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軍將領的反思:我們為什麼輸掉了蘇德戰爭?

德軍將領的反思:我們為什麼輸掉了蘇德戰爭?

對於蘇德戰爭的評述汗牛充棟,對這場戰爭的勝負分析也紛繁複雜。本文將通過德軍一線將領艾哈德·勞斯的觀點,以德國人的角度,輔以清晰的思路,找出德國人輸掉這場戰爭的原因。

責編:Southland

導讀

對於蘇德戰爭的評述汗牛充棟,對這場戰爭的勝負分析也紛繁複雜。本文將通過德軍一線將領艾哈德·勞斯的觀點,以德國人的角度,輔以清晰的思路,找出德國人輸掉這場戰爭的原因。

作戰命令的認識

在非常規的情況下執行非常困難的作戰任務,只能依靠部隊異乎尋常的勇氣,而且還要有具備領導能力的指揮官和訓練有素的基層軍官,以及對所執行的任務保持主動精神。無論是諸兵種合成兵團的指揮官還是其下級軍官,經常來不及發布或者收到書面命令,因為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各級指揮官根本不可能按照常規程序發布命令。根本沒有時間草擬書面命令,或者即使有,也不可能在激烈的戰鬥中安全地傳達給下級。因此就需要鼓勵「各級指揮官發揮主觀能動性展開行動」的原則,並且在必要的時候要下達口頭命令,特別是在指揮機械化部隊的時候。

在這一點上,我希望在下達口頭命令和講述行動要求的時候,能夠遵循部下所能掌握的基本原則:規模越小的部隊,越需要更頻繁地下達口頭命令;一般來說,在給排級部隊下達命令的時候,我不會下達書面命令。

在一些例外的情況下,一些小部隊要在被孤立的情況下獨立完成任務,需要以口頭下達命令,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一些中等規模和較大規模的部隊也越來越頻繁地下達口頭的命令。一般來說,這樣的命令包括和下級指揮官對前沿的地形進行討論,或者在特殊情況時和上級在地圖的幫助下進行探討得出的結論。這樣的命令必須要下級部隊立即落實,並且用各種可能的手段才能執行。為了方便起見,討論的參與者除了上下級之外,還應包括技術上的助手和兵種專家,還要充分討論執行命令的細節、特殊要求以及要避免的誤區。隨後還要發布一道書面命令,簡單地囊括其中的要點。書面命令是作為備忘的目的而起草的,同時大多數時候也為部隊的作戰日誌做了補充。這樣的程序在時間允許的時候會比較成功,而且負責的指揮官也經常會使用。因此口頭下達戰術命令成為了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並且在前線戰況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成為了必要的原則。戰場上最大的問題不是指揮機關距離有多遠、參謀人員有多少、是否有大批車輛,以及相應的裝備,而是有一個下達命令、做出決定並且負責任的指揮官。

一般來說,戰術命令不是用電話或無線電傳達的,當然例外情況是在戰役中向行軍中或戰鬥中的裝甲部隊、其他機動部隊傳達命令,因為在戰局激烈變化的情況下,蘇軍不太可能有效地監聽我軍的無線電通訊。在行軍隊列的先頭、中間和後尾部署電台車,可以對部隊行動進行不間斷的指揮且可以在行軍中隨時改變行動方向。比如說在第6裝甲師穿越沼澤森林地帶向盧加河推進的時候就可以用這樣的手段,能夠迅速確定準確的地點以及道路堵塞的狀況,並且立即採取應對措施。如果沒有這些手段的話,行軍隊列就會陷入混亂,無法及時到達目的地,並且無法保證全部兵力抵達戰場。

在這裡我還想講一講指揮官下達口頭命令的專門技巧。下達的命令,包括口頭命令都應該簡短而清晰。需要給每個人傳遞最必要的信息和可以理解的細節。必須避免長篇大論,要越簡短越好。此外,還得區別接受命令的是一個聰明善言的軍人,還是一個沒有經驗的新兵。作為原則,口頭命令或者至少是命令要點,都需要在下達的時候由接受命令的人重複。而重要的口頭命令還要以書面形式再次下達,並且接下來要由接受命令者口頭重複。下達命令的人必須明白他所要表達的要點,並且要考慮他的命令能否被執行。

對於書面和口頭命令來說,地圖都是非常有價值的輔助工具。能夠幫助接受命令者迅速理解戰場態勢,幫助他具象化自己的任務,並且不需要用太多的言語進行解釋。這種方法對於剛剛抵達戰場的部隊來說是特別有效的(而且經常是這樣的,尤其是對裝甲兵和其他機動部隊)。

