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秦趙決戰長平之通天大計(上)

秦趙決戰長平之通天大計(上)

上一集我們講到了趙國首倡的六國合縱被瓦解了,那麼秦國的君臣又將會進行怎樣的反擊呢?又是誰參與了謀劃呢?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一個國家的君權是至高無上、神聖的,這一點毋庸置疑。那其次,文臣之首當屬丞相(或宰相、相國),武將之首為上將軍(或大將軍)。而且在戰國的大爭之世,相權、將權那是非常的大(自行開府),可以算的上是獨立機構,並不會像後世一樣,相權、將權受到了層層的制約、削弱。用一個比喻簡單來說的話:一個國家就像一輛馬車,國君相當於駑者,丞相、上將軍是兩個車輪,缺一不可。所以,像這種通天大計一般先由他們三人密謀,取得一致後,再付諸行動。

白起認為,現在的趙國已經強盛了六十多年,羽翼已經豐滿,雖然趙國剛剛經歷合縱失敗,但是秦國目前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目前不能與趙國進行舉國大決戰。

面對這樣的實情,君臣三人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後,一致決定先不進行戰略大決戰,而是繼續採用遠交近攻戰略,為與趙國進行大決戰而準備,主要做的準備工作有:

(1)積蓄實力。贏得戰爭的決定因素有很多,不僅有將帥的謀劃、士兵的英勇、後援的通暢、人民的支持等,但是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打仗最要緊的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想當年,秦獻公舉國為兵,為了奪回千里河西,拿回函谷關,年年與魏國有戰,打了近二十年,勝多敗少,可是秦國卻是越打越窮,越打越弱。反觀魏國呢?屢戰屢敗,卻始終是戰國前期的天下第一強國。何也?國力也。魏國因為李悝變法,而富國強兵,稱霸天下。現在,秦國就是要積蓄實力,大量的囤積糧草、打造軍械、儲備好鹽、鐵、皮革、馬匹、醫藥品等戰爭物資。還好,從後來的歷史上我們知道:上天還給秦國留下了兩年多的時間。

(2)遠交近攻,孤立趙國。

第一步,遠交燕、齊兩國,與之和睦相處,而且燕、齊兩國,由於國家地理位置的關係,一直是秦國遠交近攻戰略的受益國,對他們來說趙國崛起的威脅比秦國還大,所以他們兩國也是十分樂意去和秦國交好。

第二步,結交好南方的楚國。這邊插上一句,以前楚國派太子到秦國為質子,黃歇輔佐。幾年前,楚王病重,質子在黃歇的幫助下偷偷逃回楚國,(黃歇留秦,找了一個人冒充太子)秦國並沒有殺了黃歇,反而是善待黃歇,並把黃歇送回楚國,還扶植了楚太子即位,史稱楚考烈王。在這件事情上,秦國對楚王、黃歇有大恩,楚國還將州陵之地獻給秦國,可以說此時的楚國君臣是親秦派當政。

第三步,派出使臣在外交上結交韓、魏兩國,以此來孤立趙國。

(3)軍事上佔領外圍。所話說的好:「弱國無外交。」在外交上的修好議和不能不信,但也不能盡信。所以,秦國軍事上的進攻也是並進的。那麼進攻哪個國家?哪座城池呢?答案很簡單,誰妨礙了秦國就進攻誰,這次秦國的目標是韓國的河外汾陘。主要是因為韓國的這塊地恰恰卡在了秦國的河東郡、河內郡之間,使得秦國的兩個郡不能連成一片,所以,秦國為了自己的戰略利益,那是必定要攻下汾陘的。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原因嗎?請看下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企鵝小企鵝 的精彩文章:

秦趙決戰長平之分化六國合縱(下)

TAG:大企鵝小企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