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千年文明話帝都,請君只看洛陽城

五千年文明話帝都,請君只看洛陽城

在中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朝代更替,天下之事分分合合,曾經出現了不少城市,曾經擔任過都城。不過探究起來會發現,從夏商到唐宋,政治中心通常都集中在中原地區,洛陽始終是國家政治舞台的明星,神都,聖城。

然而元、明,清以後,洛陽淡出國家政治中心,成為了故都。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1、遠古時期

夏商時期,中國剛由原始部落進入統一國家階段,外族戰爭威脅,水災旱災,都會導致遷都。特別是在商代,君王們似乎患上了多動症,每隔幾年就換個地方辦公,從河南到山西,再到河北,再回河南,轉著圈兒折騰。盤庚遷殷(河南安陽)後穩當了一段時間,但商滅亡前都城卻又跑到了朝歌(河南淇縣)。

洛陽偃師夏都斟鄩(二里頭)遺址

洛陽偃師商都西亳都城都城遺址。

2、周朝時期

周文王姬昌只是商王的「西伯侯」,就是商朝管理西部諸侯們的小頭目。周武王伐商,經洛陽的孟津渡河,建立周朝。由此也留下了盟津、會盟、扣馬、偃師等洛陽地名。

西周的都城是鎬京,周人的發源地。不過西周一開始就營造洛陽,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營造王城和成周兩座城池,周公因而也成為洛陽城的締造者。

王城在現在的洛陽市西工區,供周王室居住。周初將代表國家的九鼎安置在王城,九鼎代表天下九州,其中豫州居中。

成周在洛陽市孟津縣金村附近,安置著商朝遺民,還有周天子的九師,就是直屬部隊,是一個軍事重鎮。

後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洛陽,以後稱為東周。

東周時期,年輕時的孔子好學上進,來洛陽向當時擔任周代圖書館館長的老子請教禮樂,這兩位中國的先賢哲人在洛陽相會。

老子長期擔任周代圖書館館長,飽讀詩書,也思考了很久人生哲理。最後老子騎著青牛,向西離開洛陽歸隱,在函谷關碰到了伊喜,在牛背上寫下了道家名作《道德經》。

3、秦漢時期

秦國統一了天下,定都咸陽。秦始皇為了防止天下人叛亂,盡收天下兵器,熔鑄成幾個大銅人。代表天下的九鼎,也從洛陽運走,從此不見蹤影,可能投入了熔爐。

秦亡後楚漢相爭,公元前203年,西漢建立,劉邦在洛陽登基。躊躇滿志的劉邦計劃將都城安置在東周舊地洛陽,意在「與周室比隆」。

後來聽從了張良和一個叫婁敬的隱士的建議,將都城選在長安,理由是關中四面險塞,披山帶河,利於防守;同時由於秦國的多年經營,土地膏腴,物資豐饒,是「帝王之淵囿,守國之利器」。洛陽只做了一年的西漢國都。

王莽篡漢,群雄並起。南陽劉秀依靠河北和南陽兩大地方豪強集團先後削平各股勢力,重建漢室,他將都城建在洛陽。

劉秀是個仁德皇帝,因而在洛陽附近、南陽、山西等地方留下了很多典故和地名。比如說頂撞長公主的洛陽令、椿樹封王、麥仁、桑葚的故事,還有倒回溝。

劉秀的帝陵在孟津鐵謝黃河邊。

三國兩晉時期,洛陽作為帝都發生了很多故事,蜀國名將關羽兵敗被殺,首級葬在洛陽關林。古代只有帝王和聖賢的墓地才能稱林,這裡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關廟。

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從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在這裡開鑿了龍門石窟(龍門當時還稱為伊闕)。

4、隋唐時期

隋朝建都長安,開國皇帝隋文帝開始就念叨遷都,重要的一條理由非常奇葩,長安的地下水污染,城裡到處是臭味。

原來長安城地處平原,地勢平坦,利於建築,但是在古代生活污水排放是個難題。西漢的時候,古人在地下挖深井用來排污水,污水不能外流。經過幾百年的擴散,長安城地下水很多被污染,城裡也散發著臭味。