冬季戰爭的戰術經驗

即使是在非常嚴酷的冬季,只要部隊配備了冬裝,也能夠執行決定性的任務。這些部隊在其他季節戰鬥時,成功的條件取決於和重武器(坦克、突擊火炮、火炮、反坦克炮和高射炮等裝備)的配合以及作戰飛機的支援。但是在冬季戰役中氣候條件非常艱苦,需要周密的準備和堅決執行命令的精神。在這一點上,和重武器的協同以及戰術指揮官的判斷最為重要,還要保障戰術指揮官、各兵種指揮官以及空中支援兵力的有效通訊,而且後方支援火力部隊與先頭攻擊部隊之間的通訊也非常重要。

重武器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但考慮冬季的道路狀況也非常必要,攻擊方向的選擇和主攻力量的投入點都由道路決定。在積雪覆蓋的無人地帶清開一條道路能保證攻擊步兵迅速通過。否則,進攻的步兵就要冒著進攻失敗的危險和支援火器長時間孤立。

缺乏武器彈藥的敵軍在面對數量雖少但配備了重武器且彈藥充足的我軍時必敗無疑。

在任何困難的條件下,投入某個他們不熟悉的戰區作戰的指揮官和軍隊(特別是在冬季)都要重新接受針對該戰區條件的訓練,以免遭受戰術失敗和慘重的損失。

維持戰鬥力

由於在蘇德戰爭初期,我軍後方的補充遲遲無法到達前線,一些步兵連隊的兵力下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而臨時措施是拼湊各種勤務和後勤單位中能夠到前線的士兵。這些部隊在戰線上無法穩定地據守,指揮官幾乎也沒有接受過訓練。這些人如果身體條件達到某種標準後,會轉入步兵部隊。但是前線基本沒有合適的訓練設施,由於補充了這樣的軍人,一線戰鬥部隊的戰鬥力必然會下降。另外一個辦法是從炮兵、反坦克炮或裝甲兵部隊抽調那些損失了裝備的人員進入步兵連。

許多炮兵和通訊單位不得不把一些軍官和士官補充進入步兵,而這些兵種也很快會因此而缺乏技術人員和軍官,也不能再調出骨幹了。在這種情況下,人數最少的步兵部隊可能會被合併掉。只有在師屬補充營的幫助下,野戰346 ·部隊的人員和訓練情況才會有所改觀,補充營能夠保障人員的流動。在陣地戰期間補充營可以通過組織學習各種科目來提高訓練水準,由於戰鬥部隊的缺乏,這些補充營經常臨時被當作戰鬥部隊使用。在戰爭的最後時期,各個集團軍的教導師、補充師以及軍兵種學校的學生,經常被緊急拉上前線。結果由於訓練機構在戰鬥中反覆承受損失和被摧毀而使形勢變得舉步維艱。

讓步兵師在連續且無法脫身的戰鬥中保證戰鬥力是非常特殊的問題。激烈的戰鬥有時候會持續幾周時間,由於戰況經常危急,很難把前沿部隊撤下來充當預備隊。為了保證起碼有一支規模不大,但是準備情況很好的突擊分隊,需要輪流從激戰的前線撤下來一部分士兵,讓他們在後方休息兩三天。而基於同樣的目的,指揮機關、高層的後勤部門以及集團軍指揮部也會抽調一定比例的兵員。

由於和本土的交通經常中斷,離隊和回國休假也很長時間被禁止。因此如果戰術條件允許的話,集團軍、軍和師級部隊會建立休整營,以維持士氣。這些休整營對維持部隊的戰鬥力和士氣來說相當重要。另外一種手段是被上級指揮部門稱為「教父」的辦法。某些指揮機關的軍官會和特定的戰鬥部隊保持私人聯繫,並且為他們提供幫助。另外,司令部機關大約10%的人員會被分配到前沿輪班,以保障前線部隊的人員可以休假或休整。這些手段對於維持部隊戰鬥力、改善指揮機關與作戰部隊的關係很有裨益。

