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黃附子增味湯 寒熱互濟開鬱結

大黃附子增味湯 寒熱互濟開鬱結

方葯組成

組成:大黃5克,炮附子5克,川楝子10克,淡乾薑10克,山楂核15克,元胡10克,木香5克,小茴香10克,橘核仁10克,青皮10克,生甘草10克。

加減:小腹脹滿加炒烏葯、炒香附;伴有泌尿感染者加桉樹葉、瞿麥;大便秘結者加生白朮、火麻仁。

功效:寒熱互濟,開結散郁,行氣消脹。

主治:男子疝氣、女子下焦雜症。

用法:水煎服。一日1劑,煎取2次,分2~3次服用。不得冷服。

方解:本方的整體組成來源於羅止園《止園醫話》,原出處沒有方名。原文為「中醫治疝之葯,率用川楝子、小茴香、青木香、橘核仁、荔枝核、山楂核、元胡等,輕症疝氣,相當有效,甚則用附子,其效卓然。然以余之經驗,最效之方,則為附子與大黃合劑,此種用藥系合大熱大寒,同時並用,縱有古方,未免駭俗。然余實已經過數十年之臨床實踐,以附子、大黃,加入普通治疝之葯中,即上列川楝子等葯速收特效,不可思議,此治外疝之經驗談也。」大黃附子合劑,在張仲景書中叫大黃附子湯(內含細辛),出自《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篇,而在《傷寒論》附子瀉心湯中,亦有大黃附子配伍。大黃附子湯主治「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葯下之,宜大黃附子湯」。附子瀉心湯乃治寒熱互結的痞證。既是寒證,自然用溫葯下之,為何用苦寒之大黃呢?這一方面是為了監製附子大辛大溫傷陰之弊,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開結所用,清代醫家鄒澍《本經疏證》說得好,「大黃實斡旋虛實通和氣血之良劑」。

大黃與附子的配伍可以說是這個方的骨架,其餘藥物多是理氣解郁、疏肝散結之用,抽掉這個骨架,整個方子的功效就會大減。

典型病案

左某,62歲,炊事員,1978年夏初診。

患者形體消瘦,罹患疝氣3年,因拒絕手術而求中醫治療。言退休後常被鄉親們請去做飯做菜,每因站立勞作而致睾丸脹痛偏墜,伴少腹作痛,此時必須休息後才能繼續勞作。在當地也服用過中藥,多是理氣疏肝之味,效果甚微。診其脈象弦細無力,舌苔白膩,其他無痛苦。隨用大黃附子增味湯治之,處方:大黃5克,炮附子5克,炒山楂15克,川楝子10克,淡乾薑10克,木香5克,小茴香10克,醋元胡10克,青皮10克,橘核仁10克,炒烏葯10克,生甘草10克。服用6劑後,未聞其果。半年後來診,言服用上方6劑後,疝氣之苦從未發作。近又感睾丸脹痛,要求仍用上方治療,照書上方,囑服6劑,半年未發作。

按本案是毛德西教授用大黃附子增味湯治療疝氣的第一例病人。患者服用此方,每服6劑,其疝氣半年可無複發,效用之奇,出乎預料。《止園醫話》言:「將附子與大黃加入普通治疝氣方中,收效迅速。」毛德西治療多例疝氣,驗證此條經驗,乃非虛語。《岳美中醫話集》中介紹羅止園的方子有3個,一個是治療偏頭痛的,一個是治療肺癆咳血的,另一個就是這個治療疝氣的。岳美中說:「本方主葯為附子、大黃,大寒葯與大熱葯相配伍,可起激化作用,攻邪之力雄猛,舍此,止痛效力當即遜色。」依據大黃與附子配伍的激化作用,毛德西還常常將此方用到其他疾病,如婦女盆腔炎、子宮肌瘤,以及慢性結腸炎等疾患,只要有小腹墜脹疼痛之苦,加之有白膩舌苔(無舌苔者,使用的幾率少)者,用之多有療效。

========== END ==========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劉力紅講桂枝法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