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鄧曉芒:在哲學的入口處

鄧曉芒:在哲學的入口處

【光明書話】

拙著《哲學起步》最近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正如「後記」中所表明的,該書本來是給哲學系之外的本科生上的一門通識課即「哲學導論」課,由課堂錄音整理而成。但同時,我承擔這門課又決不只是著眼於一般哲學常識的介紹,而是想借這個機會把我自己多年來所形成的一些比較有個性的哲學思考理出一個大致的頭緒來,以便為進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哲學體系而提供一個引導線索。通常這樣的作品被稱為《哲學導論》,但「導論」這個詞現在被用得太泛,有的其實已經是嚴格的哲學體系本身了,仍然叫作「導論」,而且「導」過以後有時也並未見有更嚴格的哲學體系被「導」出來,其實就是「哲學概論」或「哲學大綱」的意思。這種導論一般都從「哲學」的定義開始,然後講到哲學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和觀點,整個都是一種知識性的羅列;有的則是直接把自己思考到的一些哲學原理進行某種教條式的演繹和鋪陳。我的《哲學起步》不同,它是要帶領年輕人從一些公認的常識或日常經驗進入到一種哲學思考,特別是對如下三個問題的思考: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這是法國畫家高更的一幅油畫的標題,它表明現代藝術已經站在哲學的入口處來看這個世界了。這三個問題也分別構成了本書的三個主題或三章,即人的本質問題、自我意識的本質問題、自由的本質問題。

在人的本質問題上,本書的一個創新性的突破就是關於人猿之別的新提法,即「人是製造、使用和攜帶工具的動物」。這一提法的優勢在於,它既可以和傳統的提法「人是製造和使用工具的動物」兼容,又避免了由於英國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發現黑猩猩也能製造和使用工具所造成的人猿之別問題上的大地震,同時還鞏固了恩格斯關於「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的經典論斷。除此之外,這一提法本身不是一個單純實證的或考古學上的發現,而是一個哲學(哲學人類學)的發現,它不單對人和猿的區別作出了清晰而確定的劃分,說清楚了人由於要攜帶工具而不得不兩腿直立行走的必然性,而且由此深入到了人性本身的本質結構,藉此來解釋人的語言的誕生和歷史的形成,以及剖析自我意識的結構和自由的起源。這些都顯得比以往的解釋更加順理成章,也更有根基。以往人們對人的本質的描述大都是一條一條地羅列:人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人能直立行走,人還有語言和理性,人還有歷史和文化,人又有自我意識等等,但是這些要素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邏輯關係,就語焉不詳了。本書則用一個「攜帶工具」以及它所具有的哲學含義(中介)和符號形態,把所有這些要素統統都聯繫和貫穿起來,置於一個層層推進的邏輯層次之中。

本書另一個值得一提的見解,就是對於「自我意識」的產生、字面含義、結構和作用的全方位的剖析。雖然這個問題自從笛卡爾、康德、費希特、黑格爾等人以來一直都是哲學家的熱門話題,但通常都是一種純概念的思辨,而沒有像本書這樣,立足於人在攜帶工具時所形成的符號思維模式和命題語言模式,從意識(對象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矛盾的同一性和互相蘊含出發,來分析自我意識在人對自然和社會的關係(移情和擬人)中的樞紐作用、自我意識本質中的自欺結構、自我意識在人的自我反思中的無限深入歷程,揭示了自我意識中人的真誠的相對性和懺悔的必要性。這些觀點對以往所公認的那些解釋均有所推進,有的還開闢了一個新的視野(如對自我意識的審美心理學解釋)。其中所涉及的中西文化的比較,包括中西文化心理中自我的兩種相反的「鏡子結構」的論述、對儒家和基督教的不同反思方式的分析,都是我在其他地方討論過,而在本書中得到理論上系統闡明的。

本書第三個看點,是從哲學人類學的角度對人類精神(真、善、美)的起源以及自由的起源作了既是實證性的又是哲學性的闡明。人和動物的區別到了高層次,就是從動物的表象、慾望和情緒提升到了人的概念、意志和情感,從而人能夠建立起整個真善美的精神大廈。而這一精神大廈的根本特點在於對現實事物的超越性和理想性,它是立足於人的自由之上的。這就涉及人的自由的起源。本書對自由的起源仍然是從人類攜帶工具這一行為中所蘊含的哲學意義來解釋的。攜帶工具本身就顯示出人對眼前利害的超越性,他肯將某種目前暫時看不出有什麼好處的東西(工具)隨時帶在身上,將它視為自身的一部分(延長的手),即使在不用它時要耗費一定的精力也不能丟棄它。這種習慣使他的行為具有動物所不可能有的遠見和整體的策劃,也就是超出臨時的需要而為未來的需要作長遠的考慮。人在這種目的和手段的鏈條中感受到了某種程度的自由,即他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為所欲為,不受眼前需要的支配,成為自然的主宰;但最終仍然受制於本能的生存需要。真正的自由是在人類進入到文明時代,有一部分人(如貴族或奴隸主)能夠脫離物質生產勞動而專門從事精神生產,進行完全超功利的真善美的追求時,才按照其本質而向人呈現出來的。但它起源於在物質生產勞動中所預先蘊含著的自由的因素,即暫時地、有限地超越於物質需要的因素,而不是一下子從天上掉下來的。本書對自由本身如何呈現為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某種「譜系學」的分析,並對自由和必然的關係作了多層次的探討。以往關於自由的許多爭論,都是由於沒有對這些問題作嚴格的辨析所導致的。本書最後結束於將自由作為辯證法的本質,把辯證邏輯看作「自由的邏輯」,對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的關係作了全新的解釋。

本書由於其對象是課堂上的本科生,因此在表述和例證上儘可能地按照「起步」的要求通俗化了。本書假定讀者和聽眾都是從未接觸過哲學的年輕人,目的則是從人對自身切身問題的思考入手,把他們逐漸引入到哲學的殿堂中來。因此,「哲學起步」之處是哲學人類學,而哲學人類學,我把它當作我將要建立的哲學體系的一個導言。我認為在哲學史上,一切抽象的哲學體系,包括那些標明為形而上學或「第一哲學」的巍峨建構,實際上都是建立在人對自身本質的反思之上的,因而都是以某種形式的哲學人類學為前提的。當然,反過來說,人類哲學思想也不能僅僅以哲學人類學為限,形而上學始終是人類不能擺脫的命運和不可放棄的目標,沒有這個目標,一切哲學的探討都將失去自己的方向。在這一思想指引下,本書就是我為了建立自己多年前預告過的「自否定哲學」所作的一個導論,它的結尾是作為邏輯上的自否定的自由,而這與「自否定哲學」的開端恰好銜接上了,既是巧合,也是必然。

(作者:鄧曉芒,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海德格爾與維特根斯坦思想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