懲戒部隊也是一種非常成功的臨時手段。有些士兵被判決要服刑很長時間,但是他們可以接受改造,不必離開前線,而是獲得假釋,送進臨時編成的懲戒排、懲戒連或懲戒營。這種部隊會被投入最危急的戰線,懲戒部隊配備的一般是能力很強而且通常服役狀況良好的軍官和士官。這種權宜之計很快成為了前線的常規,而且不光是服刑士兵,同時配屬的軍官也非常受歡迎。1944年第500懲戒營就在東西里西亞的捷爾諾波爾參加戰鬥,當城市失陷的時候,這個營的一批士官和士兵歷盡艱難險阻突出了重圍。

為了補充德國軍隊的力量,我軍還組建了由各國人組成的部隊。這種部隊一般在德佔區以及德國的盟國組建,特別是武裝黨衛軍。這些僕從軍減輕了德國軍隊的壓力,並且經常投入戰鬥。他們在前線的表現比我軍正規軍差得多。因此前線部隊一般都反對在自己的戰線上部署僕從軍。另一方面,許多志部隊的人員和訓練情況才會有所改觀,補充營能夠保障人員的流動。在陣地戰期間補充營可以通過組織學習各種科目來提高訓練水準,由於戰鬥部隊的缺乏,這些補充營經常臨時被當作戰鬥部隊使用。在戰爭的最後時期,各個集團軍的教導師、補充師以及軍兵種學校的學生,經常被緊急拉上前線。結果由於訓練機構在戰鬥中反覆承受損失和被摧毀而使形勢變得舉步維艱。

讓步兵師在連續且無法脫身的戰鬥中保證戰鬥力是非常特殊的問題。激烈的戰鬥有時候會持續幾周時間,由於戰況經常危急,很難把前沿部隊撤下來充當預備隊。為了保證起碼有一支規模不大,但是準備情況很好的突擊分隊,需要輪流從激戰的前線撤下來一部分士兵,讓他們在後方休息兩三天。而基於同樣的目的,指揮機關、高層的後勤部門以及集團軍指揮部也會抽調一定比例的兵員。

由於和本土的交通經常中斷,離隊和回國休假也很長時間被禁止。因此如果戰術條件允許的話,集團軍、軍和師級部隊會建立休整營,以維持士氣。這些休整營對維持部隊的戰鬥力和士氣來說相當重要。另外一種手段是被上級指揮部門稱為「教父」的辦法。某些指揮機關的軍官會和特定的戰鬥部隊保持私人聯繫,並且為他們提供幫助。另外,司令部機關大約10%的人員會被分配到前沿輪班,以保障前線部隊的人員可以休假或休整。這些手段對於維持部隊戰鬥力、改善指揮機關與作戰部隊的關係很有裨益。

懲戒部隊也是一種非常成功的臨時手段。有些士兵被判決要服刑很長時間,但是他們可以接受改造,不必離開前線,而是獲得假釋,送進臨時編成的懲戒排、懲戒連或懲戒營。這種部隊會被投入最危急的戰線,懲戒部隊配備的一般是能力很強而且通常服役狀況良好的軍官和士官。這種權宜之計很快成為了前線的常規,而且不光是服刑士兵,同時配屬的軍官也非常受歡迎。1944年第500懲戒營就在東西里西亞的捷爾諾波爾參加戰鬥,當城市失陷的時候,這個營的一批士官和士兵歷盡艱難險阻突出了重圍。

為了補充德國軍隊的力量,我軍還組建了由各國人組成的部隊。這種部隊一般在德佔區以及德國的盟國組建,特別是武裝黨衛軍。這些僕從軍減輕了德國軍隊的壓力,並且經常投入戰鬥。他們在前線的表現比我軍正規軍差得多。因此前線部隊一般都反對在自己的戰線上部署僕從軍。另一方面,許多志願為德軍服役的戰俘被安排為輔助人員,這樣一來就解放了後勤單位的人手,一般來說這些輔助人員都是可靠的,而且作用很大。

到了戰爭後期,補充兵員數量變得很少或基本沒有,前線各師不得不動用一些後勤單位組建快速反應部隊。這些部隊一般用來守備後方地域的支撐點或者作為後方陣地的警戒部隊。但是快速反應部隊也經常被用來封堵突破口,甚至是執行局部反擊的任務。

另一種緊急措施,就是為了填補戰線的缺口而縮短傷病軍人的休假時間。戰鬥部隊雖然只能使用完全康復的士兵,但而大多數地方軍事當局卻違背了這個原則。他們還經常要很不情願地執行另外一個命令,就是在徵兵年齡提高之後,把徵集來的平均年齡很高的士兵編在一個部隊里。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這些上了年紀的人即使入了伍也是平民,他們能夠在各自的崗位上更好地為國家服務,而不是作為軍人。

為什麼德國輸掉了蘇德戰爭?