而洛陽是個盆地,地勢有緩坡,周圍洛河、伊河、澗河、瀍河環繞,既利於生活用水,也方便排污。

隋煬帝巡視洛陽,從北邊的邙山上遠眺的伊闕,對侍從說這裡不是天子門戶嗎?龍門名稱從此而來。

隋唐洛陽城是宇文愷設計建造的,將陽城的規劃設計完美的和洛陽的山川地貌結合在了一起,真正的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洛陽隋唐都城的中軸線上,有著名的七天建築,即:天闕(伊闕)、天街、天門(定鼎門)、天津橋、天樞、應天門、天堂,南北縱貫隋唐洛陽城中,是中國古代最華麗的都城中軸線。

隋煬帝開鑿了大運河,溝通江、淮、黃河等水系,把糧食和物資用船從南方運過來。隋的運河分四段,從南到北是江南河(從錢塘江到長江)、邗溝(從長江到淮河)、通濟渠(從淮河到黃河入洛水)、永濟渠(從黃河到海河水系)。糧食物資水運到洛陽,儲存在洛口倉、武牢倉等地,洛陽就成了天下糧物的中轉集散地。

唐朝時期,洛陽作為東都,後來開創武周時代的女皇帝武則天長期定居洛陽。唐朝繼北魏以後又一次在龍門開鑿石窟,代表龍門的奉先寺盧舍那大佛據說以武則天形象塑造。龍門石窟兩個時代佛像區別明顯,北魏佛像清瘦,唐代佛像富態。

武周時代重建了皇宮內天堂和名堂,這裡作為大遺址工程景區對外開放。

5、五代和宋

唐朝以後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建都洛陽,這一時代戰亂紛紛,直至趙匡胤發動兵變,建立宋朝。

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兩位皇帝出生在洛陽城內的夾馬營,洛陽城「東關雙龍」的社火,先拜夾馬營的太祖廟再進洛陽老城的習俗流傳至今。

宋太祖趙匡胤代周立自後,想把京城向西搬到洛陽,但他的弟弟趙光義和一些大臣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就是個吃飯問題。

原來隋唐修建的大運河,後來幾經戰亂,通航能力下降。江南糧船一路暢通到達汴梁,再向西經黃河向洛陽運輸時,遇到一個大麻煩:汴河水淺,船行緩慢,常常到六七月份才能到黃河口,而這時黃河正值雨季漲水,必須等到八九月份水落才能行舟到洛陽。

為解決這個難題,有人建議在汴梁一帶廣置倉儲,中轉物資,如此一來,交通便利的汴梁成為鎖控江淮的咽喉重地,所謂:「大梁當天下之要,總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荊湖之運漕」。唐宋之間的五代王朝中,後梁、後唐、後周都將都城設在了新興的交通中心汴梁。

於是北宋定都汴梁,東京汴梁成為最繁華的都市。

北宋西京洛陽,洛陽園林名盛天下。宋洛陽園林之盛,有自然因素,即水土氣候方面的優越條件,也有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即隋唐以來向為園林盛行之區,至宋,許多重要官僚在洛陽安家,故園林恢復的速度特別快。蘇轍曾說:

洛陽古帝都,而其貴臣巨室,園囿亭觀之盛,實甲天下。

6、金元明清到現在

北京,作為一個全國性的政治中心露面,是從金國營建的燕京開始的。此後,它又是元朝的大都。女真人和蒙古人作為北方民族,怕熱,所以不願意把家安在更靠南的中原地區。

明成祖朱棣兵變奪取皇位,為了加強北方防禦,遷都北京。

此後清朝定都北京,直至民國近代,北京始終成為政治中心。

從金朝開始,洛陽已經淡出了國家政治經濟中心,成為一個曾經繁華的故都。

近代,北洋軍閥吳佩孚以洛陽為大本營訓練軍隊,至今還留有很多遺迹。1933年因日本進攻上海,民國政府曾經短暫遷都洛陽。後來在洛河上修建了現代化橋樑,以民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名字命名「林森橋」,該橋在抗日戰爭中被炸斷。

如今的洛陽,曾經故都,神都,發展旅遊,歷史的遺迹吸引著天下遊客;山水景觀也引來遊客觀光度假。

自唐代始開始興盛的洛陽牡丹,近年年年舉辦盛會。

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始於1983年,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11月,經國務院、國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為國家級節會。

最後引用宋代司馬光的詩句作為總結。

《過洛陽故城》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椐舊帝城。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地史話 的精彩文章:

宋遼金蒙西夏爭鋒時期,各國名將輩出,多如天上繁星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