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周學一課006帶刺的植物——努力進化

每周學一課006帶刺的植物——努力進化

小時候,喜歡和小夥伴翻山越嶺,穿梭在我們家附近的黃土溝里,跑著跑著一陣刺痛,胳膊上被扎了一根刺,回頭去看,發現是一株跟我差不多高的渾身都是刺的灌木(那時候還不知道灌木這個概念),結著紅色的果子,看著很誘人,然後問姐姐這是啥?能吃嗎?姐姐說是酸棗(Ziziphus jujube var. spinosa),可以吃。遂小心摘了一顆,放入口中咀嚼。哇!這麼酸!不過後面回味還有一絲甜味。當時就在想,這植物,結的果子還可以,為什麼要長刺,扎人,差評。

酸棗(攝於甘肅省鎮原縣,示枝刺)

後來慢慢長大,認識了更多的植物,發現不只有酸棗這種灌木長刺,還有很多植物長刺,比如仙人掌(Opuntia stricta var.dillenii)、玫瑰(Rosa rugosa)、棗(Ziziphus jujuba)、蒼耳(Xanthium sibiricum)、皂莢(Gleditsia sinensis)、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等,來到湖北讀書,工作後去其他省市出差,也見到更多的帶刺的植物,比如枸骨(Ilex cornuta)、枳(Poncirus trifoliata)、杠板歸(Polygonum perfoliatum)、刺天茄(Solanum violaceum)(這個可是外來入侵物種哦!)、豪豬刺(Berberis julianae)、楤木(Aralia chinensis)等。

這麼多的植物長出尖刺究竟是因為什麼?這些刺又有什麼不同?

帶著這兩個問題,以及之前學習的植物學知識,查找了一些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植物為什麼要長刺?大概是適應環境的一種進化特徵吧,用達爾文的話解釋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有能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繁衍生存下去。植物是這樣,動物是這樣,包括我們人類也是這樣,只有不斷地進步,才能不被快速變化的環境、高速發展的社會淘汰。

植物長刺適應環境大概有三種類型:

(一)長刺為了防止被食草動物吃掉;例如木香花(Rosa banksiae),長有芳香艷麗的花朵,為了防止被食草動物吃掉,進化出了刺,讓動物遠離他們;

(二)適應乾旱的環境;例如原產墨西哥的仙人掌,就是為了適應乾旱的環境,仙人掌的葉子進化為短短的小刺,以減少水分蒸發,亦能作為阻止動物吞食的武器。其莖特化為肥厚含水的形狀,具有刺座,刺座具代謝活性而且可長出針狀葉,並可生出另一器官如莖或果實。

(三)種子帶刺利用動物進行傳播;例如小學課文學習的蒼耳,果實外面長有鉤狀刺,在種子成熟後可以鉤在過往動物的毛髮上,借動物活動來傳播種子。

這些適應環境長出的刺又有多種類型:

(一)枝刺:枝刺是枝的變態,是枝條或腋芽變態發育而成的刺狀物,枝刺從莖的內部產生,和莖的維管束是相連的,一般不容易折斷或剝離。常見類群就有前文提到的酸棗,還有刺榆屬(Hemiptelea)、柘屬(Cudrania)、火棘屬(Pyracantha),山楂屬(Crataegus),木瓜屬(Chaenomeles)、皂莢屬(Gleditsia)、枳屬(Poncirus)、雀梅藤屬(Sageretia),鼠李屬(Rhamnus)、枸杞屬(Lycium)等。

(二)皮刺:皮刺由植物體的表皮或皮層形成的尖銳突起的部分。常見類群就有葎草屬(Humulus)、蓼屬(Polygonum)中的杠板歸,刺蓼等、懸鉤子屬(Rubus),薔薇屬(Rosa)、含羞草屬(Mimosa)、雲實屬(Caesalpinia)、花椒屬(Zanthoxylum)、五加屬(Acanthopanax)、刺楸屬(Kalopanax)、茜草屬(Rubia)、菝葜屬(Smilax)等。

花椒(示皮刺)

(三)葉刺:變態葉的一種,某些旱生植物,如仙人掌屬(Opuntia)植物,葉已退化成針狀的刺,縮小蒸騰面積,以適應乾旱的環境;又如小檗屬(Berberis)植物長枝上的葉變態成三叉狀的刺,在其腋間長出短枝,生有正常葉;刺槐屬(Robinia)複葉,基部的刺是由托葉變成的,亦屬葉刺。此外,尚有葉的一部分變成葉刺的,如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和飛廉(Carduus nutans)等。

仙人球(示葉刺)

托葉刺,葉刺的一種。是植物的托葉變形為尖銳的刺,如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等。

(四)果實刺(這個詞是我自己這樣叫的,指那些果實上面帶刺的植物,請大家指教):常見植物有蒼耳,蒼耳果實的刺其實為特化的總苞,有疏生的具鉤狀的刺,可以用來在種子成熟後通過動物活動來傳播。其餘還有曼陀羅(Datura stramonium),蒴果表面生有刺;金櫻子(Rosa laevigata)果實的刺為花托發育而成的假果上的刺毛;刺角瓜(Cucumis meluliferus)果實的刺為果皮表面的瘤刺;榴槤(Durio zibethinus)的為堅實的果皮密生的三角形刺;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果實的刺為由總苞發育來的殼斗外的刺。

蒼耳(示果實刺,攝於湖北省巴東縣)

可見果實的刺的類型多種多樣,也許這樣的歸類難以說明刺的來源,不過為了符合本期的主題——植物的進化,還是將果實的刺歸在一起反映植物為了適應環境而進化。還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簡介:張旭新,2017年畢業於黃岡師範學院,專業生物科學,現任職於武漢市伊美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植物技術員。熱愛生活,熱愛植物,希望和大家相互學習分享關於植物的小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