儘管有蘇聯和蘇聯軍人的存在,儘管有嚴寒和泥濘,缺乏裝備以及數量上的絕對劣勢等種種不利條件,對德國軍人來說勝利確實曾經唾手可得。那麼德國為什麼輸掉了這場戰爭呢?

在戰爭最初兩年,德國軍隊的快速進攻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遭到了挫敗。在接下來幾個月的激烈戰鬥中,頑強的敵人不失時機地利用了其祖國廣闊的幅員和惡劣的氣候條件,損兵折將的德軍則頂不住蘇軍接下來的反擊。希特勒最大的錯誤並不是沒有意識到即將來臨的災難(如果他確實意識到了的話),是一直不肯改變僵化的指揮方式。希特勒一直頑固的否認事實,迫使德國軍隊在戰爭的最後幾年裡,沿著過於寬廣的戰線實施一系列阻止蘇軍突破的防禦戰。每一次我軍部隊在遭受了慘重損失之後封閉了一個突破口,卻在另外一個地點又被打開了突破口。我軍部隊迅速瓦解,不得不各自為戰,而據守在關鍵城市和地域的兵團則往往會被和主力割裂開。

我軍部隊完善的防禦戰術和超強的戰鬥力也不足以扭轉戰局,因為我軍在兵力上根本無法和蘇軍達成必要的平衡。在當時的條件下,敵我雙方兵力、兵器的對比大大失衡,但是我軍在各項軍事素質方面最初和蘇軍都是相同的,而後來則遠勝對手,這樣戰局才能維持平衡。德軍本來可以利用時間和空間的基本關係抵消蘇軍在兵力和兵器方面的優勢,並且通過戰略上的優勢取得勝利。但是希特勒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前線魯莽的舉措,使德軍的兵力消耗殆盡了。與希特勒的想法相反的是,攻勢暫停或者暫時撤退其實不會破壞部隊的信心,反而能增加取勝的概率,這種指揮原則本來可以讓德國在對蘇戰爭中取得有利的結果。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之後,我們在長1600公里的戰線上進行了4個月的遲滯戰鬥。即使是這樣,在曼施坦因元帥的指揮之下,我們還是成功地封閉了寬大的突破口,並且在1943年3月取得了防禦戰的勝利,穩定住了戰線。敵人已經突破了我軍戰線,但是德軍在哈爾科夫—波爾塔瓦方向擊中了11個裝甲師,以果斷的反擊粉碎了蘇軍的意圖。即使如此,我軍也沒有時間奪回主動權了。蘇軍雖然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如果必要的話我們應該放棄更多的土地,縮短我軍戰線,達到力量上的平衡並防止蘇軍再次突破。而在盟軍登陸法國之前,只有採取決定性的反擊才能保證對蘇戰爭的勝利。如果蘇聯被迫退出戰爭,西方盟軍也會被擊敗。

在1943年,德軍依靠多個出色的防禦戰勝利,幾乎成功地阻止了蘇軍的突破。勝利的機會再次稍縱即逝,但這次差點勝利的是蘇軍。由於希特勒在1943年7月,將所有的德軍裝甲部隊投入了堡壘行動,卻在蘇軍雄厚的兵力和防禦縱深組成的堡壘體系面前流盡了鮮血,我軍的11個裝甲師(在持續3個月的戰鬥間歇期重新組建)無法和蘇軍預備隊相匹敵進而殲滅他們。希特勒的決定正中斯大林下懷,而勝利從此就掌握在敵人的手中。接下來蘇軍投入了完整而強大的預備隊,突破了我軍防線。敵軍不僅在南方集團軍群戰線取得突破,在其他地段也是如此,而那些地方也沒有可以投入的預備隊。

優秀而高超的防禦戰術以及軍人偉大的獻身精神可以臨時緩解危局,但是我軍損失的慘重已經無法維持整個戰線的穩定,而這大大縮短了戰爭的進程。最後,希特勒提出了一個建議,把西線的所有德軍都調到東線,以組織蘇軍對德國的入侵,並且避免共產主義的擴張。因為他相信自己的西方死敵,同時也是俄國人不共戴天的死敵。

本文摘自《裝甲司令:艾哈德·勞斯大將東線回憶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艾布拉姆斯」是現代裝甲戰的變革者嗎?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