養布谷鳥的雛鳥。脫掉偽裝,小杜鵑(布谷鳥)開始模仿由主人(主鳥)自己品種的嬰兒發出的叫聲。
扎心了老鐵,白白給別人養了孩子,啊哈哈,這布谷鳥真是太有心機了...


TAG:小知識大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